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牙還牙,亦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有些缺乏德行的人喜歡耍點自以為高明的詭計和說點自以為天衣無縫的言語,誘使你落入他設置的圈套,侮辱你,整治你。這時候,你得保持冷靜,不妨用“以牙還牙”來回擊他。也就是說,用對方講的道理,方法,要求,照樣畫葫蘆,返還給對方,使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且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例如,有個小男孩在一家麵包店買了一塊兩便士的麵包,他覺得這塊麵包比往常買的小得多,便對老闆說:“你不認為這塊麵包比往常的要小些嗎?”

“哦,沒關係。”老闆回答道:“小一些,你拿起來就輕便些。”

“我懂了。”

男孩說著,就把一個便士放在櫃檯上,正當他要走出店門時,老闆叫住他:“喂,你還沒付足麵包錢呢!”

“哦,沒關係。”小孩有禮貌地說,“少一些,你數起來就更容易些。”

老闆啞然。

這裡,聰明的小男孩用的就是“以牙還牙”的計謀。

再如,白族“巧嘴姑娘”智對大財主的故事,亦是如此。從前,一個大財主存心刁難“巧嘴姑娘”,他讓人牽來一匹馬,自己騎在馬上,一腳踩著馬鐙,身子向上一挺問巧嘴姑娘:“你說我是上馬,還是下馬?”這意思很清楚:如果說他上馬,他就下馬;如果說他下馬,他就上馬。無論說他上馬還是下馬,都不對,巧嘴姑娘鎮定自若,不做正面回答,而是緩步走到門前,伸出一腳踩在門檻上,另一腳踩在門外,反問財主:“你說我是進門,還是出門?你先回答了我的問題,我就能回答你的問題。”財主無言以對,只好認輸。

這樣的事例,在古代實在不少。

公元前532年,晏嬰奉命出使楚國。

楚靈王對大臣們說:“晏嬰雖然身材矮小,但在諸侯中卻很有聲譽。我想借此機會羞辱他一番,來顯示我們楚國的威風。

太宰蘧啟疆奏道:“晏嬰能言善辯,單是一件事不足以羞辱他,必須如此這般!”

楚靈王聽了很高興,吩咐他前去準備。

第二天,晏嬰乘車來了,只見城門緊閉,沒有人來迎接,就讓隨從叫門。

守城的軍士指著城門邊才挖的一個高不過五尺的小洞說:“大夫從此洞出入,寬綽有餘,何必再開大門?”

晏嬰走到小洞前邊,看了看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進去。現在我出使楚國,難道我從狗洞進去嗎?”

守城軍聽了趕緊報於楚靈王。楚靈王說:“我本想戲弄他,反倒被他戲弄了。”於是命令打開城門,請晏嬰入城,並在宮殿臺前接見他。

楚靈王一見晏嬰,故作驚訝地說:“難道齊國人沒有人了嗎?”

晏嬰知道楚靈王是在諷刺他,不動聲色地說:“我們齊國的人多得很,摩肩接踵,呼氣可成雲,揮汗可成雨,怎能說沒有人呢?”

楚靈王笑道:“那麼為什麼派一個小小的人來出使我國?”

晏嬰面無懼色,說:“這你就不知道了。我們齊國有一個規矩,漂亮,能幹的人出使強大、有正義的國家,醜陋、無能的人出使不肖之國。我是最醜、最沒出息的人,所以只配出使楚國。”

楚靈王聽了,弄了個大紅臉,心中不由暗自驚異,想:“這晏嬰果然厲害,我倒被他諷刺了一頓。”

楚靈王只好順手拿起一隻合歡桔遞給晏嬰,以掩飾自己的窘態。

晏嬰接過合歡桔,連皮一起吃下。

楚靈王不由得又撫掌大笑道:“齊國人難道沒吃過桔子嗎?為什麼不剝皮?”

晏嬰回答:“我曾聽說過有這樣的話,接受君王所賜給的瓜、桃不剝皮;柑桔不剝皮。今承蒙大王所賜,就如我的主公所賜一樣,大王沒有讓剝皮,我怎敢不連皮吃下?”

楚靈王聽了,心中不由肅然起敬,命侍者擺酒宴款待晏嬰。但楚靈王仍不死心。

過了一會兒,有幾個武士綁著一個犯人從殿前經過。

楚靈王故意問:“這個犯人是哪國人?犯了什麼罪?”

武士回答:“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罪。”

楚靈王看了看晏嬰,笑嘻嘻地說:“齊國人都善於偷盜嗎?”

晏嬰知道這又是楚靈王設下的圈套,便站起來很嚴肅的說:“我聽人家常說‘桔子生在南方,長得又大又甜,生在北方則轉變為枳,生的又小又酸。’為什麼呢?因為南北的水土不一樣。我們齊國的百姓在齊國的時候,勤勞又正派,沒有一個當小偷的;可是來到楚國就變成了盜賊,是不是楚國的風氣與水土讓老百姓學會了偷盜?”

楚靈王聽了,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再也沒話可答。

晏嬰不卑不亢,針鋒相對,用楚靈王之“矛”攻破了楚靈王之“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