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國歌命名投資人,晚年致力於慈善事業,死後獲韓國建國勳章

說到《義勇軍進行曲》,相信很多人一愣,但要唱出幾句後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這首歌就是共和國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這首歌從誕生以來,一直激勵著無數中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最終成了國歌。大家都知道國歌作詞田漢、作曲聶耳,但這首歌其實是被這個人投資的,名字也是他取的,此人便是民國慈善家朱慶瀾將軍。

此人是國歌命名投資人,晚年致力於慈善事業,死後獲韓國建國勳章

朱慶瀾1874年出生于山東濟南歷城縣,祖籍浙江紹興錢清鎮。朱慶瀾父親是歷城的一名師爺,6歲的時候他父親就得病去世了,14歲的時候又失去了母親,無依無靠的他當了一名黃河河工。後來在工友的勸說邀請之下,朱慶瀾前往東北從軍,投靠至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部下。朱慶瀾雖然書讀的不算多,但他的頭腦非常的聰明,深受趙爾巽的賞識,靠著才華成為了趙爾巽親信。

1909年趙爾巽調任四川總督,朱慶瀾隨之前往,被升為陸軍第十七鎮統制,後來又協助趙爾巽弟弟趙爾豐治理四川。武昌爆發辛亥革命之後,朱慶瀾隨即響應革命宣佈四川獨立,被任命為四川副都督,但在隨後爆發的兵亂事件當中被迫離職。朱慶瀾離川后又回到了東三北,不久擔任袁世凱顧問、黑龍江督軍。袁世凱死後,朱慶瀾接受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思想,並參加了“護法運動”。

此人是國歌命名投資人,晚年致力於慈善事業,死後獲韓國建國勳章

1922年,朱慶瀾受到張作霖的邀請,再次回到東三省擔任東北特區行政長官,在他的強力爭取之下,收回了東北鐵路沿線被俄人佔領的上百萬畝土地。然而朱慶瀾很反感軍閥之間的爾虞我詐,不久便辭去一切的職務。此後長期從事於慈善賑災事業,先後在慈善聯合會、黃河水利委員會、賑濟委員會等慈善事業擔任會長職務,為賑災慈善事業奔走呼號不辭勞苦。

九一八事變之後,朱慶瀾聯絡社會各界愛國人士,四處募捐款項支持東北義勇軍抗日行為,為義勇軍提供各種物資和藥品。朱慶瀾聽聞吉鴻昌在張家口組織察哈爾抗日軍,立即送去十萬銀元以作軍餉。全面抗戰爆發之後,朱慶瀾居住在陝西西安,當時有很多河南難民湧入陝西,朱慶瀾身先士卒創立黃龍山墾區,收容各種難民多達5萬人,成功挽救了他們的生命。然而朱慶瀾因積勞成疾,於1941年因病去世,享年68歲。

此人是國歌命名投資人,晚年致力於慈善事業,死後獲韓國建國勳章

1984年,朱慶瀾的孫子在上海收到了一份來自韓國的快遞包裹,裡面有兩枚沉甸甸的勳章和幾本韓英文榮譽證書。上面寫著為感謝朱慶瀾對韓國建國作出的巨大貢獻,特授予建國勳章和證書,簽發人是韓國前總統朴正熙,簽發時間為1968年3月。原來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後,朱慶瀾在上海賑災的時,救過一個化名姓李的韓國人的性命,這個人是日後建立韓國的大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