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表彰了100位改革先锋,每位都当之无愧,都值得敬重。我特别关注到其中的一位同志,叫鲍新民,他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原党支部书记。我认为,鲍新民同志能够脱颖而出、位列百优,源自鲍新民同志“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的初心和使命。将此殊荣授予浙江人,是对我省关注和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志们的肯定和鼓舞,也充分印证了浙江省是名副其实的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模范生和示范地。我们要从鲍新民同志入列百优这个事情中获得启示、汲取智慧、保持定力、增强信心,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更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念,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指引,紧密结合浙江实际,重点挖掘、展示我省生态文化内涵和成果,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工作,为美丽浙江和“大花园”建设搭好桥梁,当好助手,努力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一、要着力挖掘生态文化新内涵,充分发挥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本底优势。

浙江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但是拥有丰富的林水资源。可以说,“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理环境特征,赋予了浙江良好的生态本底优势。有位多年侨居海外的朋友今晨发了一首《蝶恋花--说江南》,道出了江南生态美景:“一说江南笔难收。凄风扶柳,新叶滴寒凉。小桥流水山色淡,村前小道芳草嫩。此景只能梦中回。阅尽天涯,不敌故园春。纵使清明雨纷纷,也愿上路断肝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这是“八八战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要义。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原创性的重要思想。在 “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形势下,浙江理应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要有更深领悟、更高要求,继续勇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一要充分认识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态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在于它能科学地看待和利用生态资源。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关系紧密,缺一不可。我同意一个观点,在环境经济学上完全不顾生产生态存在的自然生态叫“生态迷思”,把生产生态强加于自然生态,毁坏了自然生态,叫“生态迷失”,“生态迷思”和“生态迷失”都是不正确的,这是“八八战略”重新定义资源给我们一个重要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化智慧。进入新时代,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文化是社会和谐的凝聚力,生态文化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生态文化又是生态保护的向心力,具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能够凝聚推进美丽浙江建设的强大正能量,是我省推进新的发展理念不可或缺的文化原动力。我们只有通过扎实有效的生态文化建设,才能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才能在谋划经济发展中自觉渗透生态意识,自觉转变发展方式,始终保持不偏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方向。文化自觉是更深刻的思想自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二要始终突出我省生态文化建设的重点和特色。浙江物产丰饶、山川秀美,孕育了底蕴深厚、别具一格的江南文化,历来被誉为“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八八战略”实施15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大力培育生态文化产业,加快挖掘传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森林文化、山水文化和旅游文化等,我们在实践中提前收获了“文化红利”。安吉竹文化、杭州茶文化、东阳木雕文化等,在我省都有较大的影响力,都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此外,我省重点保护的近300个历史文化古村落,作为我省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物,承载着我省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土文化,众多的古树古道更是承载着悠久灿烂历史记忆的乡愁文化。这些都是我们要进一步凸显的独特生态文化特色,要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挖掘、提炼、宣传、弘扬的文章,延续与传承传统文化根脉,让其成为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载体,努力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

三要深入挖掘我省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生态文化内涵,既需要对传统生态文明的传承和扬弃,也需要与新时代的新文化有机融合。换言之,生态文化得以不断丰富发展的特征决定了生态文化的内涵必须与时具进,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随着网络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已经从人与物质二元空间演化为人、物质、虚拟和智能增强四元空间,人与自然生态的感知、互动、交融更为紧密,生态文化的价值更加凸显。生态文化是美丽浙江和大花园建设的灵魂,我们要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协会各单位的业务优势,全面保护和修复我省森林、农耕、历史等文化资源和遗存,深入挖掘地方生态文化内涵,传承好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提升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精神文明素养。特别是我们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厅,要树立文化旅游一盘棋的思想,着力发挥“文化+旅游”1+1>2的效用。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二、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新要求,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实践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坏事关乡村振兴的成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力量。

一要着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更高层次上的目标追求。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乡村村民的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把抓好乡村意识形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统筹规划设计乡村意识形态引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基层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内容。筑牢乡村意识形态思想高地,发挥好基层干部和老党员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带头作用,吸引选拔一批热爱乡村文化的文化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各方面乡贤人才加入到乡村生态文化建设队伍中来。丰富传播形式,让乡村文化接地气聚人气,多采取诸如文化墙、宣传栏、农村大喇叭、广播车、印发文化手册、送戏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的传播形式,丰富农村文化礼的内涵。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

