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環保政策這麼多,環境學生就業卻不好?

為什麼環保政策這麼多,環境學生就業卻不好?

最近環保的政策如同雨後春筍般一部接一部的頒佈,凡是環保所涉及到行業的人無不對周邊的環保人士大呼羨慕,在環保大勢所趨的今天,讓許多環境專業的學生信心倍增,一個朝陽而又繁榮的行業正是他們未來貢獻一生的地方。可現實中環保學生的就業卻依舊困難,這又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環保政策這麼多,環境學生就業卻不好?

環保行業有許多細分領域,首先我們看看環境專業的需求到底怎麼樣。

一,政府、事業單位

1、環保局、監測站、監察大隊系統:環境專業為主,也有其他專業的,比如化學、生物、經濟、計算機、動物、植物等等。

2、環境科研系統: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中國環境出版集團、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環保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環保部環境保護對外中心、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等事業單位:小部分要求環境專業,還涉及到GIS、核能、小語種、文學、安全、計算機等專業。

3、環保設計院、規劃院系統:對環境工程專業需求較高。其他政府機構:城管、園林、國土、水利、海關等部門都有極少量的環境專業需求。

4、中科院和高校環境院系:環境科學/工程專業對環境專業學生需求較大,但同時化學、生物、土壤等都具備競爭條件。

為什麼環保政策這麼多,環境學生就業卻不好?

二、企業

1、環境監測

(1)設備供應商:生產自動監測設備,包括水、氣、土、噪聲監測設備等。較少招環境專業的,以光學、電子、計算機專業為主;水監測,以環境、化學、電子、計算機等為主;土壤監測,以光學、儀器、電子、計算機等為主;噪聲監測,同樣對環境專業學生需求較小。除了專業技術崗位,環境專業同樣可以參與銷售等崗位

(2)監測服務提供商:包括監測儀器運維、第三方檢測機構。對環境、化學專業都有需求。

2、汙染治理

(1)水生態修復:河流、湖泊、水庫、溼地、海洋修復。技術層面需要環境、生態專業,這個其他專業不好替代;但同時工程專業需求量比環境專業多。

(2)地下水與土壤修復:地下水、城市棕地、農田土壤、礦業用地等。同水

(3)汙染治理設備供應商:無需環境專業

3、廢水、廢氣、固廢處理

(1)汙水處理公司:技術和工程設計需要正牌環境專業人員,施工、運維也需要一小部分。也是環境專業學生就業的主方向

(2)固廢處理公司:除了專業處置固廢,有的公司還製造固廢處置設備。技術上並不完全依賴於環境專業,同樣需求化學、土木、機械、電子、計算機、化學等專業。(3)其他非環保行業公司的環保部門:這些部門的職責是,處置生產製造型企業產生的廢水、廢氣,使其達標排放。通常一個部門只有幾個人,負責日常維護、指標監測,設施的建設依賴外部專業環保公司。

(4)廢水、廢氣、固廢設備供應商:較少有環境專業需求。

4、清潔生產與節能減排

(1)清潔生產與工藝改進:根據各個行業情況,需要不同專業的人來優化生產工藝,對環境專業人士需求較少 (2)節能減排:因為涉及到回收處理和末端處理,對環境專業人士需求一般

(3)清潔生產與節能減排設備:對環境專業人士無需求

5、環境經濟金融

(1)環境交易類公司:碳交易、排汙許可權交易、節能量交易等,需要一些專門的環境經濟學人才,其他的需要環保與金融、經濟、計算機類專業的複合型人才。

(2)券商、投資機構:環境產業投資,需要少量具有環境專業背景的人做技術層面的支持和產業研究。

6、諮詢公司

(1)專業諮詢公司:為EHS、環評、環境管理規劃、清潔生產、政府招標採購等提供諮詢服務,需要環境、安全、化學、氣象、管理等專業。

(2)平臺性網站:搭建行業和細分領域信息平臺,提供資訊、會議、培訓、中介等服務,進行文字編輯,文章撰寫等,需要環境與文學根底深厚的複合型人才。

7、環境數據服務

(1)雲服務與大數據:主要需要IT人士,環境專業為輔。

(2)遙感服務:需要掌握GIS等專業工具,環境專業為輔。

三、非營利性機構

1、環保NGO

2、學會、協會、基金會等

為什麼環保政策這麼多,環境學生就業卻不好?

