人的不確定性和極端性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本惡,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觀點。

傳統文化強調“人之初性本善”。相信人生下來就是善良美好的,人一生的努力是不斷要把這種“善”修煉到極致,要修身又要齊家還不能忘天下,這是人生正道。如果一個人總是作惡就會受到老天爺的懲罰。

宗教相信“人之初性本惡”。人是帶著罪惡來到這個世界的,人一生的努力和付出是不斷給自己贖罪的過程,到了天堂之後上帝才會接納你,到了極樂世界便不再有苦難。一個人如果做惡將被釘在十字架上,或者“下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取得成績時人不要自滿,這是上帝或佛祖給你的恩賜;如果一直痛苦也要學會接受,是上帝或佛祖在淨化你的靈魂。有信仰的人往往幸福感比較強,是因為在痛苦的時候有依賴,信仰會指明解脫的方式,不需要自己再去尋找。

另一個角度講,人性的兩種根本特性,是不確定性和極端性。

其實人生下來沒有善惡之分。比如嬰兒,好人壞人在他眼裡沒有區別,獅子、老虎和貓狗在他眼裡也沒有區別,會去籠子裡去和獅子老虎套近乎而不覺得獅子老虎會吃他,不是勇氣是沒有意識。

一個人的善惡是不確定的,一個群體的善惡也是不確定,會受環境影響和利益主導。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會做不少善事,也會做不少惡事,比如“七宗罪”,每個人一生都會犯。善惡總是一念之間不斷轉換。

一個人小時候會溫順老實,但長大後可能會連環殺手。一個人小時候偷雞摸狗,長大後也肯能是造福一方。

愛我們的父母也會,我們愛的子女成人後也會。冷酷兇狠的殺手也會有愛的眷戀,比如《這個殺手不太冷》;一個善良高智商的小男孩,也會成為殘忍冷漠的殺手,比如《沉默的羔羊》三部曲。

人性的不確定性是社會如此精彩也是社會如此複雜的原因。

極端性是人性善與惡的兩種極端狀態,不是大善大惡,是超越想象的極善和極惡。

極善是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生命都是為他人而存在,自己任何自我與自私,也不會想這些問題因為根本沒有這些意識。不是那種被道德教化後,有意識地去讓自己不自我自私,朝高尚努力的人。

極惡是生命在一個人眼裡沒有任何意義,人的生命和螞蟻的生命在他眼裡沒有區別,隨時會毀滅別人生命。比那種連環殺人或滅門案的兇手的大惡更極端的一種狀態。

一個人之至善,會超越人的想象。一個看到流浪貓流浪狗就會帶回家的人,自己捨不得吃喝,窮困時候給流浪狗貓們而偷盜食物。

一個人至惡的行為,也會超越普通人的想象。連環殺人案,滅門案,極端年代的酷刑,各種戰爭與侵略,手法之殘忍,對人之折磨,想想身上會打冷顫不斷。

這種極惡從古到今一直會在,從國內到國外都不會少。英法到處強佔殖民地時有過,日本侵華侵朝侵東南亞有過,德國侵略歐洲各國有過,俄國佔領德國時,美國佔領日本時也有過。

同樣一個國家內的政黨互相有過,一個國家的不同種族也有過。還比如自然災害的年代,人吃人;迫於某種權威下的,人互相殘殺。凡是有百萬級死亡的大事件,這個過程,都會有人性的極惡發生,遠超現在的我們的想象力。

極端性的人在我們生活中也非常非常少,大善大惡的人是極少部分,有道德和法律時時約束和懲罰。我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人性的天平上來回擺動,一生都不會朝天平的另一端越走越遠。

人性的不確定性和極端性,不會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秦漢到明清到我們現在,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體制的變化而變化,歐洲日本的君主立憲制下如此,美國的三權分立是如此,我們的體制下也是如此。

流落街頭的人並非沒有尊嚴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坐在豪華專機裡的人並非就是夢想和偉大的代名詞。

教育、經歷、身份和地位不同,會讓人與人在某個領域的專業性,某方面的認識有不同,但人性層面我們都是一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