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法治事件回眸:法治陽光照亮奮進新徵程

2018年法治事件回眸:法治阳光照亮奋进新征程

2018年法治事件回眸:法治阳光照亮奋进新征程

改革開放40週年,2018年,註定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畫卷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2018年那個火紅的8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主任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新的重大部署。

回瞰2018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新進展一個接連一個。

立善法,治天下,安民心

法律,治國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

新時代,立法更加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也更加符合人民的新期待和時代的新要求。

2018年3月17日,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次國家領導人憲法宣誓莊嚴而又隆重舉行。就在6天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憲法修正案高票表決通過,憲法宣誓制度寫入根本大法。

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

明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

……

與時俱進,字字千鈞,意蘊深遠。憲法修正案中的每一條修改都是根據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新任務,把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載入國家根本法,全面體現了黨和人民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實踐創新成果和制度創新成果。

時間來到2018年3月20日,監察法表決通過,將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統一納入監察範圍,明確規定監察委員會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這部對國家監察工作起統領性和基礎性作用的法律莊嚴面世,成為我國堅持黨內監督與國家監察有機統一,堅持走中國特色監察道路的創制之舉。

7個月後,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完善了監察與刑事訴訟的銜接;豐富反腐敗和國際追逃追贓的手段,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在總結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和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將經驗上升為法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其中,刑事缺席審判制度是一大亮點,格外引人注目,劍指潛逃境外的貪汙賄賂、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海外追逃提供法律利器。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正義永遠不會缺席。

這次會議上還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這是自1979年以來,“兩院”組織法第一次重大修改,全面確認和鞏固了近年來司法體制改革的成果。

其中,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全部條文都作了修改,條文數量增加了近一倍,完善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配置,明確了檢察院行使8項職權,規定了辦案組織設置及運行方式等。此次修訂為檢察機關履職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法律保障,在人民檢察史和中國司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

從英雄烈士保護法到土壤汙染防治法,從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到快遞暫行條例……立法修法緊緊圍繞群眾所想所急所盼,全方位回應民生關切,多層次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既回應現實問題,又彰顯法治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趨完善。

依法而行,

播撒公正的陽光於巷陌

徒法不足以自行。良法需要執法司法來實現其價值。

還原案件真相,還當事人公正,給公眾以交代。

2018年8月27日晚,“崑山於海明案”發生,輿論四起。第二天,檢察機關就宣佈依法提前介入。9月1日,檢察機關、公安機關通報了案件調查處理結果,認定於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2018年12月,該案入選最高檢第十二批指導性案例。

清晰陳述案件事實、法律適用,釐清正當防衛的界限,正面回應當事人是否涉黑惡等問題……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及時公開處理意見,真相跑贏了謠言。

“崑山於海明案”的處置過程,給廣大群眾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讓樸素的正義觀得到弘揚和維護,向當事人、向社會傳遞了法治正義。

守住公共安全底線,護佑最廣大人民身體健康。

2018年7月,吉林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違法違規生產狂犬病疫苗等問題曝光。

疫苗,直接關係公共安全和少年兒童身體健康,關係千家萬戶幸福,容不得半點馬虎。

2018年7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調查事實真相,依法從嚴處理。隨即,檢察機關依法提前介入,引導公安機關收集固定證據,從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到審查起訴,僅用時17天。

201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聽取關於長春長生公司問題疫苗案件調查及有關問責情況的彙報。一批與疫苗案件相關的人員被嚴厲問責,長春長生公司被罰沒款共計91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啟動對長生生物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機制。

2018年12月,疫苗管理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

從疫苗案發生,到人大審議疫苗管理法草案,只是幾個月的時間,這樣的高效體現了黨中央對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立法機關和司法執法部門積極關注社會生活,迅速回應人民群眾呼聲的態度和具體行動……

護衛民營經濟,司法不缺位。

2009年3月,物美集團原董事長張文中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2018年5月31日,最高法對張文中詐騙、單位行賄、挪用資金案再審改判無罪。該案是最高法依法再審的涉產權和企業家錯案的第一案。

從有罪到無罪,張文中案成為產權保護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的“標杆”案件,也是我國加強民營企業產權刑法保護的司法典範,體現了加強民營企業產權保護的決心,表明了通過正當法律程序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法治方向。

2018年,最高檢、最高法對於保護民營企業作出系列部署,平等保護成為高頻詞,實實在在的司法保護,給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服務大局,

定位民生座標

國以民為本,民以安為先。

改革發展穩定需要良好法治環境,檢察機關對此肩負重要職責。

2018年,各級檢察機關始終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自覺聚焦大局、服務大局、保障大局,認真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努力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

——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檢察機關重拳出擊。

最高檢黨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掃黑除惡工作,張軍檢察長數十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確要求。自上而下,層層推進。各地檢察機關多措並舉,依法開展專項鬥爭,階段性成效顯著。

僅2018年1月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涉黑涉惡犯罪1.7萬餘件5.7萬餘人,提起公訴6300餘件3.2萬餘人。最高檢聯合公安部掛牌督辦24起重大涉黑案件。

