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銘智能籌劃第四次重組標的曾“帶病”IPO未果

■本報見習記者 劉 冬

終止重組後僅三個月,1月15日,併購心切的華銘智能再度上馬第四次重大資產重組,並宣佈即日起開始停牌。與第三次收購標的國政通類似,此次標的公司聚利科技也曾衝擊A股IPO,然而“帶病”上市未果,如今轉投華銘智能懷抱。

華銘智能公告顯示:正在籌劃發行股份購買北京聚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利科技”)100%股權,同時擬向不超過五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本次交易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值得注意的是,聚利科技曾在兩年前謀求IPO,此次試圖再度借道華銘智能曲線上市。

聚利科技2015年12月份,聚利科技在新三板掛牌上市;2017年10月份,向證監會提交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然而,上市之路並不順利。

先是當年陷入專利糾紛,2017年7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了“金溢科技起訴聚利科技”侵犯其發明專利的案件。不過根據2018年7月份民事判決書顯示,聚利科技不構成侵權。此後,聚利科技於2018年9月29日終止IPO審查。

值得注意的是,從資產本身來看,聚利科技面臨行業天花板、營收下滑、應收賬款激增等諸多問題。

聚利科技ETC產品為主要收入來源,佔營收比例逐年提升,2017年上半年佔比為96.37%。目前,我國ETC已經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行業逐漸成熟。而且聚利科技並未掌握產品的核心生產能力,所銷售的產品OBU主要為委託外協加工為主,因此此次募資主要投向即為智能交通車載社保總部基地項目,計劃向“自主生產為主、部分委託加工”的模式轉型。

此外,聚利科技還出現營收停滯、利潤大幅下降的趨勢。

根據招股說明書,2015年為聚利科技高速發展期,2016年營收開始下滑,2017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僅1.38%,由於行業競爭加劇,主營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6.41%,同時研發投入以及人工費用的增長導致管理費用同比增長30.25%,因此,2017年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4643.15萬元,同比下降1489.07萬元,下滑24.28%。

更令投資者擔憂的是,公司上市前夕出現應收賬款激增的情況。聚利科技2017年上半年應收賬款餘額為3.97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3.07億元比例為129%,而過去三年該比例在50%左右,且2017年上半年應收賬款週轉率為0.87次,大幅低於行業平均1.41次。

“應收賬款超過營業收入的現象比較罕見,這意味著上半年所有銷售收入均沒有回款,而且還有前一年的欠賬,可能是下游出現兌付問題或者虛構利潤。因為應收賬款增加可以通過虛構合同完成,造假比較容易。”某就職於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審計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聚利科技在招股書中所解釋原因為“銷售規模擴張”和“ETC系列產品的客戶回款存在一定季節性、多集中在下半年降低了銷售回款率”,2017年上半年ETC 系列產品期末應收賬款餘額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 123.33%,該比例擴展到全年後為 61.67%,較2016年度有所上升。

應收賬款激增也導致聚利科技現金流緊繃。2017年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自2014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為-7455.81萬元,產生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金額3600萬元。

2018年10月17日,華銘智能宣佈終止收購國政通90%股權,交易方補償600萬元,標誌著第三次重組告吹。緊接著一個月後,2018年12月19日,旗下子公司亮啦以自有資金1億元,按照九次方大數據投前估值110億元,認購了其D輪增資,投資完成後佔九次方大數據0.9009%股權。

重組三次,失敗三次,不到三個月為何再度籌劃重組?如此短時間盡職調查是否充分,如何防止重蹈國政通覆轍?標的資產增長乏力、存在虛增利潤嫌疑,上市公司如何避免成為接盤俠或者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就此,《證券日報》記者聯繫華銘智能董秘蔡紅梅,對方表示目前還處於重組籌劃階段,不方便發表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