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爭霸,未來戰場如何打好太空戰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人類決不會永遠躺在這個搖籃裡,而會不斷探索新的天體和空間。人類首先將小心翼翼穿過大氣層,然後再去征服太陽系空間。”俄羅斯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的這句名言描繪出人類征服太空這一宿命般的未來,同時也暗示了“太空戰”將會有到來的一天。

太空爭霸,未來戰場如何打好太空戰

星際爭霸,如何打好太空戰?

太空是21世紀的主戰場。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曾預言:“誰控制了宇宙,誰就控制了地球;誰控制了空間,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太空戰,是指利用天基武器系統,以爭奪制天權為目的的作戰行動。我們通常所說的太空戰是指以遠離地球的外層空間為戰場所進行的攻與防的作戰,它既包括作戰雙方天基武器系統之間的較量,也包括天基武器系統對地球表面和空中目標的打擊以及從地球表面對天基系統發動的攻擊,其目的就是要爭奪對太空領域的使用和支配權,並剝奪對方對太空的使用和支配權。

美國軍事學者傑克·凱利認為,由於太空戰仍是一個全新的作戰樣式,沒有實戰戰例可供研究,未來太空戰的爆發形式目前基本上都是預測性的。但從美國國防部的作戰方案和基於航天技術發展的前景來判斷,未來太空戰的作戰形式主要有三種:摧毀、致盲和干擾。

太空爭霸,未來戰場如何打好太空戰

——摧毀,是利用武器系統從地球表面或太空直接擊毀敵方天基系統或利用天基武器系統對地面實施打擊。摧毀可能會成為未來太空戰的主要作戰樣式,其所使用的武器種類包括激光、部署在軌道上可機動發射的反衛星導彈以及地面的導彈等。

——致盲,就是利用激光、微波等定向能武器,從地球表面或太空攻擊敵方的天基系統,使敵方天基系統中的各種光學和電子儀器損壞,從而無法正常工作。同以摧毀為目的的作戰相比,這種作戰樣式附帶的毀傷較小,也不會對民生產生太大影響,因此相對來說較人道一些。

太空爭霸,未來戰場如何打好太空戰

——干擾,就是在掌握敵方天基系統運行參數的基礎上,發射相同參數的指令,使其不能接收正常指令或正常工作。這種作戰樣式比較隱蔽且代價較小,還能減少給己方帶來的負面影響。

中國國防大學出版的一本名為《聯合太空戰》的書中寫道:“太空震懾性和威嚇性打擊的目的是阻遏敵人,而不是激怒敵人並使之投入戰鬥。由於這個原因,選擇打擊的目標必須少,打擊必須精確,例如打擊重要的信息資源、指揮與控制中心、通訊中樞與其他目標。這樣做會破壞敵方作戰組織體系的結構,並給敵方決策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影響。”

搶先機,五花八門的太空戰武器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始終伴隨著大國之間的博弈和競爭。自從進入太空時代,人類便萌生了開發太空武器的念頭,以充分利用太空這塊終極高地的軍事優勢。世界上的軍事大國紛紛致力於開發五花八門的太空戰武器,以期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太空戰中搶得先機。

——HCV航天飛機,能“呼吸”的飛機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米/秒。目前世界上現役最快戰機的速度也不過是音速的3倍,然而,美國國防部正秘密開發的HCV航天飛機,其速度卻能達到音速的15倍以上。HCV飛機的奧秘在於它是一種能“呼吸”的飛機。傳統飛機在進入高空稀薄大氣層時只能使用自身攜帶的固態或液態氧,才能保證燃料充分燃燒。而HCV飛機的發動機卻能從稀薄大氣中獲取足夠的氧,為飛機的推進器提供強大動力。

太空爭霸,未來戰場如何打好太空戰

實際上,HCV飛機是一架往來於大氣層內外的航天戰鬥機。它既能從普通機場跑道起飛,把間諜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又能攜帶約一個連的特種部隊,用兩小時時間從美國本土潛入位於亞洲的某軍事基地,實施“斬首”作戰。美國國防部還設想將HCV飛機變成可重複使用的無人航天飛機,由地面指揮中心遙控飛行,從10萬米高空把炸彈準確投進敵人的洲際導彈發射井。

美國國防部預計HCV航天飛機在2020年投入生產。不過由於所涉及的技術至少需要20年時間進行研究,況且它的造價可能高達10億——15億美元一架,美軍不可能批量裝備,因此該機的問世不會一帆風順。

——上帝權杖,太空擊地武器

比起造價令人咋舌的HCV航天飛機,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推出的太空擊地武器(英文縮寫CAV)則可算得上是“便宜又大腕”。CAV武器綽號為“上帝權杖”,是一種不需任何動力裝置的炸彈,完全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指引下,依靠自由落體運動時產生的高速度擊中目標。作戰時,它由大推力運載火箭送到太空近地軌道,然後讓彈頭從太空自由下落擊中敵人的地面目標。美國航天研究計劃局認為,“上帝權杖”是一種技術難度不大,容易大量生產的“直達全球”攻擊武器系統。

