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12本關於注意力的書,孩子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難

某家長

“老師,有專注力培訓方面的書籍可以分享的不?”

Wendy

”孩子幾歲呢?具體有些什麼表現?”

某家長

"6歲了,剛一年級,上課好動,小動作多,不專心。"

Wendy

"我給你推薦幾本。"


前兩天,在我們的家長群裡,一位家長問Wendy老師有沒有關於孩子專注力培養方面的書籍,真是好學的家長。

孩子好動、坐不住、上課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等估計是很多家長面對孩子時的“心頭大患”。很多家長也想在家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可能苦於沒有科學的方式方法,思思老師為大家整理推薦一些關於孩子注意力訓練方面的書籍,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在給大家推薦書籍之前,思思老師還是談談個人的一點體會。

讀完這12本關於注意力的書,孩子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難

培養小孩的注意力和生活習慣,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大人身體力行,示範作用。比如爸媽帶小孩還在想著工作的事情,或者一邊陪他玩,一邊接電話,玩手機,這都會讓孩子覺得沒意思,自然注意力就轉移了。所以和小孩互動的時候,大人需要全情投入。

2.環境暗示。平時是否提供一個單純的環境給孩子,比如吃飯不開電視,玩具分門別類,作息時間有規律等,這些都會讓小孩意識到自己是作為一個成員參與到家庭和社會生活,而不是他作為主導,其他人是配角,這樣他有了參與感才會有注意力。

3.發掘培養興趣。每個人作為單獨的個體都會對不同的事物感興趣。如果小孩有表達能力,你可以主動詢問;如果還小無法表達取向的時候,或者他抗拒表述時,可以找一些相對熟悉的東西或者活動來試探他可能會對哪些感興趣,然後因材施教,例如他喜歡看動畫片,你就告訴他,先把自己玩過的玩具整理好了,然後可以看半小時的動畫片。

好了,一大波關於專注力訓練的好書來襲~

1.《兒童注意力訓練手冊》、《兒童注意力訓練父母手冊》


讀完這12本關於注意力的書,孩子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難


這兩本是關於注意力訓練非常權威經典的好書,德國人勞特寫的。

書以行為治療為依據,整合各家理論與近二十年的實踐經驗,全書共計18章,每一單元皆有清晰的目標和步驟,同時提供良好的親師合作計劃,方便讀者自行運用於兒童團體訓練中,是一本極為實用且輔導效果顯著的工具書。

2.《分心不是我的錯》


讀完這12本關於注意力的書,孩子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難


一直以來,人們總是給那些愛走神、易衝動的人貼上“分心”的標籤,並認為這些人只要努力,就能克服分心。其實,分心不是他們的錯,分心只是一種病。如果善用其利,分心者可以擁有美好的人生;而誤用其弊,分心者的一生將是陰霾的。

本書描述了各種不同的注意力缺失症狀及療效,包括不斷追求高度刺激的多動者以及什麼事都不做的白日夢者。作者指出何時藥物會有效以及如何使用行為的改變技巧。兩位作者都患有注意力缺失症,但是都成為成功的心理醫生,他們寫這本書是想幫助其他分心者,使他們也能發揮潛力,擁有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3.《如何幫助注意力缺陷的孩子》


讀完這12本關於注意力的書,孩子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難



本書主要講述如何摒棄藥物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在《如何幫助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學習困難兒童的家庭治療與矯正》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不用藥物就能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方法——STNR治療方法。該書不但詳細介紹了八個月的訓練課程(附有插圖),而且還向我們提供了避免兒童在學校、家裡、公共場所和運動時出現問題的方法。這些課程和方法不僅科學有效而且簡單易行,孩子們和父母在家中就可以學習和訓練。

4.《對付上課走神200招》


讀完這12本關於注意力的書,孩子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難


作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面對孩子學習上的壞習慣,如粗心、上課走神、寫作業慢等,家長常常是使盡渾身解數,依然不見孩子有明顯進步,這是為什麼呢?主要還是沒有弄清孩子形成這些壞習慣的真正原因,教育方法不對頭。

這本書的是北師大教育心理研究所的專業人員們通過對眾多家長和孩子的研究訓練指出:孩子形成壞習慣有生理、認知、環境、情緒、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家長認為只是孩子的態度問題而一味責備,那就錯怪了孩子。家長應當多觀察孩子,多與孩子談心、交流,積極瞭解導致他們犯錯的真正原因。

任何一種好習慣都不是天生的,它的養成是一個較為艱辛、漫長的過程。光靠孩子一個人,想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困難的,做父母的應當指導、提醒孩子,並及時給予鼓勵。

這本書裡面有很多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實際操作好方法。關鍵在於學習了後能不能堅持。

5.《聰明的孩子坐得住》


讀完這12本關於注意力的書,孩子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難


孩子的注意力有什麼特點?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這本書根據孩子身心發展和認知特點,精心設計了60種注意力訓練趣味遊戲,能夠有效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心理動力,增強訓練的實效性。這些注意力訓練方法,主要分為“準備好了嗎”、“跟我做一做”、“心靈天使有話說”三部分,理論論述淺顯,操作步驟簡單,操作過程安全,很好適合家長或其他訓練人員指導孩子訓練。

