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華中科大有5項目獲國家科技獎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華中科大有5項目獲國家科技獎

機械學院陳吉紅教授在大會現場 通訊員高翔 供

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8日訊 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華中科技大學共有5項成果獲獎,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有3項。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華中科大有5項目獲國家科技獎

同濟醫院王偉教授在大會現場 通訊員高翔 供

作為牽頭單位獲獎的項目分別是:同濟醫院王偉教授等完成的“膠質細胞-神經元功能耦合與缺血腦保護”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機械學院陳吉紅教授等完成的“高性能數控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電氣學院李紅斌教授等完成的“強電磁環境下複雜電信號的光電式測量裝備及產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此外,機械學院陶波教授參與的“藥劑高效分裝成套裝備及產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電氣學院艾小猛教授參與的“大規模風電聯網高效規劃與脫網防禦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華中科大有5項目獲國家科技獎

電氣學院李紅斌教授(右二) 通訊員高翔 供

“膠質細胞-神經元功能耦合與缺血腦保護”項目圍繞腦缺血後膠質細胞-神經元信號失衡、結構功能改變及相關調控機制開展研究。王偉教授介紹,這一研究結果改變了對膠質細胞“配角”地位的傳統認識,為確立神經膠質細胞在調控學習記憶等大腦高級功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提供了確切證據。二是發現膠質細胞過度增殖可以破壞神經元生存微環境,細胞週期元素異常活化可導致細胞骨架蛋白的結構和功能異常,而調控細胞週期可以達到抑制膠質疤痕形成和神經元凋亡的雙重目的,提出細胞週期調控是未來神經保護的重要靶向理論。三是發現星形膠質細胞之間存在電偶聯特性,腦卒中後膠質細胞縫隙連接蛋白通訊介導的穀氨酸傳播是導致遠隔海馬神經元損傷和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為預防卒中後認知功能障礙提供了治療靶向。

“高性能數控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以產學研用為依託在數控系統的基礎理論、系統集成、應用技術等方面取得創新。陳吉紅教授介紹,目前技術上實現多方面領先:一是突破了高速、高精、多軸、多通道等關鍵控制技術,在功能、性能、可靠性方面全面達到國外先進水平;二是獨創性提出了基於指令域大數據分析方法,實現了工藝優化、健康保障、斷刀監測等智能化模塊;三是在國防軍工、汽車、3C製造領域實現了批量應用,產業化取得重大進展。

長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在高性能數控系統方面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限制和產品市場高價壟斷,使用國外數控系統,隨時有被國外控制、核查、限用、信息洩露,甚至停機的安全隱患。自主可控的數控系統技術是保證我國工業信息安全和實現智能製造的關鍵,目前已實現了產業化。

“強電磁環境下複雜電信號的光電式測量裝備及產業化”項目實現了高性能傳感組件設計,一致性核心組件批量生產工藝,高可靠性強電磁防護技術,整體性能檢測方法及裝備等方面的創新。李紅斌教授介紹,研究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形成16個系列產品,市場佔有率達60%以上,並實現出口,大大降低了測量設備的運行故障率和產品價格,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記者楊佳峰 通訊員王瀟瀟 高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