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史上最奇怪的11種貨幣:最後一種送給我也不要


茶磚【流通地區:西伯利亞、蒙古】西伯利亞地區氣候寒冷,蔬菜水果難以種植,因此古代居住在這裡的遊牧民族唯一的維生素來源,就是與南方的中國貿易而來的茶,茶都以茶磚的形式長途運輸。茶磚因此變成流通貨幣,牧民們會用麵粉、肥料甚至家畜血液來粘合茶葉,壓制成茶磚。除了用來當做貨幣交易,自己也會用來當做飲料享用,還可以發酵製成藥品。

松鼠皮 【流通地區:芬蘭、俄羅斯】中世紀的芬蘭與俄羅斯西北地區,松鼠皮被當成一種廣泛的貨幣,因為松鼠皮大小合適,不易損壞,而且是廣受歡迎的衣服原料。至今芬蘭語詞彙“RAHA”指代金錢,願意就是松鼠皮毛。

黑曜石【流通地區:中東】黑曜石在古代中東阿拉伯地區是一種流通的貨幣,因為數量稀少有限,人們認為黑曜石具有辟邪的神力,認為黑曜石凝聚了太陽光的能量,因此受到太陽崇拜等宗教的青睞價值不菲。另外黑曜石像玻璃一樣的質地能打造成利刃,用來切割。黑曜石其實是火山噴發出的熔岩快速凝結而成。


可可豆【流通地區:中美洲】在古代的中美洲,有兩大國家,瑪雅帝國與奧爾梅克,可可豆被當地的人民當成貨幣使用,因為可可豆具有提升精力的藥用價值,而且數量有限。當時的中美洲地區與周圍的南北美洲都有貿易聯繫,路途遙遠卻沒有馬車,都是靠人力揹負貨物長途運輸,總量輕盈價值昂貴的可可豆成為了廣受歡迎的洲際貨幣。

喀坦加十字架 【流通地區:非洲剛果】中非地區在中世紀曾經流行一種貨幣,名叫喀坦加十字架,外形就是一個用黃銅澆鑄的十字架。起源已經無從考證,但目前流行兩種說法,第一種認為十字形的喀坦加最早是一種打獵用的飛鏢或者回旋鏢,後來被賦予價值成為獵人們互相交易的媒介。另外一種說法,受到埃塞俄比亞東非地區基督教的傳播影響,十字架具有宗教實用價值,中非商人因此拿十字架作為交易的貨幣。

帕爾馬芝士乾酪 【流通地區:意大利】中世紀的意大利中北部地區,盛產帕爾馬芝士,奶農們會把帕爾馬乾酪製作成巨大的圓餅,看上去像一條白色輪胎,每一快巨大芝士圓餅要花費500升牛奶,因此價值不菲,最早到1200年,意大利中北部人民已經開始拿乾酪餅當成貨幣使用。甚至在今日,意大利的奶農仍然能用乾酪餅當成抵押從銀行貸款。


鋤頭、鏟子 【流通地區:先秦時代的中國】戰國時代,隨著商品經濟的興起,流通的需要,中原各國都開始鑄幣,其中有幾種貨幣的形狀就是農具鋤頭和鏟子演變而來,因為在戰國之前,中國的商品經濟尚未興起,以農民為主的廣大人群,在交易買賣時就會用鐵質農具鋤頭或者鏟子來交換,在鑄幣出現後也就保存了鋤頭的形狀。但在東部的諸侯國齊國與燕國,流行刀幣。

鹿皮 【流通地區:北美】歐洲剛剛殖民北美的時候,北美的森林中生活著巨量的鹿,原住民與殖民者都用鹿皮來交換,鹿皮成為了通行北美的貨幣。鹿的英文BUCK因此後來成為了指代美元的俚語。

鹽 【流通地區:非洲、古羅馬】世界古代很多地區都把鹽當成一種具有貨幣性質的商品。古代埃塞俄比亞曾經流行一種鹽磚貨幣,這種鹽磚長3米高60釐米。古羅馬曾經用鹽來當成發給軍團士兵的工資。中世紀北非的摩爾人商人,通過把鹽坨子販賣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賺取大量利潤,在當時同等重量的鹽坨子與黃金價格是一樣的。


海狸皮【流通地區:北美】加拿大的哈德遜灣周圍,曾經生活著大量的海狸,歐洲殖民者定居加拿大之後,開始大量捕殺海狸,獲取海狸皮,販賣回歐洲獲取利潤。加拿大的法國殖民者鼓勵印第安原住民幫助自己捕獵海狸,因此海狸成了得到印第安人和歐洲殖民者都認同的普遍貨幣。

雷石貨幣 【流通地區:南太平洋所羅門群島】什麼是雷石貨幣?雷石貨幣是一種由石灰石打造雕刻成的石碟片,外形看上去像一隻巨大的石頭面包圈,最大的可達直徑4米,重8頓。可能是世界上單體最大的硬幣。流行於南太平洋的所羅門群島,當地的原住民有時會用小船裝運這種貨幣,但是有時候不會,因為大型的雷石貨幣會把船壓碎。堪稱史上最奇特的貨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