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2013年7月,在東京有一場展覽會,內容是關於 衝壓、鈑金、成形加工方面。

俺去看了一下,拍了幾張照片發上來看看。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地點在東京的Big Sight,第一次去,入口是一個倒三角形狀的大樓。展廳在它的後方。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壓力機械的大手——小松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KURIMOTO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某公司的二維方向步進梁。在一個水平面內的夾持、進給、鬆開、返回,通過三臺電機實現。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這個說實話沒看懂,貌似卷板機或者放料機。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歐立美克,論壇裡有個朋友是這個公司的。去年在北京展會上我拍的照片裡,也有這臺機器。

他們這次apeal的是,改善了結構,高速運動停止時,減少了夾爪的顫動,自動化搞到高速後,慣性導致的顫動確實是個麻煩的問題,不過離得太遠看不出來他們結構是怎麼改的。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下面這臺機器是我在現場看到的最為震撼的。直徑約6mm的鋼絲,剪成約15mm的小段,然後在下圖的機器裡,經過5個工位的衝壓,做成圖片右下角的產品。

其中,模具是左右水平放置的,工件也是水平放置,然後每次衝壓後,在左側衝頭拉開時,夾爪把握時機,在工件露出來並且尚未掉落時,夾住工件,然後搬送到下一工位。

據觀察,夾爪和衝頭的動作配合是通過凸輪來實現的,非常精巧。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夾爪向上拉開並轉開之後,露出凸輪和右側的各工位模具。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下面是機器上的夾爪,上面夾持有工件,注意方向還是帶翻轉的。照片中左起一二工位,和後面的工位工件方向是不同的。這說明從2工位向3工位搬送時,做了翻轉,怎麼轉的我也沒看到。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下面是某公司的展覽圖片,途中可以看到頂部的兩個平衡氣缸,在上一篇文章第6部裡面,有介紹過它們的原理和計算。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下面這個齒輪,很神奇,它加工工序最後的成形是用模具給壓出來的。

如果是直齒輪,用模具壓出還比較好理解,但是斜齒輪如何壓形,比較難辦。我很奇怪最後模具是怎麼處理的,問了一下出展單位技術人員。方法挺神奇的,至少我是第一次聽說。

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頭腦風暴一下,猜一猜是怎樣用模具壓出來的。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我去展會的主要任務是在自己公司的展位前面給客人做解說。一開始也沒啥人來,後來看到兩個人穿著無領T恤衫揹著雙肩包,到我們公司展區,我看見他們的名牌上名字都是三個字,於是就上前對他們說,你好,我們是。。。。

講了三句話,對方給我回了一個單詞:Korean。我鬱悶了一下退到一旁了。

後來來了幾位煙臺的客人,是我給翻譯的。再後來來了三位臺灣客人,和我們的領導談事情,我上前打招呼,結果對方沒怎麼理我,然後到小房間裡談事情,我給他們名片,他們都沒給我名片,態度不咋好。

其中一個人會日語,也就沒用我翻譯,不過後來提到公司名稱是我翻譯的。全程他們對我都很冷淡,不管了,反正我態度還好,就行了。

後來我在參觀展會的時候,路過歐立美克的展區時,他們看到我,向我微笑地打招呼,我也微笑回禮了。

下午的時候,我在我們公司的展區,給一些日本客戶做解說了。

跟一位客戶介紹之後,為他拿了宣傳冊交給他,之後我想起來,不能一味地說自己公司的事情,也應該問問對方的公司,問了之後,對方總算露出點笑容,並且說他們的公司也在大阪附近,之後客套了幾句就告辭了。

除了在自己公司的展位做介紹,我也抽時間去別的展區去看看,上面照片就是逛的時候拍攝的。

在某個展位,我在那裡駐足時,一個業務員問我“Where do you come from ?”

我一看他的名牌,三個字,我就說你是中國人麼,我也是。

然後他就開始用中文介紹,說他們公司主要是做壓力機的周邊設備。

他洋洋灑灑地講了五分鐘,熱情洋溢地給我講他們公司的產品。

我問他做哪方面工作的,做多久了,他說他在這個公司做了一年多了,做壓力機設計。

我就問他,你做的壓力機是哪一種,他說各種都做。

我覺得奇怪,就追問比如說是曲柄式的還是螺旋式的,他說,很多了。

我很奇怪他一年時間怎麼可以做那麼多,又問了幾次,他說包括摩擦壓力機。

我覺得他如果真是設計壓力機的,問結構的時候應該馬上能答出來。

不知為什麼,他前面的介紹挺流暢的,但是後面的專業問題,回答得不太好。

後來問他一些技術問題,安全門是否耐熱,耐熱多少度,等等,他都是找人問的。

技術方面的回答他沒怎麼答,估計也許他們的產品種類比較多吧。

然後他給我介紹下面這個產品,一個光線按鈕,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手指放在凹槽那裡就會發出信號,相當於替代按鈕的產品。他介紹了一通之後,我問他這東西原理是什麼,他說找人問問。我放手指的時候看到有小燈的閃滅,估計是光線被遮斷而已,不過我想聽聽他的回答確認一下。

旁邊站著一位美國人,他就問老外,這個按鈕的原理。但是這哥們說了三次,說出來的都是日語,意識到不對,重新發問時說的還是日語。

看他又停頓了一會兒,我就試著用英語問老外,對方的回答裡,我聽懂一個單詞,是beam。然後我用我會的英語單詞問他,這產品能用多少次,對方的回答裡,我聽到了twenty million。

我問這產品的電壓和功率,他說在美國是110V60Hz,在日本是100V50Hz,功率40W很小。我說你要是去中國賣的話需要開發220V的產品,他說可以考慮加個變壓器,或者用AC電源也可以考慮。

之後我問他這產品有多少客戶,他說在美國賣出幾千套,在日本賣出幾百套。

最後我問他,這東西如果有黑色的液體濺上去,會不會誤動作,因為我見過一些壓機環境是有飛濺脫模劑的,所以我問他這個問題。他用手指在按鈕上向下移動,慢慢接近光線處,嘴裡說dirty,dirty......

然後切斷光線並且保持一直切斷的時候,旁邊一個 燈亮了,表示有問題了,說是慢慢切斷的時候會報錯。我說那樣的話,說明該產品在有不透明飛濺液體的環境使用時,需要加一個罩子,他說可以考慮。

我是第一次試著用英語討論點兒技術問題,絆絆磕磕算是明白了吧,自己也覺得挺有趣。這也是他們公司的產品,一個小的步進梁。我問了一下速度和搬運重量。之後就告辭了。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展覽會14P



在那裡轉了一天,五點半下班後就撤了。

站了一天,腰痠背痛的,在自己公司的展廳那裡給客人講解了幾次,算是完成任務了吧。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