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你找回初戀了嗎?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你找回初戀了嗎?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你找回初戀了嗎?

前情提要:

最近有點兒忙,但我還是會堅持寫下去的。

祝大家週末愉快。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你找回初戀了嗎?

一句話:

她還是個孩子呢!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內容簡介:

“我”是一位二十歲的高中生,為排遣內心不可言喻的憂鬱和苦悶,隻身來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藝人一行,並對那裡的小舞娘薰子產生了似戀非戀的思慕之情。伊豆的舞女薰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寫了從一件件小事,一直到最後“我”和薰子的離別的過程。

本文轉自vx公號 碧珊私讀

歡迎喜歡經典閱讀的你,深邃你的靈魂。

如我前文所說,《伊豆的舞女》這部小說散發著溪水般的光澤。

滿足這個形容,它要求那小說一要在自然的環境中,二要有溪水的聲動,三要像溪水一樣潔淨不摻雜質。沈從文的《邊城》算是一個,但還差點兒,汪曾祺的《受戒》算是一個,好一些,但還不夠,還差點兒。

《伊豆的舞女》最好。

很多人知道《伊豆的舞女》應該都是因為那部電影。因為這部小說的影響力和審美上的代表性,它一共拍出了七個版本的電影。我們80後、70後看的基本上都是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主演的那個版本。我小時候看過,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只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去看看那部原著小說,直到2015年春前從杭州理想谷客居回來幾個月後,我在家對面租了一個專門用來寫作的屋子,買來經典名著在那裡大量閱時,才在一本諾獎得主的中篇作合集中發現了它。

小說不長,和《老人與海》《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局外人》等編在一起,是裡面僅有的兩部亞洲作品之一。看看和它編在一起的其他幾部作品,都是大大的有名,而《伊豆的舞女》篇幅短小,知名度也遜色多了。只是,在初次翻到它的時候,那種無法掩飾的從心底湧出的美感還是深深地吸引了我。

如我所說的,它有著溪水一樣的光澤。

這部小說的美是自從開篇就顯露的。

道路變得曲曲折折的,眼看著就要到天城山的山頂了,正在這麼想的時候,陣雨已經把從密的杉樹林籠罩成白花花的一片,以驚人的速度從山腳下向我追來。

它開篇就給我們營造了一幅趕路途中的自然圖景。因為急雨襲來和後面緊接著在茶館小歇形成了一動一靜的對比感。在這次急雨後,整個途中都是平穩又安逸的天氣。

之後,故事就這樣寡淡進展著,和它的開頭一樣,故事性不強。男學生“我”當年二十歲,因為常年的抑鬱不快去伊豆做一次短途旅行。我在旅途中偶然遇到了一個一男三女組成的歌妓藝人隊伍,於是就故意追趕他們,在第三次遇到後和他們結伴同行。“我”隨著他們一路住客店,安歇,看他們在對面飯館中陪客人表演,和男子榮吉成為臨時的夥伴,“我”喜歡那個看似十七八實際還是十四歲的舞女薰子,和她在旅途中彼此產生了一種由複雜到純淨的愛戀,最後,我因為錢花光了不得不中斷和他們的同行一人返回東京,舞女薰子送我,我在船開動後躺在船艙裡默默流淚。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你找回初戀了嗎?

就是這樣一個說不上具體故事情節的小說,如果是閱讀量不多的書友們可能會把它當成一篇遊記或是散文。對比我前面所寫的《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它太“不會”講故事了。那種倒計時的緊迫感和全小說營造的一種強敘事感在這裡都沒有看到,川端康成和馬爾克斯,在這兩個各自代表作上走了兩個極端。

但《伊豆的舞女》仍然有它可以和“老上校”媲美的地方。

這裡,寫下我對它的理解吧。

1、“桃花源記”般的旅途描寫,讓人恍惚在一種理想的精神境界中。

《伊豆的舞女》因為“我”和藝人們一直在趕路,所以對於路途中所見景色的描寫隔兩頁就會出現。比如這句“走進黑暗的隧道,冰冷的水滴紛紛地落下來,前面,通往南伊豆的出口微微露出了亮光。”還比如這樣的,“出了隧道口子,山道沿著傍崖邊樹立的刷白的柵欄,象閃電似的蜿蜒而下。從這裡望下去,山下景物象是一副模型,下面可以望見藝人們的身影。”還比如這句,“走出湯野,又進入了山區。海上的朝日照耀著山腰。”是不是有點兒似曾相識?它很像我國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所不同的是,《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是去桃花源,而我和伊豆的舞女一行人是“返回”桃花源。那個在他們口中一直說的家大島正是那個桃花源。

本文轉自vx公號 碧珊私讀

歡迎喜歡經典閱讀的你,深邃你的靈魂。

2、“我”對舞女的態度,從複雜到簡單,一言難盡。

最初,我在追趕他們的時候,對舞女是有非分之想的。尤其是當茶館老闆娘說“那種人,哪裡有客人就住在哪裡了”於是“我”就想,那就讓舞女今晚到我的房間裡來吧。在第二天和他們住在一起的時候,我在溫泉中聽到舞女等三人到對面飯館裡和客人們表演,還在聽著鼓聲和腳步聲揣測屋內人正在幹什麼,並且擔心舞女今晚不會被玷汙吧。這都是“我”的世俗想法。而當第二天在泡澡的時候,看到對面一個女人裸體跑過來,站在浴池邊上做要跳下水的狀況時,川端康成寫到:這就是那個舞女。看到這句時,我嚇了一跳,心想,怎麼會這麼寫呢,他竟然讓“她”已經裸體了,那還有什麼懸念呢?但緊接著,下面他又寫道:我眺望著她雪白的身子,她象一棵小桐樹似的……她還是個孩子呢。沒有更多的描寫,只是後面幾個字就讓一切突然清新起來,自然起來,