二要着力推动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生态文化产业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一项前途极其光明、市场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大有可为。要充分发挥我省生态自然资源和生态人文资源的作用,既要做大做强山水文化、树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蚕文化、石文化等物质文化产业,也要大力发展以浙江文化和历史文化名人为题材的精神文化产业,把生态文化相关内容纳入到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和重点工程中,突出挖掘生态文化特色产业,积极打造蕴含不同生态文化主题创意,多样化、参与性、体验性强的生态文化产品。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发掘和保护一批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小镇和村庄。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生态文化产业开发,鼓励各种投资者投资生态文化产业,提高生态文化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提高规模效益,增强示范效应,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市场参与、多方联动”的生态文化共建共享新机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打造浙江文化品牌,推动浙江文化产业走向世界。

三要着力推动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林业是生态文明的守护者,森林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生态惠民、生态富民是打通“两山”通道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作用。一是以打造生态宜居、共享“绿色福利”为目标,发展现代生态林业,从持续深化城市森林建设,大力推广“一村万树”等村庄绿化美化模式,加快建设珍贵彩色森林,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继续实施好生态林业大工程;二是以实现产业兴旺、促进生活富裕为目标,发展现代富民林业,从加快“三产”融合、加快科技和产业融合、加快品牌与产业融合等方面着力促进富民林业的产业大融合;三是以挖掘乡愁文化、传播文明理念为目标,发展现代人文林业,从充分挖掘古树古道乡愁文化、大力开展生态文化示范、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意识宣传等方面努力打造人文林业的谐美大氛围。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三、紧紧围绕城乡统筹绿色发展,积极助力打造和谐美丽大花园。

大花园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结合体、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的融合体、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体。建设大花园,不仅需要我们发掘“珍珠”、打造“珍珠”,更需要我们串珠成链、城乡统筹,共建共享“诗画浙江、美好家园”,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浙里。

一要加快推动生态文化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发展的优势,紧密联合发改、建设、农业农村、文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林业等有关单位,切实抓好生态文化基地、历史古村落、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博物馆、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城市公园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多渠道投入以进一步改造提升,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各类场所和必要条件。要加强生态文化场馆设施建设,选取生态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好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因地制宜建设标本馆、文化馆、科普馆、博物馆等设施,使之成为人们享受生态文化、增强文明意识的主阵地。

二要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要把义务植树作为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手段,推动全社会广泛开展义务植树,通过大花园建设,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绿色高地。另一方面,要以省级生态文化基地、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创建评选活动等“生态文化”系列评定为载体,通过对我省179个省以上生态文化基地的命名推动,优中选优,进一步开展生态文化示范,重点打造一批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生态经济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制度先进的生态休闲养生、民宿经济、特色小镇示范区,辐射带动全省生态文化事业发展。

三要积极培育生态文化产业新业态。近几年,我省美丽乡村、特色文化小镇、民宿经济、红色旅游、康体养生等“生态+”多元经济发展新业态蓬勃兴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在巩固和发展“千万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发挥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等不同类型乡村的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特点及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秉持跨界、创新、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融合地区产业基础、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社会功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功能,注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变美丽风景成美丽经济,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要大力倡导踏青赏花游、农业采摘游、森林康养游、历史古村游等以生态文化为载体的新型休闲旅游形态,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增加有效供给。要通过最美森林、最美湿地、最美古树、最美古道、最美山峰、最美峡谷、最美河湖、最美赏花胜地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带动生态旅游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引领和营造全社会亲近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好风尚。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四、着力培育行业领军人,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持续发展壮大。

文化建设,关键在人。生态文化事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发展内力。

一要加强生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生态文化传播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以专职队伍、业余骨干、志愿者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拓展生态文化人才培养途径。要充分发挥协会及其各分会、市县级协会的作用,与教育部门加强合作,努力推动将生态文化相关知识进课堂,引导职业院校根据基层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扩大生态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聘请一些专家、教授等担任生态文化建设的顾问,向社会招募一些志愿者作为生态知识义务讲解员、普及员,通过生态科普教育,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自然、生态知识的教育普及,广泛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二要健全生态文化人才培训体系。要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各级各类教学点,扎实开展生态文化相关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岗位培训、专题培训和业务培训,强化对村干部、管理者及导游员、解说员、表演人员等的自然知识、生态知识、历史知识和讲演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生态文化素养,开拓生态文化眼界。要强化培训质量管理,改进和完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培训实效,努力在全省打造具有标杆性的生态文化特色培训基地,使其成为生态文化人才培养摇篮。

