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協同管理的方式、挑戰、關鍵,要牢記管理重於技術!

供應鏈協同管理的方式、挑戰、關鍵,要牢記管理重於技術!

導讀:昨天發文談了、供應鏈管理戰略合作關係的建立,今天繼續下一步:做好供應鏈系統管理。如下:

從字面上來看,協同是指協調統一的意思。在供應鏈管理中,協同就更具體地指出了各相關部門的協調合作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成功的供應鏈管理能夠有效地管理生產企業與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之間、以及與下游銷售商之間的信息、資金、貨物的流轉效率。這條看似簡單的鏈條的順暢、高效對於處於其上的各個角色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供應鏈協同管理的方式、挑戰、關鍵,要牢記管理重於技術!

供應鏈管理由於貫穿著生產製造及流通領域,使得所有的企業都似乎處於一個大的“虛擬企業”之中。每個角色都有著自己的利益,同時又必須在兼顧合作伙伴的利益之下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利益。用現在最時髦的詞來概括就是“共贏”。

三種供應鏈協同管理的方式。

第一種協同計劃、預測與補充(CPFR),其中要成功地執行CPFR將有9個步驟作為支持。

  • 第一步是指前端的協調:
  • 參與到供應鏈管理中的各方要先確定專門的負責人,達成一致的信任及諒解原則,並確定一些獎懲制度;
  • 第二步是結合業務制定計劃:項目組將制定出產品促銷、品種策略變化、門店開張/關閉、每條產品線的產品變化等等計劃;
  • 第三步至第五步是指銷售協同預測;貿易伙伴共享客戶需求預測,並且分析出那些可能存在的各種意外情況,以便於能在碰到意外原因的時候隨機應變;
  • 第六步至第八步是定單補充協調;
  • 第九步是指定單的執行。
供應鏈協同管理的方式、挑戰、關鍵,要牢記管理重於技術!

第二種協同產品設計,這主要是應用於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設計。

  • 經過有效的系統應用,能使產品設計過程的成本降低、產品零部件的重複使用、縮短產品設計週期等。

第三種是在結合了“賣場”的概念後,供應鏈協同管理使得製造商與他們的競爭對手合作、形成B2B的交易模式

  • 這也是最複雜和最困難的一種類型,畢竟電子商務曾經受到過很大的衝擊。不過,人們似乎也認識到了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不能凌駕於傳統產業之上的,而正是需要與傳統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在傳統產業內的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逐步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電子商務的要求也將自然走到日程上來。成功的供應鏈協同管理需要企業內部與外部的整體解決方案。這裡供應鏈就成了一個產業內的生態鏈。

協同管理面臨的挑戰

畢竟“生態鏈”上的各方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要想真正達到一個平衡的生態圈還面臨著很多挑戰和問題。

由於在合作的基礎上還存在著一些信息的共享問題,所以,各方之間是否能達成相互的信任,以及是否能打破傳統組織之間各種壁壘?是否能關於業務流程達成一致或統一?是否能讓合作方連接到企業的內部運作網絡中來?是否在跨平臺、跨應用等達成協同應用和管理?是否能處理好業務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意外情況?等等這些問題都非常鮮明地擺在了合作各方的面前。

供應鏈協同管理的方式、挑戰、關鍵,要牢記管理重於技術!

因而有越來越多地企業把目光投入到了IT技術的應用上來,希望利用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幫助企業提高核心竟爭力。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裡,Internet已經改變了人們很多的生活方式,也必將改變更多人們的工作方式,同時也將企業之間的競爭提高到了另一個更高的層面上。

  • 譬如說,供應鏈的協同管理、能使製造商在向原材料供應商採購時多了討價還價的資本,因為他們能透過互聯網獲取比以往多非常多倍的原材料供應商的信息,這樣無形之間加大了供應商之間的競爭,產品的成本也能有所降低。但同時,對於製造商來說增添了很多威脅。
  • 譬如說,在採購環節上很難保持與競爭對手的優勢等。

但一定要牢記:管理重於技術

在具體的供應鏈管理實施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不是技術帶來的,而是企業本身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文化所帶來的。因此,在一個企業決定實施供應鏈管理系統之前,最重要需要做的就是理順企業內部的各項管理、各項業務流程以及管理秩序等,否則上一套供應鏈管理系統只能是煩惱不斷,這種先例也並不少見。因此,在供應鏈管理的概念中,管理重於技術。

供應鏈協同管理的方式、挑戰、關鍵,要牢記管理重於技術!

我堅持知識分享的信心來自你們的支持:關注、轉發、評論!歡迎私信告知,您希望看到的內容,我當盡力而為。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