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倒計時,代購、微商上演“絕地求生”或清貨轉行?

2018年8月31日,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電子商務法》獲得通過,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電商法倒計時,代購、微商上演“絕地求生”或清貨轉行?

朋友圈的那些做副業的代購早已清貨離場,而大多代購都處在觀望狀態,一切都得等到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起才見分曉。

為何稱這部《電商法》是代購行業的一次洗牌呢?

主要還是這部法律規定了個人代購須持有營業執照

作為一個個人代購,你只要符合以下幾大要件: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經營等,就被納入“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範疇。想要向以前一樣的代購,必須取得主體的資格。也就是說,你需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稅款

電商法倒計時,代購、微商上演“絕地求生”或清貨轉行?

而這一點對於代購來說,可謂是很致命的。一旦要交稅,他的成本就要上升。

此時只有三種方法:

一、自己承擔所繳納的稅額,那可能導致收入的降低甚至虧本。沒有了可觀的收入,就有很多人轉行。

二、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也就是我們常見的漲價。可是一旦這樣做,代購的自身優勢就不在了。別人到你這裡代購就是看中了價格比專櫃便宜,以後沒差多少的價格為何還要跟你來買。這就導致客流量的流失。

三、以次充好。這是最差勁的一種做法,代購千萬不要這麼做。被查到以後不僅會讓你的信譽降低還有可能觸犯法律。

奶粉保健品代購的憂慮

國內市場或許將對奶粉保健品做出明確規定,如果沒有中文標籤,或者不是國家認監委認證工廠生產的奶粉保健品,一律不得銷售。這對於代購國外奶粉的人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消息。

由於國內發生的毒奶粉事件,媽媽們對國內奶粉的信任已經降低到了極點。由於品質和價格等優勢,澳洲奶粉一直是代購市場的熱門商品。

電商法倒計時,代購、微商上演“絕地求生”或清貨轉行?

以澳洲一款熱門奶粉為例,其在國內商場售價為490元人民幣,而在澳洲當地售價換算成人民幣僅為220元。國內不少年輕媽媽們更偏向通過代購購買。

這次如果真的禁止代購國外奶粉的話,對於澳洲的代購來說可以是毀滅性的。除了奶粉和保健品,奢侈品並非在本地品牌,在澳洲的價格與國內一樣,並沒有優勢。

朋友圈的代購風聲鶴唳,一條海關嚴查的消息都能讓他們擔驚受怕。

新的《電商法》是在今年8月底表決通過的,隨即在代購圈引發了熱議,而就在這之後不久,又有一則消息在朋友圈上熱傳,說:上海浦東機場正在嚴查海外購物入境,許多代購排隊等待交稅。

電商法倒計時,代購、微商上演“絕地求生”或清貨轉行?

很多人都說,難得找到一個靠譜的代購可以買到好看又便宜的包包,為何要取締她們?

其實《電商法》的出臺並不是要取締個人代購,而是嚴格規定了准入門檻,將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好的消費環境。電子商務經營者,無論是個人還是平臺一旦出現偷稅漏稅,或者售假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將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如何堅守?

選擇辦理營業執照最重要難題就是經營場所的問題。因為按照此前的相關規定,民宅不能作為商事主體的經營住所,如果要開公司創業者必須租賃商業樓宇。而這筆費用可能會很高。

但是也不用過多擔心,目前市場監督總局公佈的《意見》第三條明確指示,“個體工商戶可以將個人經常居住地址作為住所,網絡經營場所登記為經營場所”。

解決了經營場所,還要一個納稅的問題。電商法具體的措施還不確定,目前我們只能參考《稅收徵管法》。

① 我們都知道線下小規模納稅人享有季銷售額少於9萬,免徵增值稅的優惠政策。


電商法倒計時,代購、微商上演“絕地求生”或清貨轉行?

②《電商法》第十一條也表明,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並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電商法》的到來,不僅是身邊的代購會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朋友圈徽商也會被限制。對於那些產品真假難辨、三無產品,《電商法》的出臺是為了更好的整治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