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中:許多零售商期望成為多點Dmall股東

張文中:許多零售商期望成為多點Dmall股東

看起來,張文中是一個驕傲的人。

因歷史原因,張文中於2014年才再度重掌業務一線。在今天舉行的多點Dmall合作伙伴大會上,多點董事長張文中談及了這段往事,他回憶說,2014年其重歸業務一線的時候,電商江湖格局其實已經定了。

然而,隨後的一聲笑聲,似乎又顯示出張文中的"不服氣",好像中國電商,乃至整個中國零售市場,應該有張文中、多點、物美的一個重要席位。

一把手工程

本質上,多點是做一個分佈式的電商,一大重點是做到家業務。相對於B2C電商從中央倉發貨,流量中央分發模式,多點做的是基於門店來輻射周邊1-3公里範圍的分佈式電商佈局。門店既是發貨倉完成訂單履約,也是"分佈"流量入口。

這是張文中認為的機會點。

也正是在B2C電商市場格局已定的2014年,在張文中重掌業務一線之際,多點模型於這一時刻孕育而出。一家完全獨立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零售平臺。

可以說,多點佈局很早,類似模型的京東到家是2015年才出現的。也可以說,多點是一把手工程,很早就有完整的大方向思路與頂層設計。

構建多點這個模型,張文中很早就與IDG資本等展開了非常詳細探討。

比如,從一開始,多點就是獨立發展,與既有以物美為代表的傳統零售業務做了完全區隔。多點是獨立的一套人馬,獨立的一家公司。張文中說,多點必須獨立做,不能成為企業的創新部,不能有傳統零售的痕跡。

也從業務導入之初,張文中就身兼多點、物美兩家公司董事長一職,"一把手"強力推動多點業務的發展,"保障"物美能成為了多點試驗的小白鼠,讓多點有試驗場景,不至於脫離商業本質。

《商業觀察家》認為,這麼做可能非常有必要。從當下市場發展表現看,線上進入線下,有很多成功案例。但線下進入線上,從全球範圍來看,卻鮮有典型成功案例。

技術的"鴻溝"看起來是非常深的。

因此,多點現在之所以能成為當下線上線下一體化零售市場的一個重要玩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在於多點從一開始就是基於以技術驅動的獨立發展形態。

張文中本人的數學、系統工程學等學習背景,則可能對技術趨勢有更好把控能力和定力。張文中目前為止對多點累積投入超8億,到目前多點養了550人的技術開發團隊。

獨立性可能是多點與國內其他實體零售企業做電商平臺時的重要差異所在。

基本情況

在多點的業務架構中,是兼顧B端和C端業務發展的,整體是一個平臺業務模型。

C端業務主要是做到家業務。B端業務則是為零售商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解決方案。

兩塊業務相輔相成,互為推動。

比如,到家業務的發展壯大,需要B端業務對合作的零售商門店等進行線上線下一體化、數字化改造,包括數字化的會員、打通線上線下流量數據、商品庫存、運營等。

簡單說,線上的訂單,線下要有能力接住。線上線下一盤貨、一個價格、一體化會員體系,進而可以實現一致化的運營。

B端業務的發展,也需要C端流量平臺的支撐,如果不能帶來增量銷售、流量數據。B端業務快速推進會少些"理由"。

在C端業務層面,目前情況看,多點形成了一定流量基礎,根據多點方面披露的情況,其擁有5000萬用戶,1000萬月活躍用戶。

而在與物美的合作中,北京物美有151家門店接入了多點,到2018年12月,實現了單店線上到家日均473單成績,日均500單以上門店則達62家。線上到家業務及全球精選業務銷售佔比達13.53%,相比半年前增長了近3個百分點。

這一方說明,現有流量基礎,多點是能為零售商創造了一個比較大的線上銷售增量。另一方面也表明,線下門店客流的下滑,需要提供更便捷的到家服務,否則,也很難應對未來競爭。

多點總裁張峰告訴《商業觀察家》,多點到家業務目前整體客單價水平近100元,復購率超過70%。每單毛利率水平,平臺上各大商家的水平是差不多的,同類型經營情況下,毛利率不會有太多變化。因此,多點更多是通過數字化改造,來幫助提升零售商的淨利表現水平。

