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引出1.4萬億的雷

一不小心,引出1.4萬億的雷

今天的標題涉及一個比較晦澀的名詞:商譽,簡單說就是一家公司估值和資產之前的溢價。

比如你要收購一家公司,這家公司的資產總共是1億,你花5億買,多出來的4億就是商譽,屬於無形價值,是價值就會面對一個問題:減值。

這就像明星身價,之前有上市公司花10億買范冰冰工作室,工作室的桌椅板凳肯定不值這麼多錢,裡邊絕大大大大大大大大部分可以理解成明星的商譽,去年范冰冰出事兒之後,商譽肯定要減值。

現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加起來的商譽高達1.4萬億,很多都面臨減值風險,現行的政策是減值多少直接在財報裡邊扣,這會對上市公司的當年業績產生巨大沖擊,辛辛苦苦幹一年賺1億,商譽減值10億,從賺錢秒變虧成狗,屬於真正的天外飛雷。

財政部準備把商譽從減值變成攤銷,也就是從一次性扣除變成未來多年分期扣除,這就避免了公司因為商譽減值忽然業績變臉的情況,如果新的會計準則實行,這1.4萬億的雷會極大程度上得到緩解。

堅瑞沃能就是個典型案例,前兩年不知道怎麼想的非要涉足新能源,2016年以52億收購鋰電池企業沃特瑪100%股權,產生46億的鉅額商譽。

結果2017年沃特瑪業績不達預期,這46億商譽要全額減值,導致堅瑞沃能當年業績暴虧37億,股價從12塊多一路跌到1塊多,只剩下零頭了。

一不小心,引出1.4萬億的雷

其實,對於這種不負責任的收購,會計準則怎麼改都救不了它,隔行如隔山,本來消防設備做得好好的,非要收購什麼沃特瑪,真是沃特瑪。

商譽減值變攤銷需要從兩個角度看,就短期而言,對商譽過高的公司肯定是利好,防止它們出現業績地雷,但如果從長期看沒什麼影響,反正都會對沖利潤,區別無非是一刀砍死還是凌遲處死。

新的會計準則還會帶來一個附加效果:降低公司收購過程中的非理性溢價。

舉個例子,A公司收購B公司,B公司的資產只有1億,雙方談的收購價格卻是10億,差的9億就是商譽,而商譽這麼高有幾種可能性:

1、A公司很看好B公司的前景;

2、A公司讓B公司忽悠了;

3、A公司向B公司的擁有者輸送利益。

假如B公司的業績不如預期,商譽就會大幅減值,A公司可以直接在財報上咔嚓一刀把這9億砍掉,雖然今年的財報很難看,但明年就沒事兒了,抖抖灰塵繼續幹。

在新的會計準則下就不行了,商譽會強行攤銷,A公司年年都得挨一刀,就像蒼蠅,咬不疼你,但是噁心你。

這時候A公司就需要認真考慮收購溢價的問題,如果影響自己未來很多年的業績,不但企業經營有壓力,而且會影響公司其他的收購。

以收購為主要擴張方式的上市公司有點壓力,比如藍色光標、二三四五、新華三、紫光軟件、紫光數碼等都屬於此類。

總的來說,商譽減值變攤銷確實是個好事兒,除了上邊的情況之外,還涉及到很多財務方面的問題,我就不詳細說了。

但是財政部表態了,現在只是徵集意見期,兩三年內都不會施行,所以現階段商譽佔比過高的企業還是要高度警惕,依然要注意減值風險,謹防業績變臉。

我統計了兩市所有上市公司中商譽/總市值比例靠前的公司,基本都是腦瓜子頂著雷的主兒,在年報期能躲遠點還是躲遠點。

一不小心,引出1.4萬億的雷

很多人都是聽說了財政部的消息才意識到這個風險,比如倫哥我就是,但是倫哥發現的雷肯定要第一時間和各位講,有福同享,有雷,讓別人去咣鐺。

就醬!債見!

——————————————————

如果你喜歡我的觀點,歡迎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我!

第一時間收到我的覆盤策略,未來還有更多粉絲專屬乾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