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我”,它需要人陪

這世上,有兩個“我”。

一個“我”獨立倨傲,拽的像二五八萬;另一個“我”脆弱不堪,想不到的黏纏。

你,可能會經常見到第一個“我”,它絕不沉默儘管它未必討人喜歡;你,很少見到第二個“我”, 它從不發言並怕自己討人嫌。

有一個“我”,它需要人陪

於是,第一個“我”理直氣壯的肆意妄為;第二個“我”跌跌撞撞的忙著逃避或試圖沉睡。

如果說,有那麼一瞬間,沉睡的那個“我”似乎要從這個軀體內醒來,那這份理解和救贖的力量,一定全部譜寫在這個《需要人陪》的梵音中,極盡溫柔之音,滿含包容之力:

它望著那個

“我需要夢想 需要方向 需要眼淚 更需要一個人來點亮天的黑”;

它講述著

“我已經無能為力 無法抗拒 無路可退 這無聲的夜”;

它也表達著

“現在的我 需要人陪”。

有一個“我”,它需要人陪

它輕易融化著故作堅強而冷漠的外表,第一個“我”正在褪去,內裡,是那個恍惚迷茫的“我”,它試著正視自己的孤獨脆弱,試著表達自己的需求渴望。

以鋼琴做主導的慢歌,一如王力宏一直以來的曲風,他依舊能以溫如春風般的嗓音,把一句太多人說不出口的脆弱,表達的恰到好處,不矯情且不卑微。他的聲音包裹著那個小心翼翼的你,彷彿寬慰般的訴說著:沒有關係,當你無能為力,當你無路可退,當你害怕一個人的天黑,你可以說,你需要人陪。這樣的“暖”不是簡單的問候和關懷,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奇怪的是,你會信任這種力量,一如信任一個老友。

有一個“我”,它需要人陪

不僅僅是他的察覺,有太多人也感受到都市化的生活帶給人的壓抑和僵硬。從下樓買飲料都要拉個伴兒到一個人上下班的公交車路途和那個20平米打電話都有回聲的小隔間;從學生時代嘰嘰喳喳的寢室“會談”到加班下班最後靠在小陽臺窗邊抽菸發呆的夜晚。大多數人最擅長的,就是撕開自己最弱的部分,注入鋼鐵凝固,修煉出最堅固的自己,然後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你垮下了,但是那個以鑄就的堅硬部分卻無法軟化,你感覺到硌,感覺到堅硬不舒服,你甚至感覺到找不到自己。

有一個“我”,它需要人陪

生活各異,人生有很多時刻都不適合展開來講,因為未必有人聽得懂你過去的故事,也未必體會到你此刻的心情,但,如果你肯開口:有一個“我”,需要人陪。那麼,即使是沉默,也有人能握著你的手的話,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