操作系統

從目前最新的業務發展情況看,多點要做線上線下一體化操作系統。這是其發展B端業務的一次重要升級。

這套操作系統的一個定位是做騰訊到商家的中間層。

張峰稱,騰訊數據比較多,要做行業解決方案,不可能對所有行業都特別瞭解,因此,騰訊做的是底層業務,多點是騰訊、商家的中間層。"多點的目標是做到30%零售企業間的市場份額。"

《商業觀察家》理解,多點將實現更多服務商功能。

在這套線上線下一體化、數字化操作系統中,包含"前臺+中臺+底層"的三層系統打通。

前臺是通過多點APP、智能購設備、攝像頭、AI,實現商品、會員等數據的沉澱。

中臺是鏈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計算機視覺、智能硬件,為多點所用。

前臺+中臺+底層的三層系統,包含15大系統,300多臺小系統,從而實現支付、會員、運營、商品、供應鏈、履約的數字化。

具體分解:

支付系統:智能購設備+智能防損。

履約系統:週轉前置倉示意;分揀系統運行,包括拆單、合併分配、分人分區揀貨。

配送:多點要自建配送團隊,構建用戶到商家的基礎設施。不過,有些區域根據實際情況,也會採用第三方配送,但通過多點的技術架構連接。

會員系統:用戶畫像,標籤。

營銷系統:多點的營銷系統是營銷、促銷一體,結合商品系統做促銷選品後,用營銷系統可以快速設置上線活動。內部運營營銷閉環之外,更高效結合外部,如微信生態。據介紹,多點的營銷系統全渠道打通2017年為物美帶來全渠道客單價增長184%,門店來客數量增加5%。此外,多點營銷系統可以輕鬆上線新渠道新業務,比如微信小程序、社區拼團。

商品系統:綜合數據、畫像、全渠道認知能力進行全方位商品結構體驗,能在幾秒鐘給出優化建議。以物美北京聯想橋店為例,其門店商品SKU從16000品降低至5000品,銷售利潤可比增長70%。

商品陳列上,多點的策略是貨位隨動銷變化,便於揀貨。結合商品畫像、門店商圈人群畫像,進行陳列優化。陳列由數字化運算生成棚隔圖,店員無需記憶貨位,只需根據手機工作臺指示作業)。易揀貨倉位動態更換高購買頻次商品,方便快速補貨、揀貨等,提高門店作業效率及商品動銷率。

供應鏈系統:(按需)以銷定品,以銷定貨,以銷定進;(效率)一套供應鏈同時支撐倉到店到人的全場景。

張峰表示,多點可以將這套系統模塊化拆分,根據不同商家、零售商的需求,有選擇性的引入不同功能模塊。核心業務邏輯則是要能為平臺商家帶來效率提升。

從市場機會點來看,當下零售市場對於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的需求比較大。因為顧客是在持續往線上走的,需要更便利的服務。零售商要發展必然要線上線下一體化。而實體零售商過往的ERP系統等都停留在十年前,很多都是不支持互聯網化發展的,因此,市場規模是比較大的,市場需要能連接線上、連接到供應鏈的資訊系統,進而更好支撐各自的連鎖化發展。

但B端業務也很難像C端業務那樣,能在短期一兩年內迅速爆發,不是燒錢就能迅速燒出一個市場。這個市場重實際,需求釋放也呈現出階段性逐步釋放的特徵。不同層級的市場需求釋放也可能會有個時間差。

《商業觀察家》認為,這對於多點而言,可能會是一個機會。因為脫胎於物美,多點對零售商的需求、痛點和瓶頸是清楚的。有場景和條件讓其能更好打造出模板方案。中國零售在線上線下融合層面又正在領先世界。

因此,多點會有本土優勢,在與互聯網大型平臺間的競爭中,同類競爭者也是比較難通過資金能力來形成壓倒性優勢的。

更關鍵的因素則在於,企業間市場相對比較難"贏者通吃",對於核心的用戶資產、數字資產等,B端客戶往往會與多傢伙伴達成合作。

張文中今日在多點合作伙伴大會上稱,有許多零售商期望成為多點的股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