讓“我”感到有一股清泉洗淨了身心,嗤嗤笑出聲來。也讓讀者笑了出來。而後面,當“我”在快離開時邀請舞女和我一起去看電影被那個阿媽拒絕的時候,我已經沒有世俗想法,而阿媽為了保護舞女,當然也是保護這個藝伎財產沒有同意。在結尾時,舞女似有不捨又不能說出口的愛戀對於“我”來講彌足珍貴,這又和舞女前面的單純有了進一步的情感遞進。

3、清新中的幾個“怪人”

不知道為什麼,我看過的日本小說不多,但在另一本根據日本女藝伎口述由美國人寫完的《藝伎回憶錄》裡也看到了相似的寫法。我指的是,用一種特點來命名一個人。不知是不是因為藝伎這種特殊行業對客人姓名不能記住只能記住相貌或職業,還是日本人本來就有這樣的習慣。比如在本小說中,“我”在旅途中除去舞女一行人外遇到的幾個人就是這樣。茶樓女老闆娘的老伴兒,他的亮相是多麼詭異。一個人被一堆草藥紙和藥方埋在裡面,垂垂將死。後面的“做紙張的商人”,他催我下棋,對藝人們輕蔑。還有“鳥店商人”,本來想輕薄舞女被制止,發現沒有可能後離開。

4、同是天涯淪落人

這句話的下半句是“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因為有孤兒心態長期抑鬱在這樣的旅途中,雖然看似是學生高人一等,但其實並不比藝伎們快樂。男人榮吉是隊長,和妻子生了孩子卻不幸夭折,要趕去給孩子過七七。他的妻子千代子,也是藝人姑娘之一,因為剛剛失去孩子趕路吃不消。他們和“我”恰恰是一樣的處境,所以“我”才有一種親近感,自然加入感。而舞女薰子雖然還沒有被世俗沾染不瞭解男女之事,但舞女的身份也讓她從小過著低人一等的日子,比如讓出自己的坐墊,比如給“我”撣土,比如連遇到溪水去喝的時候也是要請“我”先喝,因為女人先喝是不潔的。

看這部小說,需要再多瞭解一下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身世悲苦,兩歲喪父,三歲喪母,十六歲前他的祖父和姐姐全部病逝。以前麥老師曾對我說,“一個不幸的童年就是一個作家最好的童年,”他說這句是海明威的原話。可是,縱觀我所看過的大作者身世,能夠達到川端康成這個悲慘級別的幾乎沒有。正因為如此,他曾被村裡人笑稱是“參加葬禮的名人”,並以此為題他寫了一個短篇小說。我也曾散散碎碎看過他的有關介紹,說過他在青年時期曾經和一個男學生過於親密,有同性之愛。這一點在《伊豆的舞女》的結尾處也能看到端倪。因為結尾“我”躺在返程的船上,旁邊是少年。我鑽進他的斗篷裡,身體被他的體溫溫暖著。剛剛和伊豆舞女惜別,“我”又和另一個旅途中的少年緊密依靠,如果不瞭解了川端康成的身世可能不會理解。個人認為,他在這一段的描寫裡是不帶有性別色彩的,是一種中性的需要。像“我”這樣“參加葬禮的名人”如果有人肯對“我”表示溫暖和慰藉我就會感激並靠近那個人。

這部小說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值得特別欣賞,就是它的留白。這和海明威知名的“冰山一角”理論不同。海明威的“冰山一角”更為注重戲劇性,比如我寫過的《老人與海》中,老人過去曾經去過非洲,海明威會把這些想好,然後給出一點兒來。但《伊豆的舞女》不是。川端康成在寫的時候,“我”的背景沒人知道,但我們卻可以通過他不時給出的句子勾勒出線條來,比如,為什麼舞女在飯館可能陪客人休息時,我看著無邊的黑暗,比如,為什麼當阿媽不讓舞女來和我看電影時我獨自默默流淚,這些行為的背後是更大的一團煙霧樣的環繞,它是虛無縹緲又切實存在的,它不太有戲劇性。

我看的那本合集中,編者在序言中讚美這部小說的好,卻又指出川端康成晚年作品說是“呈現了一種變態心理,不足取。”我並不這麼看。川端康成的晚年作品我只看過《睡美人》,我想這個編者有一部分在指《睡美人》,因為它講述了一個老人藉助昏睡的年輕女子的身體尋找回憶。我理解他,那是他對於即將走完的一生做了一個極端的帶有儀式感的告別。是一種病態美學。

馬爾克斯生前最後一部作品《苦妓回憶錄》就是重寫了一個拉美版的《睡美人》。一個拉美的大作家,在年老時竟然以重寫另一位日本作家作品的方式來創作,究竟是兩人都變態了還是都不變態呢?

哎,不幸的童年是一個作家最好的童年。

我真恨這句話。

如果可以選擇,讓川端康成不是那麼年幼就失去父母、祖父、姐姐,他可能不會成為一位大作家。但如果能夠活的不悲苦,和親人在一起生活,不得諾獎又如何呢?

那個孤苦的小男孩,像一片落葉在溪水中隨波逐流,戰戰兢兢,唯唯諾諾,隨時可能也會覆沒,用這樣的一生換來文字這種日子只能歸結為命運的安排了。

本文轉自vx公號 碧珊私讀

歡迎喜歡經典閱讀的你,深邃你的靈魂。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你找回初戀了嗎?

下期預告:

《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它了!我在對面的書架上看到了它。看過那部電影的朋友不要錯過。它是非常獨特非常不斯蒂芬·金的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