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获奖作品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

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评选工作依据《建筑设计奖申报及评审条例》,经会员申报、中国建筑学会各二级组织、各省区市土木建筑学会初评及推荐、建筑设计奖专家评选委员会审定,并经社会公示,遵照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评选出498项设计项目,以及青年建筑师29人、建筑教育10人获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清华建筑设计院荣膺13项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其中建筑创作-公共建筑类金奖1项,建筑创作-公共建筑类银奖2项,建筑创作-公共建筑类优秀奖1项,田园建筑三等奖2项,园林景观二等奖1项,室内设计三等奖1项,给水排水二等奖1项,给水排水三等奖1项,电气三等奖1项,青年建筑师奖3项。


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获奖作品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

北入口夜景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

项目地点:清华大学

竣工时间:2016.5

用地面积:10,790m²

建筑面积:14,959m²

设计人员:

关肇邺、刘玉龙、韩孟臻、程晓喜、姚红梅、王彦、姜娓娓、经杰、徐青、于丽华、崔晓刚、刘福利、任健凯、张松

获得奖项:

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公共建筑类金奖


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获奖作品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


方案草图

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获奖作品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


北侧实景鸟瞰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清华图书馆扩建项目,位于清华大学校园核心区,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区域范围内,本设计提供了延续校园历史文脉,满足当代教学与学科发展的建筑范例。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0790平方米,建筑面积14959平方米,其中地上9960平方米,地下 4999平方米,建筑地上5层,地下2层,高度为22.30米,容积率校内平衡。


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获奖作品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


北入口

设计特点

清华大学图书馆是清华大学校园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图书馆始建于1919年,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其后经历了两次扩建:在1930年代由杨廷宝设计了第二期扩建;在1980年代由关肇邺设计了第三期扩建。历经数十年的几次扩建,主创建筑师们“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尊重先人的创作”,赋予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群“和而不同”的特质,各期建筑在和谐统一的前提下,表现出当时的时代精神,是我国建筑史上文脉主义设计的代表性作品。


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获奖作品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


下沉庭院及西立面


一、积极传承校园传统空间特征,尊重校园总体风貌环境

启动于2007年的本设计项目是对清华图书馆建筑群的第四期扩建,位于清华大学传统中轴线北端。项目有严格的建筑风貌、高度、消防、文保等控制要求。秉承关肇邺“得体”建筑设计思想,延续对既有环境与前人设计的尊重,成功续写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群的文脉,完善了适应当代大学发展的使用功能。


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获奖作品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


东立面和三期建筑的衔接

北楼(第四期馆舍)选址位于图书馆建筑群的最北部,仅与图书馆第三期建筑相联系,通过严格控制建筑体量与高度,避免了本期扩建馆舍的高大建筑体量对一、二期图书馆建筑,以及清华大学校园历史建筑群所可能产生压力。


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获奖作品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


下沉庭院入口门廊

二、延续校园历史文脉的同时,充分表达建筑的当代性

建筑形体处理采用上部逐层内收的构成手法,并在最高一层采用与第三期相类似的斜切屋顶形态,在中、远尺度上与紧邻的第三期图书馆建筑建立起视觉对话关系。基于上部逐层内收的形体处理,在平面组织上发展出内、外两层的空间嵌套关系。形体与平面的设计逻辑,被真实地表现在建筑立面上:在最外沿3层高的通透表皮之内,包裹着保持了分隔与渗透平衡的、更具实体感的4层高的墙体。图书馆内部空间的嵌套关系,在华灯初上的夜景中被两层墙体的叠加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立面上更具构成感的红砖构架、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抽象的细部处理等,都在追求与既有馆舍相协调的前提下,清晰而明确地表达出更加当代的特色。

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获奖作品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


从西侧看图书馆三、四期


建筑既不追随当下常见的奢侈浪费、新奇怪异、自我突出,又在细节处进行简化而细致的艺术加工,达到庄重而雅致耐看的效果。


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获奖作品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


大厅休息区

三、回应新时代图书馆发展趋势,满足复合功能需求

本项目与原图书馆内外联通,形成有机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当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在不同标高层设置若干贯通数层的公共空间,串联起整个室内外空间流线。由收进的四层外墙向下延伸,形成了1-3层平面中内、外层空间之间的分隔界面,内、外两层之间通过墙体上的开洞实现相互流通。在被该墙体所包裹的内层空间中,布置了学术型图书馆常见的藏阅一体阅览空间;而在该墙体与气候边界外墙之间的外层空间中,设计了交通空间、休闲阅览等公共性更强的功能,与外部景观形成更强的互动性。


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获奖作品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


四层公共休息区


新馆舍在功能上补充了图书馆建筑群大开间阅览室的不足,增加了展厅、咖啡厅、开放书店、小组讨论空间、研修间、古籍修复区等新的功能。自2016年建成开放以来,已成为最受清华学生喜欢的图书馆和社交场所。


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获奖作品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


门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