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評丨搶流量還是砸招牌?

2019-01-06 08:17 | 北京日報

辣评丨抢流量还是砸招牌?

每到跨年夜,各大衛視的直播晚會都是輿論焦點。然而今年話題榜上最熱的並非某個節目,而是“強制跳臺”的奇葩行為——多地智能電視用戶表示,在觀看其他衛視的晚會時,突然彈出某省衛視的跨年廣告,並被自動轉檯。

平時上網,動輒跳出的彈窗廣告已夠招人討厭,而“電視彈窗”則更加難纏。對於前者,通過鼠標謹慎點擊尚可關閉;但若想終結後者,遙控器已然失靈,用戶必須重新開機。難怪有網友調侃,“黑科技已入侵我的生活!”儘管目前該省衛視及合作方已對此做出了回應,但負面影響遠未煙消雲散,原本不錯的晚會內容,也因對“吃相”的爭議無辜被噴成篩子,連帶受損的自然還有品牌形象。

說到底,某些平臺挖空心思頻出怪招,就是為了收割流量。在“強制跳臺”事件後,兩大電視臺分別宣稱收視率“喜提第一”,撕得不亦樂乎。雙方誰是誰非暫且不論,更值得追問的顯然是:這些收視率背後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依常理論,收視率衡量著節目的受歡迎程度,理當與質量掛鉤。然而眼下,流量和質量相背離的現象太過尋常,看劇為吐槽的尷尬比比皆是。就拿此次各家跨年晚會來說,支撐起收視率熱搜率的似乎不是誰家節目更好,而是假唱、跑調、設備故障乃至“強制跳臺”等槽點。既然收視率早就不等同於“口碑”,計算方法、統計口徑的不同又往往使真實結果陷入“羅生門”中,那麼再爭來爭去、甚至造假使計又有何意義?

早就有人指出“收視率是萬惡之源”,不能“唯收視率是舉”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在科技手段加持的大背景下,如果仍“執迷不悟”,那麼極有可能出現“家家都是收視率冠軍,但家家節目都差”的雙輸局面。與其盯著收視率那冷冰冰又不靠譜的數字,想方設法博眼球,還不如自覺提升節目質量,做出有溫度、有誠意的內容來。等節目質量上去了,觀眾必定會用“遙控器”投票,何苦再使出不上臺面的花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