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顏”的時代:真實的自己究竟在哪裡?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自拍,無論走到哪兒,拍幾張美美的照片,往朋友圈網上一曬,似乎感覺並沒有什麼不當之處。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2日在《美國醫學會雜誌·面部整形外科學卷》上發表文章,頻繁使用美顏濾鏡會誘發一類被稱為“體象障礙”的心理問題。“體象障礙”指個體客觀存在某種輕微的外貌缺陷或並不存在缺陷,但其主觀想象自己外表醜陋,並過分糾結,最終出現病態的重複性行為,包括抓撓皮膚、看皮膚科醫生或尋求整形等,據悉約55%的整容醫生接待過為讓自拍更漂亮而做手術的患者。研究人員指出,整形手術可能不僅無法治療“體象障礙”問題,反而可能使其惡化,他們建議對出現這類問題的人群進行心理干預治療。

“美顏”的時代:真實的自己究竟在哪裡?

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並不置否,因為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老子的《道德經》有一句話: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為什麼呢?因為都厭惡醜的東西,然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都是一樣的美,那還是美嗎?怕是未必。首先,我們看到的是無論是朋友圈,還是在網絡上,作為亞洲四大邪術之一的PS術,實在讓人瞠目結舌,背後卻是我們對真實與期待無法平衡的問題。表現就是很多人發的照片都是經過美顏的,而適當的美顏是可以提升生活的質量,提高對自己的認同,這是積極的一面,而消極的一面就是,我們喪失了對真實的追求,對個性的認同,美顏之後的都是一樣的膚白貌美身材好。

同事小於是一個長相普通的女生,美顏之後小於,長相漂亮,有一次去相親,相親之前已經互發照片,見面之後,聊得也很好,吃飯看電影之後,很禮貌的送小於回家,本以為還有下文,相親的男生以照片和本人落差太大無法接受,把她拉黑了,小於很難接受,當天她也化妝了,實際上化妝之後本人看上去還不至於相差那麼大,那為什麼還對方還會感覺落差太大?

其次我們的生活當中,已經把美顏當作一種習慣,一種禮貌,如果沒有經過美顏的照片發到朋友圈,朋友看到了之後,會感覺太過粗糙,而美顏之後的照片不至於引起大家的反感,所以才會有了朋友圈到處都是美顏之後的照片,而真實的只有風景。

“美顏”的時代:真實的自己究竟在哪裡?

另外美顏引起的一個問題是我們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活在虛幻中的自己,反而會忘記了真實的我們並沒有那麼完美無瑕,缺憾是一種美,而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虛幻的美不是真正的美,過度的美顏會讓我們真的失去本來的自我。過度美顏是一種心理問題,適當的美顏不會影響生活,也不會影響自己,還可以增加自信。過度美顏的背後,根源在於,我們的內心深處不敢接受那個不完美有些缺陷的自我。

另外美顏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不比西方在意的是自己的本然個性,美顏會磨滅個性標誌,當美顏普遍存在之後,沒有PS的照片反而變得稀有,現實我們看到的是,當美顏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為了迎合社會,都在通過適度的美顏來與外界交流。

適度和過度的界限很模糊,我們需要的知曉的是瞭解我們真實想要活的樣子,虛幻的那個我們是一種內心的期待,在我們接受與否的過程中,我們慢慢喪失了那個真實的我。

“美顏”的時代:真實的自己究竟在哪裡?

很多人都在說: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這就意味著我們已經認識到,真正的美是內涵的美,表面的現象只是一個基礎,真實有趣的那個自己才是最美的自己,而不僅僅是皮囊。生活當中,過度的美顏,通過浪費過多的時間通過美顏來取得他人的認同,反倒不如,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通過學習,修行,同時提升自己的內在和外在,豈不更加完美?

正如大哲學家羅素所說的那樣: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所以呢,都是一樣的反而不是幸福,只有保留個性的基礎之上的那個自我,才會變得幸福,勇敢的接受那個真實的自我,當個性被磨滅,那麼最好真實,誰才能看清真實,我們需要的是為自己的真實代言。

一個明白也是一種智慧,願每個人都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