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檢察|王秀春:再回首,初心依舊

今年,是檢察院恢復重建的40週年,亦是我在檢察院工作的第35個年頭,回想第一次來到檢察院時,還是一塊木製的牌子,還是一排平房,我還是個懵懂青年。再回首,來時的那個秋天還依稀在昨天。


情繫檢察|王秀春:再回首,初心依舊


第一次穿檢察制服時的激動,第一次辦案時的忐忑,第一次騎自行車下村取證時的艱難,第一次明白自己肩上擔負是一份怎樣的使命……多少的第一次書寫的都是我的初心。從檢辦理的第一起檢察刑事案件,是我檢察事業的第一步,也是讓我明白責任與使命的重要一步。

那是一件盜竊案件,案件的涉案數額不大,案情簡單,在眾多案件當中是很普通的一件,但是這件案件有一處特別之處,對我的整個檢察事業產生重大影響,也關乎著一個人的前途命運。


情繫檢察|王秀春:再回首,初心依舊


情繫檢察|王秀春:再回首,初心依舊

這個特別之處是這個案子的一個“不確定”之處,就是犯罪嫌疑人的年齡。關於他的出生日期有四種說法,而他的出生年月的確定關係到他是否能被免於起訴。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能隨意的按照某一個時間去下定論,因為這關係到一個孩子的一生,我們必須對這個孩子負責。

我認真回看整個案件發現,這個案件的嫌疑人,也就是這個男孩,他偷到的東西大多都是一些食品,不是什麼貴重東西。這個男孩一歲時喪母,在家排行老三,由父親撫養他們兄弟三個長大,自小家裡連最基本的溫飽都不能保證,都是父親用筐挑著他出門乞討或是在路邊摘點別人家的青菜果腹,如此艱難的成長環境,讓我對這個孩子格外關注。因此,我決定和我的同事一起去到男孩居住的村裡,實地瞭解情況,最後我和我的同事在村裡待了整整一天,尋遍與男孩家走的親近或住的親近的村民,最終明確了男孩的出生日期,確認他是未成年人,使他免於被起訴。


情繫檢察|王秀春:再回首,初心依舊


情繫檢察|王秀春:再回首,初心依舊

後來我瞭解到,這個男孩在鄉辦工廠裡工作,很踏實很能幹,這讓我感到深深的欣慰和自豪,也讓我認識到從事檢察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這份自豪感,不僅僅是因為我通過自己的努力挽救了一個孩子,更讓一份信念紮根在我的心底。檢察機關的責任是履行檢察監督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檢察人,必須深深的將這份責任刻在心底,印在腦海。只有記住這份責任,當我們面對案件時,才能細而再細的去剖析去研究,不錯過、不放過每一處細節。面對案件當中重要的關鍵點、特殊點、複雜點時,才能更加謹慎細緻,更加高要求的對待案件的每一處細節。

有人說,過分的認真,就是較真,或是吹毛求疵,但是作為檢察人,有時真的寧願較真,寧願吹毛求疵,也不願讓自己後悔,更不能讓自己對不起肩上的責任辜負自己的這份擔當。作為一名檢察工作人員,肩負的就是用法律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的責任,不能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模糊,讓法律的天平失衡,讓公民的合法權益受損,讓公平正義失去它該有的光彩。


情繫檢察|王秀春:再回首,初心依舊


情繫檢察|王秀春:再回首,初心依舊


回首來看,35年的檢察之路,將擔當和責任牢記心底,就是我初心不改的堅持和見證。35年來,我從事一線辦案工作12年,每一起案件都是最細緻、最謹慎的對待。擔任分管領導的15年裡,對於自己先後分管的自偵工作和刑事檢察工作,我會時刻提醒自己和幹警,要對自己身上擔負的責任負責,有一份擔當精神。

35年的風風雨雨,35年的點點滴滴,有太多的故事和回憶,但最先湧上心頭的就是這份責任情懷,擔當意識。


再回首,初心依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