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曾是“非洲的糧倉”,如今卻變得窮困潦倒,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此國曾是“非洲的糧倉”,如今卻變得窮困潦倒,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其實名字不只是單純的一個稱謂,每個名字都像一個人一樣,它們的背後總歸是有一定的意義或者是歷史的。就以中國的大秦帝國來說,嬴政一統天下為何要國號稱作“秦”,那就因為嬴政本身所屬的就是秦國,所以他以秦為一朝國號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小編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說的這個國家就是因為改了國名而改了命數。

此國曾是“非洲的糧倉”,如今卻變得窮困潦倒,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現在我們一提到津巴布韋想到的就是:窮,很窮,非常窮。當然,現在的津巴布韋“窮到了胃疼”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那它窮就窮吧,怎麼又和改名掛上了關係呢?

此國曾是“非洲的糧倉”,如今卻變得窮困潦倒,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在歷史的最初,津巴布韋所在的範圍大體是紹納人的天下,在這裡,紹納人創造並且守護著非洲重要的文明血脈之一的紹納文化。自公元11世紀起,穆胡姆塔巴帝國不甘願做一個無為人知的小卒,它漸漸以一種強勢的姿態佔據人們的視野,到了公元15世紀,非洲南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是部落可以忽略這個帝國的存在,也是在這一時期,紹納文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盛極必衰這個道理是更古不變的,自然穆胡姆塔巴帝國也逃不開這個規則的桎梏,終於在公元19世紀,它如老人一般步入了遲暮之年。

此國曾是“非洲的糧倉”,如今卻變得窮困潦倒,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公元19世紀晚期,更準確地來說是在1895年,這裡正式納入了日不落帝國在非洲的殖民版圖中。為了紀念最初到了這裡的殖民人羅茲,這裡也就被冠上“羅德西亞”的稱謂。

英國人為了更加方便的管理控制這裡,又將羅德西亞分為了一南一北兩個部分。既然是殖民地那就是理所當然地為其所屬的殖民國服務,英國人就利用了這裡遠遠優於本土的自然地理條件,將糧食、菸草等一系列的農作物引入了這裡,發展起了熱帶種植園經濟。優渥的自然條件加上英國殖民者的先進管理技術,這裡不只是成了非洲南部的糧食倉庫基地,甚至是過了沒有幾年,又發展成了整個非洲的糧食倉庫基地。

此國曾是“非洲的糧倉”,如今卻變得窮困潦倒,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不僅僅是這樣,英國人除了在這裡大力的發展種植園經濟以滿足本土的糧食供求外,也將工業帶入了南羅得西亞,於是這裡邁出了它的工業近代化的第一步。換言之,南羅得西亞的基礎工業是英國人一手帶起來的。

早在二戰之前,南羅得西亞的大種植園經濟和加工製造基礎工業的發展達到了非洲殖民地之首的地步,到了20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基礎工業的佔比達到了南羅得西亞整個經濟系統的近三分之二,不可謂是不發達。

此國曾是“非洲的糧倉”,如今卻變得窮困潦倒,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然而,從20世紀八十年代南羅得西亞從英國屬地獨立並且改名為津巴布韋後,“非洲的糧倉”這一美稱成了名不副實存在,更甚至津巴布韋連本國的糧食問題都解決不了,更不要說是工業。原本存在了的完善的工業系統被破壞了,津巴布韋國民經濟的收入與日俱減,時至如今,幾乎是成了我們今天非洲窮國的代稱。

此國曾是“非洲的糧倉”,如今卻變得窮困潦倒,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改名只是一個導火線,本質上津巴布韋經濟的沒落是來自於管理。高層管理者一味的否定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東西,甚至是還不瞭解先進的生產經驗及技術,只能是睜眼看著沃土成了荒地。不管怎麼說,如今的津巴布韋所說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其國民的生活境況還不如其殖民時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