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嫻 我是一個簡單快活人|當年情

陈慧娴 我是一个简单快活人|当年情

圖/Billy H.C. Kwok

每次見到那些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走過的香港藝人,我都有一種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恍惚感。這一次見到香港歌手陳慧嫻,也沒有例外。

八九十年代,香港唱片工業高速發展,陳慧嫻是這個興旺行業裡的一個閃亮名字。她的經歷具有極高的辨識度:1984年出道,一路走紅,1989年推出她至今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千千闋歌》,達到事業頂峰。同年,按照原定計劃,她中斷歌唱事業,到美國讀書,90年代中期完成學業,重回香港唱歌。

直至現在,陳慧嫻還不時出現在各種舞臺上,繼續唱歌。

接受採訪當日,陳慧嫻遲到了一個半小時,原因是她當天在廣西玉林做一個商演,結束之後坐車回香港,沿途碰上了塞車。進門後,她向我們說了一句“不好意思”,就與助手到一旁的房間補妝。

我默默數了一下,她身邊的工作人員,有八人。妝畢,按照原定流程,攝影師先為陳慧嫻拍照。這個過程中,陳的團隊成員顯得比攝影師還要緊張與忙碌。

然後是採訪。陳慧嫻這樣述說這兩天的行程:“今早7點起床,喝咖啡醒一下——每天我一起床都要喝兩杯咖啡。8點半開始化妝,化到9點多,然後就去會場,等到最後出場。11點多結束,就立刻上車回來。昨天下午兩點多開車,到廣西是夜晚11點,今日又坐那麼多個小時回來,只是為了唱三首歌。”

那三首歌分別是:《飄雪》《人生何處不相逢》和《千千闋歌》。都是她的經典老歌。

陳慧嫻今年在籌備專輯,從去年就開始選歌,“歌迷很久沒聽我的新歌了,所以希望這次做的唱片和以往的不同。我這次選歌,聽了幾百首,其實很難選。以前是監製選,都不用我聽,那時是我們做出產品,然後給市場去賣。但今天是推廣市場主導的歌。早幾天看到有報道說,香港樂壇縮到好像黃豆這麼小,哈哈,所以每一個製作都是花很多心思去做。”

這是一個愛笑的歌手,笑聲豪爽。這與她80年代文靜的舞臺風格,差異頗大。

訪談是在晚上8點半開始的,陳慧嫻自言沒有吃晚飯,只在從廣西回香港的路上吃了幾個餃子。開始聊天的時候,她問助手有沒有糖,但直到採訪結束,她都沒有吃過東西,至於手中的礦泉水,也只是喝了一小口而已。

我佩服她的體力。儘管臉上難掩倦容,但那標誌性的笑聲,始終中氣十足——這也是漸漸遠去的80年代粵語流行曲,在今日留給我的一個大致印象。

那個時代簡單

人物週刊:80年代剛入行的時候,你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陳慧嫻:我不是刻意入行的。那時候在校園,有幾家學校搞活動,我去唱歌,可能被星探發現了,打電話來我家,叫我去試音。那個時代簡單,不會騙人。收到電話叫你去試音,是很開心的事情。怎麼會有這種事?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那個年代做歌星很難,我沒想過會做歌星。那時候陳百強、張國榮他們是巨星,我還是學生,突然間就變成歌手,覺得很不可思議!永遠都記得,第一次出唱片,放學回來在收音機裡聽到自己的第一首歌上電臺。那時沒什麼心態,湊巧有人叫,然後做了這件事情。

陈慧娴 我是一个简单快活人|当年情

2016年3月7日香港,陳慧嫻在演唱會上與許志安合唱

人物週刊:家裡人是什麼意見?

陳慧嫻:我爸爸當然不會喜歡,他擔心,大家都覺得娛樂圈是個大染缸。所以最初他會反對,但是這麼難得有這個機會,我爸爸自己很喜歡唱歌,後來就同意了。不過他看我看得很嚴。我都不用怎麼看的,其實我人很簡單,唱片公司裡都是大哥哥、大姐姐,都很疼我,很照顧我。那時做訪問不多,上電視又輪不到我,因為有好多哥哥姐姐。現在完全是兩個年代,帶個琴就上電視了,以前很難有機會上電視,也很難去《歡樂今宵》唱歌,因為我們寶麗金實在有太多歌星,哈哈。

人物週刊:你是怎麼和《千千闋歌》結緣的?

陳慧嫻:那時候香港電臺有個DJ叫黃靄君——陳少琪先生的太太,和我是很好的朋友,有一日打電話給我說:喂,有首歌挺好啊,不如改編了它。我說是嗎?她就拿了給我聽。哇,好好聽!然後拿給監製歐丁玉,接著就去拿版權,就是這樣結緣的。是黃靄君介紹這首歌給我的。

人物週刊:《紅茶館》裡的獨白,是不是你自己加上去的?

