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稱紅嘴鷗威脅公共安全禁止遊客投食,專家急了……

雲南大理稱紅嘴鷗威脅公共安全禁止遊客投食,專家急了……

趙漢斌

媒體近日曝出雲南大理“驅趕洱海沿岸紅嘴鷗、禁止遊客投食”事件,大理市洱海保護管理局通過“@大理在線”官方微博表示,在洱海人工餵食紅嘴鷗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潛在增加洱海汙染負荷、改變野生動物自然習性將不利於野生動物的種群生存和繁衍、大量紅嘴鷗與人群密切接觸存在傳播疾病的潛在危害。

官方:紅嘴鷗對公共衛生安全有威脅

大理市洱海保護管理局通過上述官微重點就“傳播疾病是大量紅嘴鷗與人群密切接觸的潛在危害”一項作了闡述。他們認為,大理洱海與昆明大量紅嘴鷗所棲息的滇池不同,洱海水一直是大理市民飲用水源,紅嘴鷗每年冬天到大理越冬,會吸引較多遊人觀賞。如果紅嘴鷗攜帶致病或條件致病性微生物,那糞便就可通過水源汙染,或者通過密切接觸而導致人群的感染,引起公共衛生問題。以往因為來大理越冬的野鳥數量不多,相關檢測、監測工作基本沒有開展過,對於公共衛生安全有較大威脅。

洱海保護管理局對12月19日14:22發出的這條官方微博是否有新的說明?網民反映的“保安提著擴音喇叭,在沿岸對靠近的海鷗進行驅趕,並禁止遊客對海鷗投食”是否是事實?紅嘴鷗對“公共衛生安全有較大威脅”有沒有相關依據?帶著一串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多次撥打洱海管理局的電話,均無人接聽。隨後在電話採訪大理市環保局時,接聽人員聽明記者來意後,以不知情為由,客氣地掛斷了電話。

專家:暫未監測到紅嘴鷗傳染疾病的數據

隨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長期關注紅嘴鷗遷徙與保護的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趙雪冰。他認為,客觀地說,野生鳥類都存在攜帶病原體的風險,但根據他們多年來不間斷的監測與觀察,目前還沒有接到相關的報告。以今年為例,雲南昆明聚集了3萬—4萬隻紅嘴鷗,但沒有數據和事例證明,紅嘴鷗與禽流感或相關傳染性疾病有關聯。

此前,雲南省衛計委12月2日發佈通告稱,雲南11月30日確診1例H7N9病例。“禽流感”再次成為熱詞。據瞭解,就在11月30日當天,昆明市林業局、雲南農業大學、昆明鳥類協會等多家單位聯合開展了紅嘴鷗疫源疫病監測工作,對紅嘴鷗進行了抽樣“體檢”。工作人員主要對紅嘴鷗進行抽血化驗,以及糞便採集、唾液採集等系列疫源疫病監測,一方面是為了監測紅嘴鷗自身是否健康,另一方面也監控是否攜帶對人類有害的病毒。

“紅嘴鷗是與人走得比較近的一種鳥類,我們主要對它進行了人禽共患疾病的監測。”已連續7年參與紅嘴鷗疫情監測的雲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段綱教授說:“最近的一次監測沒有發現相關疫情。”

公眾:保護洱海和愛護紅嘴鷗並不矛盾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動物疫病專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雲南大多數高原湖泊都有候鳥棲息,除了紅嘴鷗,還有大量其它野生鳥類來越冬,這是當地環境進一步改善的重要標誌,是好事。

昆明是紅嘴鷗越冬最為集中的地方,大理的種群數量要少得多。從歷年對紅嘴鷗的監測來看,沒有關於環境汙染和公共衛生安全方面的評估——因為從紅嘴鷗種群數量、所攜帶病原體的情況來看,做這樣評估的意義不大,完全達不到所謂“對公共衛生安全有較大威脅”的級別,這點必須予以澄清。一旦監測到相關疫情,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會第一時間做出預警。

大理市民楊女士認為,人們對接觸紅嘴鷗一直是比較審慎的,多年來民間也存在對紅嘴鷗可能傳染禽流感等疾病的擔心,但也沒有什麼證據。自己和親友都是歡迎紅嘴鷗造訪的。她也堅決支持保護洱海,但“保護”與“愛護”不應該成為矛盾體,而是應該能從彼此之間找到平衡點。

在昆明著名的觀鷗傳統景點海埂大壩,從大巴車上下來的遊客和本地市民一起,依舊快樂地投放鷗糧,以“南翔縞素”的鷗群為背景拍照留念,一派人鷗和諧的景象。

昆明市民繆先生告訴記者,紅嘴鷗到雲南已有三十多年了,事實證明,人工投放鷗糧是對自然食物的必要補充。近年來通過政府和相關協會的引導,現在大家都投放專門的鷗糧,海鷗吃飽了就飛走了;海鷗飛走了,人們當然也就不再投放——鷗糧投放本身不會對湖水造成明顯的汙染。同時,他也關注到此前雲南發現禽流感病例的報道。“僅以一個病例就阻斷昆明人和老朋友紅嘴鷗的聯繫,這是不大可能的。”繆先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