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分析了300萬個抖音視頻,發現了抖音知識傳播的祕密

我們分析了300萬個抖音視頻,發現了抖音知識傳播的秘密

今天,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科學報社與字節跳動聯合發佈了《知識的普惠——短視頻與知識傳播研究報告》,共同探討短視頻對助推知識普惠的價值與作用。

(點擊觀看以下視頻)

從文字到短視頻,知識的大眾傳播歷經了從精英化到大眾化的轉變。以短視頻為紐帶的知識分享和連接,助力知識生產和傳播的大眾化,推動了知識的普惠。

抖音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8日,抖音上粉絲過萬的知識類創作者近1.8萬個,累計發佈超過300萬知識類短視頻,累計播放量已超3388億

一方面,短視頻讓更多人參與到知識的生產中,知識的邊界得以拓展。普通人也能參與到知識傳播中來,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豐富知識傳播的內容。

據《短視頻與知識傳播研究報告》顯示,抖音上一條題為“現行世界地圖有太多假象”的抖音短視頻,共收穫了 185.4 萬個贊,播放量累計超過 4760千萬,獲得用戶普遍好評:“長知識了!萬萬沒想到格陵蘭其實沒有那麼大...”

我們分析了300萬個抖音視頻,發現了抖音知識傳播的秘密

該視頻作者為抖音知名科普達人“地球村講解員”,自2018年7月開始通過抖音進行天文地理知識科普以來,半年時間已收穫468.2萬粉絲,作品累計獲贊超過2000萬,累計播放量超過5億。抖音上,像“地球村講解員”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過去一年來,知識類內容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增加,廣受用戶的歡迎。

另一方面,短視頻形式打破知識傳播和理解的壁壘,同時以社交為紐帶進行共享,讓知識可以觸達更多的人。《短視頻與知識傳播研究報告》研究內容顯示,短視頻在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降低了知識接受的門檻,拉近了知識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距離,普通群眾能夠通過短視頻,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觸到高深的專業知識。

目前,中國科學院旗下科普向官方賬號“中科院之聲”、“中科院物理所”、 “中國科普博覽”已集體入駐抖音,讓普通用戶也能通過手機屏幕,與國內最權威的科研機構“面對面”。目前,中國科學院旗下抖音官方賬號累計粉絲數已突破180萬。

我們分析了300萬個抖音視頻,發現了抖音知識傳播的秘密

從具體內容上看,目前抖音平臺上的知識類短視頻主要分為以下六類:科普類、考學類、才藝類、職場類、生活類、母嬰育兒類。

我們分析了300萬個抖音視頻,發現了抖音知識傳播的秘密

我們發現,科普類短視頻最受歡迎,點擊最高;科普類和考學類知識作者的人均粉絲數最高;生活類和才藝類視頻數量最多;母嬰育兒類視頻分享最多。

《短視頻與知識傳播研究報告》顯示,短視頻傳播知識的核心在於:

讓更多的知識被傳播,同時讓知識觸達更多的人,實現知識的普及。短視頻時代,知識傳播出現了以下四個主要特徵:知識傳播的即時化;知識呈現的人格化;隱性知識的顯性化; 複雜知識的通俗化。

另一方面,短視頻可以激發人們探索知識的興趣,讓更多人有所收穫,實現知識的惠及。短視頻知識傳播的功能價值可以總結為“種子(SEED)”:S (Spark):點亮興趣;E (Expand):擴展邊界;E ( Erase):煥新觀念;D (Do-it):激發參與。

一張圖幫你讀懂《短視頻與傳播研究報告》:

我們分析了300萬個抖音視頻,發現了抖音知識傳播的秘密

想了解報告全文?訪問:

https://index.toutiao.com/pdfjs/view.html?file=//index.toutiao.com/report/download/2b0dc4cd1d98961d041701f9a0868d95.pd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