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表揚孩子?親子教育的大學問

20世紀90年代,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曾經進行過一項大規模的研究, 實驗選取了400多名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孩子。首先讓孩子們做一個智力測試, 然後將孩子分成不同的組進行有差別的反饋。他們表揚第一組的孩子非常聰明, 在測試中表現很好;表揚第二組的孩子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而對另外一組的孩子則保持沉默。

在實驗的第二階段中,研究者給被試者兩種可供選擇的任務,一項任務難度很大,幾乎不太可能成功完成,但在任務進行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另一項任務難度較小,很容易取得成功。

如何表揚孩子?親子教育的大學問

如何表揚孩子?親子教育的大學問

按照常理,表揚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能為他們注人前進的動力。所以,研究者預期在任務的選擇上,前兩組受到表揚的孩子比沒有受到表揚的第三組孩子會更多地選擇難度大的任務。然而,實驗結果大大超出了研究者的意料。更多第一組的孩子選擇了難度較小的任務, 較少的第三組的孩子選擇了容易的任務,第二組的孩子選擇高難度任務的人數最多。

實驗結果證明,受表揚的第二組與沒有受到表揚的第三組在選擇上的差異與人們的推斷一致,表揚提高了孩子的信心,更願意去挑戰難度高的任務。但是,同樣是受到了表揚,第一組的孩子卻比第三組的孩子更不願意去接受挑戰,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其實,正是出人意料的結果揭示出了教育孩子時一個很重要的道理:要表揚孩子的努力而非孩子的能力。讓我們先來看看兩種不同的表揚方式對孩子心理產生的影響:

如何表揚孩子?親子教育的大學問

如何表揚孩子?親子教育的大學問

表揚孩子的能力,說他們聰明,這種表揚雖然能在短時間內提高孩子的信心,但也增加了他們對失敗的恐懼。受到表揚的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成功是不受外界因素影響的,那麼,即使自己不努力、不拼搏,也能照樣取得好的成績;沒有受到這種表揚的孩子就自然會認為自己不夠聰明瞭,不能成功也是註定的,就算偶爾取得了好的成績也是運氣好,所以,努不努力對自己來說點用處都沒有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受到過表揚的孩子很容易懷疑自己的能力,所以為了避免被別人說自己不聰明,他們更傾向於選擇那些難度低的任務;而沒有受到過表揚的孩子則會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反正自己不聰明,失敗也是很正常的。

表揚孩子的努力,這種方式將孩子取得的成績與他們可以控制的因素結合在一起, 更容易調動孩子的信心和動力。不管孩子行為的結果是好還是壞,對其努力的表揚都會鼓勵他們繼續發奮。不過,這種方式的表揚帶來的結果也不全是積極的。

群群是一名初中生, 學習成績很好,爸爸媽媽都引以為傲,但是,群群卻很自卑,總覺得自己比別人笨,下課也不願意和別的同學一起玩, 學校的各種活動也不參與,在一次作文比賽中,群群將自己多年來壓抑的情感表達了出來,群群的作文題目為“假如我是個聰明的人”,在作文中她寫道:“從小到大,雖然我的成績一直很優異 ,但又能說明什麼呢?我終究還是個笨蛋, 就連老師都這麼說,他總是告訴別的孩子他們很聰明,只要有稍微的努力就能取得好的成績。但是,老師從來都不會說我聰明, 就算我每次都得年級第一, 老師還是會在班上說:“大家要向群群學習,相信如果你們有她一半的努力就能考出好的成績了,難道像我這樣的人真的就只能靠勤奮才有好的成績嗎?我多羨慕那些可以天天不用功的孩子啊,雖然他們的成績沒有我的好,但他們過得很開心,他們可以去打球、唱歌、跳舞、參加比賽,他們有時間去交朋友,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卻只能坐在教室裡和那些數學題做伴。可是我知道,笨蛋是不可以這樣的,如果不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就永遠不會有成功。假如我也是個聰明的人那該多好啊!”

如何表揚孩子?親子教育的大學問

如何表揚孩子?親子教育的大學問

群群並不是不聰明,只是老師希望大家向她學習,所以才會那樣表揚她,但是,對努力而不是能力的表揚卻讓群群產生了嚴重的自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