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下月開建造新一批K-130“布倫瑞克”級輕型護衛艦

德國下月開建造新一批K-130“布倫瑞克”級輕型護衛艦

K-130 “布倫瑞克”級輕型護衛艦

1月10日,德國海軍部長宣佈,今年2月將開建德國海軍第二批次K-130 “布倫瑞克”級輕型護衛艦。在多賓-林斯托,德國海軍中將安德烈·亞斯克勞斯表示,第二批“布倫瑞克”級首艦“科隆”號的鋼鐵切割儀式將於2月7日舉行。

第一批五艘“布倫瑞克”級在2008年至2013年間服役,“科隆”號是第二批的首艦,其餘四艘分別命名為“埃姆登”號、“卡爾斯魯厄”號、“ 奧格斯堡”號、“ 呂貝克”號。最後一艘的龍骨預計將於2020年12月鋪設,所有五艘護衛艦合同於2017年9月以24億歐元的金額簽訂,計劃於2025年由ARGE K-130財團交付給德國海軍。

德國下月開建造新一批K-130“布倫瑞克”級輕型護衛艦

K-130 “布倫瑞克”級輕型護衛艦

ARGE K-130造船財團是由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德國海軍船塢基爾和不萊梅邁爾造船廠組成共同承包商。另一個名為FO WES K130的財團將提供改進的作戰系統,並在威廉港建立並提供測試和培訓中心。由於今年來隨著歐盟力量的向外投射,德國海軍的作戰範圍和強度都有了顯著增加,因此增購了“布倫瑞克”級輕型護衛艦。另一個原因是MKS180多用途戰鬥艦訂單被延遲。

德國下月開建造新一批K-130“布倫瑞克”級輕型護衛艦

MKS180多用途戰鬥艦

德國下月開建造新一批K-130“布倫瑞克”級輕型護衛艦

MKS180多用途戰鬥艦

K-130“布倫瑞克”級護衛艦以MEKO A方案設計,用以取代了德國海軍的“虎”級和“信天翁”級導彈快艇,駐紮在瓦爾內明德。K-130護衛艦標準排水量1580噸,滿載排水量滿載1662噸;總長88米,寬13.2米,吃水3.4米。K130輕型護衛艦的自持力為7天,或者有限支持下可達21天。該艦具有高度自動化,包括自動化系統和集成式艦橋,只有50名艦員操作,作為輕型護衛艦但是採用了F-124型護衛艦中的一些重要技術,包括用於武器,指揮和控制系統的分佈式計算機技術等。

K-130護衛艦配備了泰利斯 SEWACO傳感器、武器控制和指揮系統,以及Link 11和Link 16戰術通信數據鏈。泰利斯 Mirador整合式電光和火控系統。主雷達為TRS-3D空中和水面搜索雷達,是一種C波段3D多模式雷達,能夠自動檢測和跟蹤各種類型的空中和水面威脅,包括早期發現低空飛行或快速移動的威脅,如導彈,快艇,無人駕駛飛行器和無人駕駛飛機。

德國下月開建造新一批K-130“布倫瑞克”級輕型護衛艦

RBS-15 MK4反艦導彈

K-130護衛艦攜帶四枚RBS15導彈。該導彈採用主動Ku波段雷達制導,射程超過200公里,該導彈以0.9馬赫高亞音速飛行,裝備有200千克彈頭,具備對陸攻擊能力。K-130級護衛艦裝備有兩座21連裝MK49 “海拉姆”滾動機體導彈發射器;主炮是一門“奧托梅來拉”62倍徑76毫米超快速艦炮,其射速為每分鐘120發,另有兩門27毫米毛瑟機關炮。有兩座基於萊茵金屬的防禦誘餌的多彈藥軟件系統(MASS)。

德國下月開建造新一批K-130“布倫瑞克”級輕型護衛艦

毛瑟27毫米機關炮

K-130護衛艦配備兩臺MTU 20V 1163 TB 93柴油發動機,功率為14.8MW,驅動兩個可調螺距螺旋槳,裝備有CAE提供船舶綜合機械控制系統(IMCS),最大持續速度超過26節,巡航範圍超過2500海里。護衛艦可容納一架中型直升機。K-130輕型護衛艦可配備兩架垂直起降無人機(VTOL無人機)進行空中偵察和超視距定位(OTHT)。

德國下月開建造新一批K-130“布倫瑞克”級輕型護衛艦

K-130 “布倫瑞克”級輕型護衛艦。

K-130護衛艦具有一定的隱身功能的輕型護衛艦,具有低吃水和裝備了高度自動化的武器和防禦系統,主要任務為水面作戰,其他還包括監視、情報蒐集、水雷作戰、海岸防衛等。 與德國海軍原本的導彈艇相較,本級艦無論在作戰能力、適航性、持續作戰能力、多功能性都優秀很多,能獨立迎擊從遠洋而來並威脅沿岸的敵方艦艇,並支援日益廣泛的跨國海外維和作戰、航運安全維護與人道支援等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