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可不可以當職業

《笑林廣記》中,有個典故:

“初從文,三年不中;遂習武,校場發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後學醫,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開始學文,搗鼓了三年沒考上功名;後改習武,校場射了一箭,結果射中擊鼓的人,被驅逐了;最後學醫,總算學成,給自己寫了個方子,吃完嘎嘣了……

職業選擇三大忌:

不敢選擇,一直選擇,不知道怎麼選擇。

這個典故,便是“一直選擇”。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繞著彎走必然事倍功半。剛出發時邁了兩下貓步,無傷大雅,最怕的是見異思遷有始無終。

“不知道怎麼選擇”,常見的兩種現象:

一,把專業當成職業;

二,把興趣變成工作。

你的專業是“人力資源管理”,這可以成為你的職業。但你的專業是“軟件工程”,就要確定具體的職業方向,未來是做Java程序員還是Python工程師,這才是職業。畢竟,在招聘網站上,你找不到任何一個職位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在於人生中兩件事情的成功選擇:一是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二是找對自己的另一半。當太陽昇起時為事業拼搏,當太陽落下後與愛人相擁。

這碗雞湯怎麼樣?有沒有甜到齁嗓子?

把興趣變成工作,上班就是玩耍,這聽起來很美,但多少人把興趣真正變成工作後,就再也沒有了興趣……

興趣可不可以當職業

//

偽興趣,其實是一種假象

//

如果你的簡歷興趣愛好是:“音樂”、“攝影”、“旅遊”,毫無意義,根據某平臺對用戶標籤的分析,這三樣90%的人都喜歡,屬於人類的共同愛好。

沒事愛吼兩嗓子,成天一副搖滾範,聽多了成名歌星的故事,又喝點了“做自己,不妥協”的雞湯,心潮澎湃了,熱血沸騰了,我要去當歌手!

住地下室,沒事。

啃方便麵,沒事。

歌廳賣唱,沒事。

相信自己總會一夜成名……

別隨性地想把興趣變成職業。只是興趣的時候,不需要任何人點頭,你愛怎麼唱歌、煮菜,愛怎麼設計你家或投資股票,都是你自己的事。一旦把興趣變成職業,就需要周遭的每個人點頭。興趣變成了任務,花園變成了戰場。與其做喜歡的事,不如做擅長的事,留著花園種花吧。 ——蔡康永

興趣之所以讓你愛不釋手,最重要的原因是,你對興趣的要求並沒有那麼多,就是簡單地給你精神的愉悅或心理的滿足。

你喜歡唱歌,難過的時候,哼一首“獨自去偷歡不用人監管”,緩解下鬱悶的心情;朋友聚會時,KTV一展歌喉來段貴妃醉酒,技驚四座表現下“突然間的自我”,作為興趣,這就夠了。一旦當作職業,這事兒可能就不可愛了……

你的興趣是唱歌,那麼——

  • 你為此做過哪些瘋狂的事?
  • 你是否去學習或做過兼職?
  • 你的興趣獲得過什麼榮譽?
  • 如果作為職業,你願意給自己幾年的時間嘗試?
  • 你可以承受最壞的結果嗎?

偽興趣,說白了就是“喜歡不是愛”。

更重要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事,若非出類拔萃天賦異稟,職業選擇最好奔著大數法則使勁。當歌星,顯然是小概率事件。

興趣可不可以當職業

//

興趣,不是第一決定因素

//

千里做工,只為求財。

工作,是為了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相比興趣,我們會有更多的要求。除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高級一點,這份職業是否體面?再高級點,能不能帶給你成就感?

職業選擇的基本維度有三個:

前途和錢途、天賦和特長、興趣和喜好。

前途和錢途:

  • 鍋裡有碗裡才能有,站在風口上豬才能飛起來。

天賦和特長:

  • 一條魚不應該去爬樹,要找屬於你的江河湖海。

興趣和喜好:

  • 愛崗敬業其實有個順序,先愛崗,才能後敬業。

三者需權衡考量。

不可偏激,只見其一不見其二其三;也不可求全,總想完美反而止步不前。

倘若排序,前途和錢途、天賦和特長,應該放在前面來考慮,先生存,後生活。做有前景的事,做自己擅長的事,如果碰巧也愛好,那是一種幸運。

成年人的世界裡,不能僅靠喜歡過日子,和興趣愛好一直死磕,撞了南牆都不回頭,這不是愛的深沉,這是自私到了一定地步,這也不是執著,這是不願面對現實的執念。

有時候,並不是我們喜歡一件事就可以把它做好,而是我們在做的時候,學會了喜歡它。

從職業的角度,與其發現你的興趣,不如挖掘你的優勢。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想一想,你從小到大,有沒有什麼事非常著迷,學得特別快,做得特別好,做的時候和做完以後感覺良好,別人也肯定和褒獎你?

這就是你的優勢。

能持續下去的興趣,最終的歸宿是優勢。

你要發現它,確認它,然後強化它!提升這方面的專業技能,完善系統的知識體系,最終形成固定的思維方式和能力表現,這就是你的職業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