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罕见镇山三宝 6.5公斤“佛牙”经鉴定竟为20万年前古物!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山上风光秀美、古迹众多,素有“秀甲天下”之美誉。创建于东晋隆安年间的万年寺,初名普贤寺,位于海拔1020米的狮子岭下,是峨嵋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寺庙。

相传因峨眉山的五行属火,山上寺庙屡建屡毁,唐乾符三年普贤寺被更名为白水寺。寺中的白水池曾经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与广睿和尚抚琴酬诗之所,池中山影斜横,蛙鸣悦耳,自古“白水秋风”就被誉为“峨眉十景”之一。

寺内的“无梁殿”是明神宗朱翊钧为其母庆贺七十大寿时赐金修筑,因全殿无梁无柱,不用一木,故得此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建筑一大奇观。明神宗不但为无梁殿题写了“圣寿万年寺”金匾,还供万盏明灯于殿前祈愿江山永固,从此白水寺改称万年寺至今。


无梁殿内供奉的一尊普贤菩萨骑象铜像,铸造于太平兴国五年,铜像通高7.85米、重62吨,坐在六牙白象背上的莲花宝座之上,给人以庄严慈祥之感,其体量之大、造型之优美,堪称国宝,早在1961年,这尊佛像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年寺历史上高僧辈出,佛教文物丰富且品位极高,除了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贤骑象铜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无梁砖殿,普贤行愿楼内供奉的罕见上古佛牙、明代暹罗国王所赠贝叶经以及明朝万历皇帝御印,被奉为峨眉山的镇山三宝。

这枚长42.66厘米、重6.5公斤的“上古佛牙”外观光润如玉,于金黄色中透出紫色条纹,由宋代僧人从斯里兰卡请回。据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教授鉴定,认为是20万年前剑齿象的牙化石,只因其来自佛国斯里兰卡,故以“佛牙”称之,以表达人们崇佛的心理。


峨眉山的镇山之宝“御印”,长宽各13厘米,为明神宗朱翊钧建无梁殿时钦赐。御印正中刻有“普贤愿王之宝”六字,上方刻楷体“大明万历”,左边刻“御题砖殿”,右边刻“敕赐峨山”。因其为皇帝御赐,虽为铜质亦被民众尊称为金印。

在造纸术未发明前,古印度僧人经常用泥金在晾干的贝多罗树叶上书写佛经,梵语称为贝叶经。明万历十九年,慈圣太后将暹罗国王进贡的这册长50厘米、宽12.5厘米的贝叶经赐给峨眉山,现收藏于万年寺,成为峨眉山的镇山三宝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