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歷史上真實的華妃娘娘,不要再被影視劇騙了

古裝大戲《甄嬛傳》一經播出便深受大家喜愛,尤其劇中爾虞我詐,陰險狠毒的宮鬥劇情,用情至深又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還有各位小主們精湛的演技,無不給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蔣欣飾演的華妃娘娘,更是將這個囂張跋扈,恃寵而驕的人物形象演的出神入化,讓很多甄嬛迷們對其痛恨不已。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華妃娘娘,不要再被影視劇騙了

歷史上,華妃娘娘確有其人,不過並不是影視劇中的那樣,相反卻是一位品性柔和的女子。

華妃,即年世蘭,是湖北巡撫,一等公年遐齡的女兒,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年羹堯的妹妹。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將她賜給了雍親王胤禛為側福晉,她為人對上恭謹,對下寬和,當年的雍親王對這位福晉很是寵愛,評價她是”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和影視劇中那個心胸狹隘,心狠手辣的人物形象截然相反。

劇中的華妃深愛皇帝,唯恐她人得寵,用盡一切手段除去異己,心腸不可謂不歹毒,就像劇中主題曲唱的那樣“天機算不盡,交織悲與歡”。就在她用盡心機算計別人的時候,卻沒想到自己被最深愛的人算計,雍正帝在賜予她的香料里加了麝香,使其終身不孕,這位娘娘直到死也沒能給皇帝生下一兒半女。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華妃娘娘,不要再被影視劇騙了

實際上,華妃娘娘是雍正皇帝生子最多的妃子,她一生孕育了三兒一女:康熙五十四年,剩下皇四女;康熙五十九年,生下皇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皇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生下皇子福沛。生下了三個皇子,年氏在宮中的地位也一路飆升,雍正元年,雍親王一即位,就冊封她為貴妃,要知道清宮的妃子等級分為八級,即答應、常在、貴人、嬪、妃、貴妃、皇貴妃、皇后,因為在當時並沒有冊封過皇貴妃,所以年氏的地位僅次於皇后,可見雍正帝對她有多麼寵愛。

在母以子貴的皇室中,三位皇子本應給年氏帶來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可她卻是有子無福,或者說她的孩子無福,先是康熙五十六年五月,自己的皇女就殤逝了,接著康熙五十九年五月所生的福宜又在半年後的康熙六十年死去了,皇女和皇子病逝讓年氏接連承受喪子之痛,年氏的身體也大不如前。可是不幸並沒有結束,生於雍正元年五月初十的皇子福沛,在出生當天就死了。因為臨產時正好是康熙大喪期間,繁瑣的行禮、磕頭儀式讓本就身體虛弱的年氏苦不堪言,最終導致難產,福沛生下來就是一個死胎。雖然自己活了下來, 但是接連的喪子之痛讓她無法承受,最終一病不起。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華妃娘娘,不要再被影視劇騙了

更讓年氏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哥哥,備受皇上寵幸的年大將軍會馬失前蹄,失去帝寵。雍正三年十二月,年羹堯以謀反大逆之罪被削官奪爵,判凌遲處死,年氏一門“年十六歲以上者,俱按律斬,十六歲以下者及母女妻妾姊妹給與功臣為奴”。當年氏聽聞這個噩耗時,猶如晴天霹靂,本就羸弱的身體再也無法挽回了。

雍正皇帝雖然處死了年羹堯,但卻對年氏依然寵愛,在年氏病入膏肓時冊封她為皇貴妃,用這種民間最通俗的方法—沖喜來挽救愛妃的性命,可是一切都無濟於事。冊封后的第八天,年氏帶著驚恐,哀怨離開了人世。

年氏死後雍正加封其為敦肅皇貴妃,雍正皇帝在冊封聖旨上讚揚了年氏的品性: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朕即位後,貴妃與皇考,皇妣大事皆盡心盡力,實能贊儴內政”,可見這位皇帝對她的肯定和寵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