既然環境專業學生就業渠道如此之多,為何會就業困難呢?

國內環保從業人員面臨的困境關鍵在於環保專業人員提供的服務因為環保產業本身的公共屬性被嚴重低估。同時環保項目本身缺乏利潤來源,嚴重依賴政府補貼,只有設備商能夠盈利。首先要明白,在任何一個環保項目中(汙水/給水處理設施建設,土壤修復等),環保從業人員(環境工程師)的角色是一個精通程序而粗通相關專業知識(土建,電工,控制,結構等)的大腦,職責是提供解決方案。

在美國,進入這樣的諮詢公司是大多數環境工程師的歸宿,諮詢公司收取的服務費用提供了很大一部分的環保產業的利潤。按照有效工作時間來計算服務費用,一個剛從高校畢業的青年環保工程師公司對甲方收取的服務費用大約在90刀/小時,人員利用率在80%-90%(就是你所有工作時間中的80%-90%)都能拿來收費。諮詢公司對應國內比較像設計院和從事諮詢和設計的私企,對比一下服務費用就知道差別了。當然美國環境工程師的薪水比起碼農來還是天壤之別,第一年在60k左右,大約每年漲薪5%,為什麼能夠收取這麼高的服務費用?以汙水處理為例,市政汙水處理建造/運營的費用以汙水處理費的形式均攤在了百姓身上,而中國的汙水處理費是嚴重偏低的,僅有三十個城市的費用達到了0.8元/噸及以上。出水要達到一級B標準,處理費用在1.2元/噸以上。

工業汙水處理則是企業生產的固定成本,嚴格的環保法律體系幾乎讓企業沒有作假的空間,同時回收技術的利用(如厭氧處理產氣)可以獲得減稅。政府在環保行業體現出的問題,同樣存在於其他行業,畢竟這幾十年的發展是通過剝削人口紅利和環境紅利來獲得價格優勢。

另外國內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也只是近幾年的事,對該行業的投入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就導致環境行業中普遍工資不高,環保人士所處的工作環境很多是一種髒亂差的情況,所以環保人士的薪資待遇繼續提升。起步較晚導致環境領域在前幾年還是一片藍海,企業少,只有幾家國企和研究院。這樣就形成了“買方市場”,也進一步導致工資待遇低,人才流失嚴重。當然這兩年,這個現象有所緩解也是不爭的事實。

在教育方面同樣面臨改革,環境專業是個交叉學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什麼都要學,這樣導致了這個專業目前的課程設置是個大雜燴,不成體系。很多學生也因此很迷失,不知何為重點,只是學校讓學什麼就學什麼,這樣的局面既有學生自己的問題也有學校引導的問題。綜合素質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也就直接導致了很多畢業生面臨畢業及失業的窘境。

專業開設氾濫更是加劇了環境專業學生就業的困難。如今的本科院校,要是有興趣去查一下,恐怕會發現幾乎沒有哪個學校不開設環境專業,很多專科院校也加入到浩蕩的大軍之中,使得前幾年環保人才的“匱乏”變成了如今“氾濫”。很多企業也因此要花大量成本在篩選人才上面。結合上面一個因素可以想見很多中小企業是很痛苦的,一方面需要招人,一方面又招不到合適的人才。

為什麼環保政策這麼多,環境學生就業卻不好?

結語

筆者看來,環境保護本來就是一種價值觀而不是一種獨門技術,除了生態學外,你看我們無論是科學技術層面還是社科理論層面都以其他通用學科為基礎,“環境”往往是一個定語,就像環境化學的本質是化學,環境經濟學的本質是經濟學一樣,我們“環境”的學生是在用形容詞來做“祖師爺”,細分下來有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等等,造就了現在環境專業的分支複雜,即可以說是萬金油,也是可以說是三不沾,所以在今時今日這樣的環保大背景下,我還是建議還在讀的環保學生,進行“特長”發展,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方向,徹底做到精通。

為什麼環保政策這麼多,環境學生就業卻不好?

關於環保時評

環保時評,為您提供新鮮、準確的環保信息,犀利點評環保熱點,專業回答環保問題。生態文明進行時,環保永遠在路上。公眾號搜索環保時評或ecocomment關注即可,文章為原創,轉載請註明來處與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