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高低操作檯”設計人性化,但做的人少?

近期瞭解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設計手法——廚房高低操作檯,如果對裝修有點了解的說不定會聽說過,但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廚房高低臺其實是很有人性化的一種設計,不過為什麼做的人卻很少?今天就來帶大家來簡單瞭解一下。

何謂“廚房高低操作檯”?

說起來簡單,不過是把水槽區和灶臺區做成兩個高低不同的檯面。

為什麼這麼做?這也是具有一定科學性的,經常待廚房的大概會更明白,我們洗菜和炒菜時的操作是不一樣的,而且水槽是凹進檯面以下的,超過則是高於檯面凸出的。如果設計成一樣的高度,那麼洗菜彎腰很累,顛勺胳膊架著很累。

大家都知道廚房的檯面高度設計需要根據具體使用者的身高來制定,然而如果想要讓下廚變得更省力,做高低臺才是最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

直接兩張圖對比大家會看得更清楚(圖片來源於網絡):

“廚房高低操作檯”設計人性化,但做的人少?

“廚房高低操作檯”設計人性化,但做的人少?

如何做高低臺?

知道什麼是高低臺之後,也得知道這高低是怎麼個高低法。

一般來說有以下兩種情況:

(1):水槽區高於灶臺區,平於操作檯

基本上廚房檯面大概分為三個區域,水槽區、灶臺區、操作檯。其中水槽區和操作檯高度差不多,如果為了省事可以將這個設在一個檯面上做成“高”區,操作檯則當做“低”區。

那高低差多少?櫥櫃檯面的高度設計需要根據廚房使用者的身高來制定,在這基礎上要做高低區的話,差值一般在10公分左右。

“廚房高低操作檯”設計人性化,但做的人少?

如果廚房是一字型的話,一般中間做落差,如果是L型或者U型,一般是拐角的地方做區分。

(2):水槽區做高,操作檯做中,灶臺區做低

做這種的人會更少了,因為也要考慮到動線設計的問題,而且不大的檯面要“一波三折”也是有點麻煩。但其實我們三個操作檯所需要的高度其實是不一樣的,如果以高、中、低的形式做出來,無疑是更好的。

說到廚房的高區設計,還可以順勢塞入洗衣機或者嵌入式洗碗機的家電,當然塞之前也要考慮到尺寸問題。

“廚房高低操作檯”設計人性化,但做的人少?

高低設計無疑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做出來的,細節優化,但為什麼做的卻比較少呢?原因有三:

(1):廚房空間本身就小,檯面高低不同可使用面積就更小了;

(2):高低不同的檯面相對於整齊的平面來說,更難打掃,還可能產生衛生死角;

(3):平面破開,高度差可能會引起檯面開裂漏水的問題。

說起來廚房高低檯面設計是很科學、人性化的,也是從細節上考慮到了廚房的裝修問題,小夥伴們或許可以考慮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