掃黑除惡不鬆勁不停步。2018年10月30日,最高檢召開全國檢察機關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督促座談會,要求進一步落實檢察責任,堅持問題導向,深化工作舉措,推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發展。

雷厲風行的舉措,打擊了黑惡勢力的囂張氣焰,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全面貫徹黨中央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重大戰略部署,檢察機關找準著力點。

2018年6月,最高檢制定《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為打好“三大攻堅戰”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將參與和保障“三大攻堅戰”作為當前和今後三年檢察機關的重點任務,從依法懲治相關犯罪、注重相關案件追贓挽損工作、促進加強社會治理等方面提出8條服務舉措。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各地檢察機關紛紛出臺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的具體實施意見,以指導具體工作的開展。

以服務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為例,各級檢察機關以“零容忍”態度堅決懲治汙染環境犯罪,積極探索多元化補償機制,促進生態環境恢復,成績斐然。

2018年前10個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汙染環境類犯罪3559人、破壞資源類犯罪8459人;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訴前程序案件33602件,提起公益訴訟1314件,通過辦案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71.5億元。16個省的三級檢察機關會同法院、公安、環保部門共建立生態環境恢復性檢察工作機制1818個。

——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突圍”,檢察機關義不容辭。

2018年6月19日,張軍檢察長在最高檢黨組會上指出,檢察機關要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結合刑事檢察職能和公益訴訟職能,找準工作著力點發力點。

2018年7月9日至10日,最高檢在湖北武漢召開長江經濟帶檢察工作座談會,再次為“長江病”把脈問診,提出強化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的“10項檢察舉措”。

以非常之勇氣拿出非常之舉措,逢山開路,遇水架橋,5個月取得不俗成績,2018年12月13日召開的首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傳來捷報: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立案生態資源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15363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914件;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省市檢察院會籤《關於建立長三角區域生態保護司法協作機制的意見》;四川檢察機關督促修復林地、耕地、溼地、草原1905畝……

理念變革,

引領創新發展

新時代、新形勢,檢察機關迎來了新挑戰、新機遇。“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以理念變革引領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的思路逐漸清晰:

檢察工作是政治性極強的業務工作,也是業務性極強的政治工作;

強化新時代法律監督,維護法律權威,需要監督者和被監督者合力,建立監督與被監督的良性關係,實現監督者與被監督者雙贏多贏共贏;

以辦案為中心,在監督中辦案,在辦案中監督;

改革就是要實現監督與辦案相統一、刑事民事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相平衡;

……

理念一新天地寬。這些新理念,迅速在廣大檢察人員心中生根發芽,踐行在一項項具體的檢察業務工作中。

理念清則方向明,夯基壘臺,立樑架柱,一項項重磅檢察改革舉措接續出臺。

——推行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2018年7月25日,最高檢在大檢察官研討班上作出部署:在刑事檢察方面,重新組建專業化刑事辦案機構;設立專門的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機構或辦案組;規範機構職能、名稱,地方檢察機關機構設置理念上與最高檢相同,省、市兩級院主要業務部門原則上與上級院對應設置。

——落實司法責任制。進一步細化措施,抓好“精裝修”,落實“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的要求,完善司法辦案責任體系。堅持凡是進入檢察員額的,要在司法一線辦案,強化辦案檢察官和各級領導幹部的司法責任、領導責任。如今,在各級檢察機關,檢察長帶頭辦大案要案已成常態。

——實行“捕訴一體”辦案機制。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最高檢提出整合批捕起訴部門,實行“捕訴一體”辦案機制,即一類刑事案件由一個機構、一個辦案組、一個主辦檢察官負責到底,統一履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補充偵查、支持公訴、訴訟監督等職能。

從基層檢察機關的辦案數據看,將批捕部門與公訴部門合二為一,有利於偵查監督的全覆蓋,能夠切實提高工作質效,實現“1+1> 2”,更加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和司法責任制改革的要求。

——深入開展檢察公益訴訟。2018年 3月,“兩高”關於檢察公益訴訟司法解釋頒佈實施,細化公益訴訟具體辦案程序,為公益訴訟開展提供法律上的明文規定。

一串串數據彰顯成效。通過辦案督促挽回被毀損的耕地、林地、溼地、草原200餘萬畝,督促關停違法企業8900餘家;通過辦理公益訴訟案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39億元……檢察公益訴訟駛入快車道,實現了快速發展。

新時代的氣象更加恢弘,新時代法治征程更加壯闊。砥礪奮進正當時,鑄就輝煌再出發。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精神指引下,以更加篤定的腳步,“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我們就一定能在新時代的時間座標中,為法治中國拼得一個更光明的未來,護航民族復興闊步前行。

轉自:最高檢

2018年法治事件回眸:法治阳光照亮奋进新征程2018年法治事件回眸:法治阳光照亮奋进新征程
2018年法治事件回眸:法治阳光照亮奋进新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