這本書裡面也有很多關於訓練視覺注意、聽覺注意等的好方法,也值得一看。

6.《30天注意力提升》


讀完這12本關於注意力的書,孩子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難


孩子的粗心不外乎是看錯、看漏,抄錯、抄漏。在讀書時經常表現為漏讀、錯讀;寫字、做算術題時,把相近的漢字、數字、演算符號看錯、看漏,抄錯、抄漏,甚至會把對的計算結果抄錯。這些表現都是不能準確地看全、看清楚細節所造成的,也就表明孩子的視覺集中、視覺分辨、視覺廣度以及視覺轉移、視動協調能力較差。

這套書有四冊,可以每天一來次訓練。關鍵是要有時間來具體執行。如果有足夠的時間來做,這套書是非常不錯的。

7.《培養孩子注意力的60種方法》


讀完這12本關於注意力的書,孩子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難


在《如何教出聰明的孩子:培養孩子注意力的60種方法》這本書中,闡述了培養孩子注意力的60種方法,借鑑了國外有關注意力研究的新理論,深入剖析家庭注意力訓練的精髓,是有志於訓練孩子注意力的父母的寶典。

8.《我的第一本專注力訓練書》


讀完這12本關於注意力的書,孩子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難


《我的第一本專注力訓練書 》為《看到找不到》系列之精彩合集。精選本系列中最經典和最受歡迎的形象頁面,按綜合難度由易到難編排,增加了專注能量級的劃分和“目標鎖定”等小細節,通過設定遊戲場景的形式提升孩子尋找之後的成就感,逐步提升專注力、記憶力、觀察力三大能力。全書足足128頁,讓孩子一次玩得過癮、找得開心。

本書主要特點:

(1)迪士尼知名人物形象,激發孩子興趣

(2)循序漸進,按難度編排,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心

(3)針對專注力、記憶力、觀察力三大能力,在玩耍中快樂提升思維能力

9.《美國經典專注力培養大書》


讀完這12本關於注意力的書,孩子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難


這是一套暢銷美國多年的超級明星遊戲書!美國教育工作者通過與兒童進行互動,在大量真實的數據基礎上,充分了解孩子的學習喜好,設計出助力學習、潛在提升專注力的有趣遊戲。每一頁均經過精心設計,每一頁都好玩!讓孩子的專注力在遊戲中得到迅速提升!

書籍共五大遊戲版塊:

◎奇怪真奇怪:在每個場景中迅速找出奇怪之處,突破思維定勢!

◎趣味大發現:圖中至少有15處不對勁的地方,迅速指出,挑戰眼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哪裡不對:每幅圖都有問題,思考並突破自己思維的牆

◎極速大搜尋:數一數、配一配、捉迷藏、找一找,提升大腦運轉速度吧!

◎全能小達人:你能一眼認出這些物品是什麼嗎?知識競賽你能答對幾道題?速問速答環節,全面擴充知識儲備!

10.《培養孩子注意力的50種方法》


讀完這12本關於注意力的書,孩子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難


《培養孩子注意力的50種方法》這本書分析了孩子注意力的特點,提供了50種在家庭生活中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並提供了一些有關注意力的親子故事和親子活動,簡單、實用。

11.《玩遊戲突破專注力》


讀完這12本關於注意力的書,孩子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難


本書內容由數百幅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圖畫組成,能充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快樂因子,讓孩子在神奇的視覺體驗中提升智力。全書的訓練形式完全圖式化,因而不受知識文化差異的侷限,是一種理想的純粹的思維訓練工具與素材

12.《提高小學生專注力的300個智力題》


讀完這12本關於注意力的書,孩子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難

《提高小學生專注力的300個智力題》是一本專門為6~10歲的小學生編寫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全書包括“一起來完形”、“視覺辨辨辨”、“視覺大搜索”、“手眼大挑戰”、“記憶大比拼”、“空間轉轉轉”和“思維大訓練”七個板塊,約300道智力題,涵蓋了視覺、記憶、空間感知、手眼協調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變化多端的題型、新穎獨特的切入點、妙趣橫生的圖文配,使孩子在接受訓練的同時樂在其中,而不會產生倦怠的心理。隨題附加的“小竅門”,能夠使家長在幫助孩子接受專注力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引導。專業權威的訓練理念,循序漸進的訓練模式,一定能夠幫助孩子遠離精力渙散、無法集中的煩惱,輕鬆融入學習生活,快樂成長。

方法再好,沒有執行,也是空的。真正想要提升孩子的注意力,還得靠積極執行,堅持到底。

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問題持續時間長、程度相對嚴重,而家長們又沒有把握沒有方向,建議家長大大們還是要儘早選擇專業機構的幫助,聽取專業老師的建議,比如來博沃思(可以先通過公眾號預約CAS測評),以免錯過最佳的干預時機。畢竟專業領域的問題由專業人士來解決效果要好很多。


各位家長大大,加油!


育兒路上,總不平坦,迷茫、焦慮、沮喪、煩躁圍繞著我們。在博沃思家庭教育微信公眾號,我們定時分享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實用方法,還有父母成長微課,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