太空爭霸,未來戰場如何打好太空戰

“上帝權杖”是一種無動力、機動式、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它配備了450顆子母彈,這些子母彈安裝有小型助推火箭,平時搭載在距地面1000千米的太空平臺上,戰時可依靠衛星制導對地球上的目標進行打擊。這些子母彈將不攜帶高能炸藥,因為從太空墜向地球的速度簡直就跟小行星撞擊地球一樣,產生的巨大動能堪比核武器,尤其適合摧毀隱藏極深的地下掩體,炸藥完全是多餘的。舉例來說,在這種速度下,一枚子母彈就能夠穿透20米深的堅硬岩層,其帶來的衝擊波也將造成重大破壞。

——“地平線”間諜衛星,太空情報站

以色列素有“情報重於生命”理念。他們正加緊實施“太空情報戰略”,構築一道隨時監視鄰國核設施動靜的“衛星網”。

以色列現有6顆“地平線”間諜衛星活躍在太空,它們能從10萬——15萬米的高空感知目標反射或自身輻射的電磁波、可見光以及紅外線信號,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識別。“地平線”衛星發回的情報照片能幫助以軍專家清晰看出鄰國空軍基地每個角落的變化,連暴露在外的飛機型號都能識別,甚至能看清“飛機座艙裡有沒有人,導彈發射車裡裝沒裝導彈”,特別是有助於監視任何異常的核活動。

太空爭霸,未來戰場如何打好太空戰

新一代“地平線”衛星拍攝的畫面通過圖像掃描、放大與讀出而變成電信號,藉助數據中繼衛星把信號及時傳回地面,使情報機構隨時掌握偵察對象的最新動態。這種衛星已經取消了膠捲照相,間諜衛星可以長時間進行連續不間斷地偵察。

——“死光大炮”,激光超級武器

俄羅斯軍工科研部門正秘密研製直接威脅衛星的進攻性太空武器。它其實是一種高聚能激光發射器,由於俄國人多把激光稱為“死光”,因此俄羅斯媒體也將其稱為“死光大炮”。

“死光大炮”的炮管其實是一個類似大口徑探照燈的圓柱體,可在瞬間將功率達百萬兆瓦的高能激光束投射到45萬米的高空,每次執行攻擊任務時最多能夠發射35次激光。一般來說,“死光大炮”發射的激光只需照射敵方衛星3―5秒鐘,便可將其摧毀。該炮發射一次只需幾百美元,而攻擊的準確性遠非導彈可比。據俄媒體報道,“死光大炮”的激光來自氯、碘和過氧化氫等化學物質的強烈反應所產生的光爆炸,因此它的底座就像一個化工廠,但作戰中不存在化學物質洩漏的危險,因為易揮發的化學物質都保存在雙層罐中。

太空爭霸,未來戰場如何打好太空戰

這種擁有足夠能量的激光武器可致盲像美國“鎖眼”這樣的光學間諜衛星,甚至還可以擾亂“長曲棍球”這樣的雷達衛星。俄羅斯有4000多名科學家工程師和6家科研機構與試驗場投入研究激光武器。如果技術被證明可行的話,那麼俄羅斯還打算部署天基激光防禦武器,直接在太空中襲擊對方衛星。

俄羅斯於2000年制定的新軍事學說中亦明確指出,未來戰爭將以天基為中心,制天權將成為爭奪制空權和制海權的主要條件之一。因此,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太空既是軍事上的制高點,又是國家安全的“高邊疆”。對太空的控制和空間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決定未來戰爭主動權的得失,而且關係到國家的安全與發展。

專家指出,21世紀的軍事世紀將是一個天(航空與太空)軍為主導的世紀,軍事力量將以天軍為主體,海、陸、空、天、電五大力量並存。未來的軍種中,天軍將位列諸軍種之首。因此,軍事鬥爭將圍繞制天權展開,制海、制空、制陸、制電磁譜等權力問題,逐步讓位、服從或服務於制天權鬥爭。

據現有資料分析和判斷,目前時期充其量只能是天軍世紀的醞釀期或萌芽期,天軍世紀的真正來臨很可能出現在21世紀的30年代末40年代初。未來利用衛星及空間武器設備進行的衛星反擊戰、太空小分隊遊擊破壞襲擊戰、太空站(船)追逐格鬥戰、太空指揮破壞戰、天與天對抗戰以及天地一體戰等,這些新型的太空戰爭形態,將會突破現有戰爭模式的侷限,從根本上改變地球上傳統的作戰形態。

不過,未來太空格局的趨向取決於幾個航天大國之間的合縱連橫。合則互利,爭則互損。只有積極尋求推動外空軍備控制談判,才能引導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走上和平利用外空的正確軌道。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無論這條路上有多少坎坷,只要世界上有向中國這樣真正負責任的大國存在,和平開發利用太空將不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