三要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建设领军人物作用。积极吸纳生态文化研究、策划、传播等专业高端人才参与全省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把真正对协会有感情,在会员中有影响,热心协会事业,愿意为协会事业发展做贡献的优秀会员推荐到理事会中来,培育一批生态文化的领军人物及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生态文化铁军队伍。结合浙江各地实际,充分发挥和提高领军人物的影响力、号召力与执行力,积极开展生态文化重大理论和应用研究,为生态文化建设把脉问诊,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交流、互鉴共享,查找短板,分析不足,对症开出有效的生态文化建设良方,以领军人物带动示范创建,共同推进高水平的生态文化综合实力建设。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五、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协会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生态文化协会承担着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文化知识、繁荣生态文化产业等职责。在新的形势下,要成为业内行家、专业翘楚,必须坚持政治建会、服务兴会,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为抓手,确保协会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更好服务全省生态文化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一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立足协会宗旨履行新时代新使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协会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努力把协会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强战斗同盟;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等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始终立足协会“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的宗旨,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和思想自觉;要积极顺应形势发展变化,结合新时代特点,开拓工作思路,把协会建设成为生态文化行业良好沟通的平台,会员单位之间、会员之间良性互动交流的平台。

二要进一步把握定位,提高协会工作的针对性和权威性。生态文化协会是生态文化方面的社会团体,靠少数力量是不能发展壮大的。生态文化建设工作需要我们在座的各成员单位深化改革、转换职能、找准定位、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要把生态文化建设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协会各级组织。协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成立湿地文化、竹文化、理论研究等分会及部分市县级生态文化协会,但总体进度偏缓,基本上是依靠省林业局和浙江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在推进。在座的36个副会长及常务理事单位,要结合我省实际和自身业务优势,继续成立如宣传教育分会、茶文化等各类专业文化分会,继续督促成立其他市县分会。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协会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各成员单位要围绕我省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积极为丰富协会活动、发挥协会作用出谋划策,特别是我们的教育、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部门,更要主动作为,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实施,年底有总结,找准位置,演好角色,确保形成全省生态文化建设“一盘棋”的总体格局,多角度、多方位、多行业地推进我省生态文化建设工作。

三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切实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建立健全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加强与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组织机构的密切联系,建立联席会议、联合调研、联合表彰等工作机制。一方面是要着力提升科学研究能力,生态文化的繁荣首先要搞好顶层设计,要把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加以研究,不断丰富其内涵。要通过制度设计扶持有关生态文化研究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加强生态理论研究,从保护环境的实践中汲取养分,把历史积淀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生态认知提升到理论高度,形成一批生态文化研究的成果和文化产品,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思想支持。另一方面是要强化先进典型的经验推广。协会每年都在评选“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另外还有其他行业与生态文化关联的评选表彰,其中有很多好的典型,如历史文化古村落、生态文明村等,协会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相应分会、市县级协会开展更加深入的交流学习,以典型进一步带动各地各方面的生态文化建设。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打造大花园,建设美丽浙江,奋力续写好“八八战略”大文章、谱写两个高水平建设崭新篇章,是新时代浙江人的新使命。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两山”理念的发源地,面对新时期新机遇,生态文化协会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共同携手,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奋勇担起加强生态文明、助力浙江大花园建设主的历史责任,为共建“诗画浙江”大花园、共创高品质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2018年12月25日在浙江省生态协会理事会上的讲话摘要)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最新

精选

新朋友:点击“...”—查看公众号—关注老朋友:点击“...”—发送给朋友或朋友圈—分享主笔:周国辉

【分享朋友圈】点击右上角 → 朋友圈 →发送

【查看历史记录】点击右上角 →查看官方账号 →查看历史记录

【关注本平台】☆ 通讯录 → 右上角“+” → 查找公众号『 沧海一舟 』→关注

温馨提示:为了更方便查看最新资讯,可将本平台添加到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