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尼?國外上學也“拼爹”?

納尼?國外上學也“拼爹”?​最近媽媽群裡的樂樂媽媽剛剛經歷了殘酷的“幼升小”,樂樂媽是個“雞血”媽,對娃寄予厚望,各種培訓從沒落下,然而放榜的那天娃卻沒考上,樂樂媽情緒一度“崩潰”,彷彿孩子的未來都沒有了希望。

有的媽媽哀嘆,這就是中國當前的“國情”。可能送孩子到海外讀書就不用在“拼娃”,“拼爹媽”了吧。

納尼?國外上學也“拼爹”?​一直被洗腦國外的教育是義務的,公平的,更崇尚個人奮鬥。

典型如奧巴馬來出身貧民,由單親媽媽撫養長大,依然名校畢業,當選總統。

再比如比爾蓋茨,名校退學,白手起家,看準時機,終成世界首富。

眾多的勵志故事告訴我們,在國外,靠自己,不拼爹,拼媽,依然可以跨越階層,實現自我價值。

尤其是,對比國內教育,在拼娃,拼爹,拼媽,甚至拼祖輩的路上越走越遠的時候。

朋友圈的媽媽們拍案而起,tmd出國唸書,不再遭罪了。

群裡的軒子媽向我們講述了她在北美的帶娃升學的血淚史。軒子媽,早年隨老公留學美國,後來在美國生娃,接著娃又上了幼兒園,小學。

軒子媽一直很重視教育,所以早早就在排名靠前的公校旁買好了房子,軒子媽說,在美國和國內一樣都是按片區上學的,不過美國在片區內買房或租房都可以,所以也有一些家庭為了孩子在學校旁邊租房的。

然而等都娃上了學,軒子媽才發現娃同學的家長,有的是修水管的,卡車司機,還有工地的工人。這讓軒子媽很是崩潰,我們千辛萬苦到美國來,不是想要這樣的一個環境的呀!換學校,換到私校!可是真正行動起來,才發現在美國想要進私校,竟然也要“拼爹”!

納尼?國外上學也“拼爹”?​1. 在美國,美國公立中小學的財政,大多來自於所在教區居民住宅的財產稅,因此財產稅較高的富人區,中小學質量也較好。與中國好學校集中在城市相反,美國的這些富人區大多分佈在離市區有一定距離的“次城市區”(suburban)。這些區大多環境優雅、人口不大稠密、犯罪率低,富人為了子女的教育考慮,也不惜花重金、負重稅購置富人區住宅,以使子女能夠上到這些好學校。這樣的學校是窮人是負擔不起的,不是因為負擔不起學費,而是因為負擔不起優秀教區的門檻(住宅、財產稅),其子女就這樣被擋在了好學校的門外。因此美國的優秀教育資源也是向富人傾斜的。傳言美國城市中心地帶的許多公立學校都破敗不堪,學生無心念書,校園暴力時有發生;

納尼?國外上學也“拼爹”?

2. 富娃成精英,窮娃難翻身

為了讓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美國最頂尖的富人除了購置富人區住宅,還有一個選擇就是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教會學校。這樣的私立學校享有著比公立學校大得多的自主權,在學費定價、教材選擇、人事錄用、設施建設等等方面,政府都無權插手。這樣的私立學校,一年學費動輒幾萬美元,比許多大學都貴,一般家庭根本望塵莫及。學校裡的教師往往是碩士、博士背景,掌握著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學校中設施也十分先進豪華,比起許多公立大學甚至都更勝一籌。

就像頂尖的私立大學的預備班,在這樣的私立中小學裡,學生和優秀的老師、優秀的同仁之間進行著智力的激盪,最終被培養為具有相當思辨能力、創新能力的,能夠統治社會的下一代精英,而把窮人排除在外。與中國傳統的,寒門子弟通過教育出人頭地的模式相反,美國的精英教育不僅不幫助社會流動性,反而是精英階層培養下一代精英、進而統治其他老百姓的模式化工具。

納尼?國外上學也“拼爹”?3. 學校領導政客化

美國的教育系統,大學的教授終身制使得教授擁有巨大的自主權,而學校領導(trustee)則無權干預學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由於每一個教區的居民住宅的財產稅(property tax)直接上繳到這個教區的學校,因此學校領導需要通過民主選舉產生。這使得在選舉競爭中勝利的往往不是教育方面的專家,而是擅長玩權術、拉選票的政客。

在財政層面上他們有權支配這個教區的財產稅,在行政層面他們也有很大的決定權,而學校中真正的教育專家往往只有建議權而少有決定權,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十分普遍。許多政客為了追求更大名利,把教學質量放在了第二位。雖然美國健全的司法體系基本杜絕了政客在這個層面貪汙腐敗的可能性,但政客們仍然可以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把學校資源運用在更有利於自己仕途的方面。

納尼?國外上學也“拼爹”?4. 教材不統一,無法設計有意義的標準化考試


美國的大學錄取對於標準化考試的依賴度並不非常高,只是考核申請學生的一個部分,除了分數,大學還要綜合考察學生上交的個人論文、老師的推薦信、有意義的課外活動等等。

由於美國中學在各個城市、各個教區都有自己的教材,大學也不可能設計出全國統一的試卷。美國高中生現行的標準化考試SAT,主要考察學生的閱讀、數學和語法寫作三個方面的能力,對單門科目知識的掌握考察甚少,簡單地說是考察學生腦袋“夠不夠靈光”。富人的孩子在這一點上又一次佔據了優勢,有許多的社會學者對學生的SAT成績進行了研究,最後結果大多指出,家庭收入是學生SAT成績的決定性因素。富人可以把孩子送到更優秀的學校,孩子聽不懂還可以花錢僱家教開小灶,因此成績往往比窮人孩子優秀。

在教育這個問題上面,中國美國的體制的表現都有各自的問題,各有各的優缺點。但很相似的是,中美體制發展到今天,都催生了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體,這些既得利益體沒有誰願意放棄自己碗裡的肥肉,雖然經常有人提出各種各樣的改革,但是到了執行層面上改革往往都成了隔靴搔癢。

任何一個國家都應有適合自己形勢的教育體系,二戰後美國在佔領日本期間,曾經把日本教育系統全部改為美式,但在美軍撤離後不久,日本人就恢復了自己的教育系統。同樣地,我們也不應該把美國的教育體系奉為神話,而是應該在理解本國社會民情的基礎上,進行屬於自己的創新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