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這是動物雙城記第69篇文章

這兩天兩則看似毫不相關的新聞,讓我決定動筆寫這個一直想寫卻沒有勇氣寫的話題。

一是昨天來自《衛報》的報道:中國對榴蓮的旺盛需求,已經危及到瀕臨滅絕的馬來虎。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馬來虎的棲息地正在被燒燬,被迫給大規模榴蓮種植業讓路。

當我們享受著榴蓮的美味時,可能遠遠想不到,我們的口腹之慾正讓老虎滅絕。

另外一則呢?看似相反,人類用各種手段讓動物數量激增,但這其中的真相和潛伏的巨大危機,可能我們遠遠不知。

最近,美國獨立調查記者瑪麗安·麥克納(Maryn McKenna)再次談到了她花四年時間揭露的家禽養殖業真相。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瑪麗安·麥克納在她的新書《拔毛!關於雞的真相》(Plucked! The Truth about Chicken)裡,講述了在“農業工業化”下的背景下,在這個全球經濟都在烈火烹油的時代,為了追求速度和利益,我們如何把雞變成世界上第一種被有規律地餵養抗生素的家禽。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這本書的英文版去年年底在美國上市後,瑪麗安·麥克納就在《衛報》上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讀完這篇文章,你可能再也不想吃雞肉了》。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有一個數據很可怕,全世界銷售的抗生素中,有一半以上用於動物,而不是人類。在美國,這個數字達到了80%。

給動物用抗生素的好處簡單說來兩點:第一,體重增長更快;第二,疾病發生率更低。

大多數我們能想到的肉類動物,雞,牛,羊,豬,每天都是抗生素的幫助下飼養的。

而食用大量抗生素殘留的肉類,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人產生抗生素耐藥性。

簡而言之,抗生素對人不再起作用了。這意味著,即使現在看來最簡單的細菌感染都可能直接致命。

抗生素的誕生曾改變世界,但在如今這個後抗生素時代,它正在逐漸摧毀這個世界。

瑪麗安·麥克納給出了一個數字,到2050年,抗生素耐藥性將導致每年1000萬人死亡。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在不計後果的私利面前,如果說給家禽服用抗生素已經是見怪不怪的行業潛規則,那在今年最受矚目的紀錄片《統治》《Dominion》裡,我們可以更直觀地看到,人在動物面前作為自認的統治者,如何在理所當然地施暴。

這部用無人機,隱蔽攝像機和手持攝像機拍攝於澳大利亞農場和屠宰場的紀錄片,揭露了一個我們看不見的世界,在IMDB上打分到了9.5,這也是我今年看過最震撼的一部紀錄片。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在導演看來,“統治”意味著一個群體對另一個群體施加控制、權力或權威,統治者相信自己有這樣做的權利。而這樣一種信念,往往源於一種自我優越感以及“強權即真理”的觀念。

仍然以雞為例。

先說一種被經過專門基因改造的品種——蛋雞,對這些被人類定義為“畜牲”的動物而言,他們對人類的利用價值決定了它們的生命價值。

被孵化出來的蛋雞,如果是母雞,就會倖存下來,如果不是,生命的第一天就會被送進絞肉機。

小的養雞場會直接用二氧化碳毒氣或者塑料袋悶死他們覺得無用的小雞。澳大利亞每年殺死的雄性小雞在1200萬隻以上。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被留下來的雌性小雞,因為要生活在一個高密度的空間裡,為了避免它們互相傷害,會被機器痛苦的拔去喙。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被選出來的小雞絕大部分都被養在這樣的籠子裡,在這樣的一個雞舍裡,可以養殖多達10萬隻母雞。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蛋雞的生活條件非常惡劣,在小於A4紙的空間裡,不能展翅,不能刨土,不能覓食。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由於多年的基因改造和選擇性繁殖,它們被迫比自然高出幾十倍的頻率下蛋,它們幾乎每天都會下一個蛋,一年平均可以下330個蛋。

隨著年齡增長,惡劣的生存環境和生理壓力,它們開始患上各種疾病,羽毛開始脫落。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在雞場,母雞死在籠子裡是常見的事,而且由於雞場數量太大,很多死去的雞很久都不會被發現,因此活著的雞不得不踩在死去的雞腐爛的屍體上繼續生活。

在籠子裡被飼養18個月後,它們的產量明顯減少,這些雞要麼被毒死被直接掩埋;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要麼被送去屠宰場,經歷電水池,機器割喉,開水燙,做成低檔肉製品,寵物食品或者飼料。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無論怎麼樣,新一批的小雞又會重新代替它們,它們的壽命也遠遠低於10年的自然壽命。

相比起蛋雞,那些專供食肉的肉雞生命更為短暫。

贏弱的小雞會直接被農場工人用鐵鍬打死,一個工人每天可以像這樣處理成百上千只小雞。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養雞場通過人造光和大量使用抗生素來提高飼料的吸收率,一隻肉雞達到3公斤的宰殺提供只需要35天。

而在自然條件下,一隻雞需要96天才能長到兩公斤。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肉雞因為成長過快,無法承受自己的極端體重,根本無法站立,很多都患上了骨骼,心臟及代謝紊亂的疾病。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它們出生的5-7周,雞棚從來沒被清理過,高濃度氨的環境刺激灼燒著它們的皮膚,也嚴重影響了它們的呼吸系統。

雞場裡死雞的畫面,更是觸目驚心。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被送到屠宰場的肉雞,90%以上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可見缺陷。

最終這些肉雞在午夜時分,它們最安靜的時候,被送去屠宰場,就像蛋雞一樣,被倒掛在移動的生產線上。如果在電水池裡抬頭,就意味著在完全清醒的情況下被割喉。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除了雞,這部紀錄片裡還揭露了很多其他動物被飼養和宰殺的真相。3月在澳洲上映以後,引發了許多志願者走上街頭抗議。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在這個片子開頭,寫了這麼一句話:“從森林到田野再到巢穴,那些在我們看來靈魂匱乏的野獸所發出的哭喊,恰恰見證了人類靈魂的匱乏”。

關於動物福利,很多人一直爭論不休。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這個世界已經存在了千萬億年,人類只是初來乍到。而我們一直憤怒的納粹在集中營裡的惡行,原來我們一直在對動物們做著。

看完這篇以後,也許你再也不想吃雞了


About us

松鼠+貓姐

前媒體人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一個美國求學多年,現居北京

一個北京飄蕩多年,現居悉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