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同學反遭老師訓斥,老師:這點絕不能遷就!家長:心服口服!

舉報同學反遭老師訓斥,老師:這點絕不能遷就!家長:心服口服!

這是發生在寧波一所小學的事情,王老師是三年級的班主任。這天,班上一個學生向她舉報,說某學生帶巧克力,下課在班級吃。學校規定,學生不得帶零食進校園,學生違反校規,王老師當然得管,於是,王老師沒收了那個學生的巧克力。但事情並沒有過去,中午,舉報者又到老師這裡告狀,說因為舉報被罵了,罵人者,正是被沒收巧克力的那個學生。

這還得了,違反校規帶零食到學校,已經是違反紀律,還報復舉報者,這樣的學生,必須嚴肅處理。王老師當即叫來兩名學生,詳細瞭解事情經過。王老師沒想到的是,那個被舉報的學生直接哭了出來,一看就知道特別委屈。王老師安慰了一會,那名學生情緒好一些後說:“因為他威脅我,不給他吃我的巧克力,就告訴老師!我沒給他,就把我告了,下課還取笑我,顯擺!”

原來是這樣,幸虧自己兼聽,否則真的會給這個孩子帶來傷害。王老師對被告的學生說:“你帶零食到校違反校規,是不對的。但你能夠講真話,應該表揚,這塊巧克力獎勵給你!”狠狠地批評舉報者:“你舉報同學吃零食的目的,不是為了他改正措施,而是為了勒索他人,獲取好處,這已經不是違紀問題,而是品德問題,必須好好寫一份檢討!”

這名學生回家後,向家長告狀,自己向老師舉報同學帶零食到學校,反而被老師批評了,要求寫檢討。媽媽一聽,心裡很生氣,但這是一個明事理的母親,她不動聲色,去找了老師。她的初衷,就是去找老師討個說法的。

王老師熱情地接待了她,並把事情的經過詳細地告訴了她。最後說:“那名帶巧克力的學生違反紀律,經過批評教育,表示不會再有下次。而你家孩子,性質是不同的,這種行為,關係到孩子品德的形成,不可不重視,絕不可遷就。所以,我批評了他,還要求他寫檢討。如果您認為有什麼不妥,我們可以商量!”

這位媽媽聽了老師的話,緊緊地握著老師的手說:“老師,我服了你了,孩子的品德培養,是關係孩子一生的大事,我堅決支持您的意見!”

這場危機,能有這樣好的結局,原因有二,一是老師以育人為本,區別對待學生的錯誤,有智慧,有擔當。二是家長識大體明大理。如果,我們的老師和家長,都能夠這樣公正客觀地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家校關係必然和諧穩定,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教育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