陳慧嫻:應該是周禮茂寫了一段東西。他大概不知道陳慧嫻性格是怎麼樣的,所以寫了一段斯斯文文的文字,我將它改成小女孩版本的,將它口語化,變成符合我的性格。以前的填詞人,不像現在和歌手近距離接觸,那時候歌手和填詞人很少有機會那麼接近,都是監製拿歌給他們寫。有時候填詞人會來唱片公司,那樣就會認識,但是很少見到。林振強(1949-2003,為陳慧嫻填詞作品有《千千闋歌》《傻女》等)幫我填了這麼多詞,我都沒真正和他相處過。

人物週刊:80年代你離開樂壇,說的是暫別,當時有沒有想過,離開之後可能從此不會再做歌手?

陳慧嫻:沒想這麼遠。最初是一邊讀書一邊唱歌,後來兼顧不了,要逃課,法文課整個學期都沒上就要考試,頂不住了,我就跟父親說我要做全職歌手,以後再回來讀書。做歌手是我喜歡的一件事,已經做出更好的成績,接著到了某個時期,我就答應父親去完成大學課程。當時和寶麗金約滿,就走了,那麼巧,走的時候就是《千千闋歌》紅的階段。

人物週刊:這首歌沒有得獎?

陳慧嫻:有得獎,各個電臺、電視臺都有獎。你說的沒得獎,是TVB的那個金曲金獎,阿梅的《夕陽之歌》拿了。

人物週刊:當時傷心嗎?

陳慧嫻:只可以說唱片公司“牙力”不夠,(笑)寶麗金牙力不夠,沒辦法。

人物週刊:那個時期歌手和歌手之間的關係,到現在也是人們談論的熱點,比如有人拿你和梅豔芳來對比。

陳慧嫻:阿梅是大姐大,她是香港的一個傳奇,開玩笑,和大姐大怎麼爭?《千千闋歌》和《夕陽之歌》只是碰巧撞歌而已。版權屬於陳淑芬,她先給了我們。之後阿梅就聽到這首歌,很喜歡。你知道他和Matchy(近藤真彥,《千千闋歌》的日文原唱)有特殊關係,是很好的朋友,接著她很想改編這首歌,於是就問陳淑芬拿版權。

在美國讀書的幾年最開心

人物週刊:你在美國讀了很多年書。

陳慧嫻:四年半。

人物週刊:在美國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陳慧嫻:舒服!去美國讀書那幾年,是我最開心的幾年。因為我向往自由、平淡以及樸實的生活,我不是虛榮的人,也不喜歡去“蒲”(粵語,玩的謔稱)或者去“認叻”(粵語,逞能、出風頭)。我的工作是唱歌、出唱片、開演唱會,但是生活中就是一個普通人,上街也不想人認得我。在美國就是這種生活,又不用化妝。之前的工作是付出,去美國就是吸收。去美國我是心甘情願的。小時候被逼著去上學,沒心思讀書,但是去美國的幾年,我是真正想讀書。每一科我都很認真地去學和考試。一有成績出來,貼在教授門口,我第一時間就去看我多少分,一定要拿A。當時很專心讀書,享受平淡生活。畢業時,叫了我大哥張學友去看我。他在洛杉磯錄音,和歐丁玉一家過來看我畢業,他坐在山頂,因為如果走下來就很轟動。我比較低調,有日本人拿著張報紙來找我,問is this you?我說不是不是。不認。

人物週刊:你說你內心向往自由,如果回頭看入行唱歌那段日子,你被人安排,會不會覺得辛苦?

陳慧嫻:那時候年輕,倒不會覺得辛苦。不過我一直近視,那時候沒有現在的即棄隱形眼鏡,用完要洗,接著再用,戴久了會痛。我是要睡十小時的人,有時不夠睡。這些事真的是痛苦,你得忍受。或者是你生病了,但答應了要上電視臺做節目,這時候真是哭都哭不出來。

記得一次很好笑,這件事我很少告訴別人,因為通常人家覺得我很優雅。有一次我答應了要上《歡樂今宵》,然後生了痔瘡,好痛,躺在床上不能動,站起來是會瘋的。然後你想想,我怎麼可以唱歌呢?那時候唱片公司不知道我生了什麼病,有個前輩就罵,說因為小小病痛就不來。我不是不想唱,是站都站不了。當時的社會是很保守、很斯文的,怎麼會告訴別人你有痔瘡啊?

除了這些,還有成績的壓力。比如《花店》很熱、《跳舞街》又很熱,接著弄一首《傻女》出來。哇,下一首也一樣要這麼熱!那時候年輕,當然要有這種心態。我不是有很大野心的人,但希望下一首都是熱歌,會有更多歌迷欣賞你。所以那時候壓力很大,吃很多都不胖。

陈慧娴 我是一个简单快活人|当年情

人物週刊:現在一些明星出道,可能會有人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去做明星。那時候有沒有人這樣教過你?譬如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比較適合身份之類,因為你很順利拿了很多獎。

陳慧嫻:沒有,全部都是撞出來的,沒人教。

人物週刊:比如路線、風格的設計呢?

陳慧嫻:路線是很自然走出來的。他們覺得我的聲音適合唱哪些歌,就給哪些歌去控制我的路線。那些歌我都喜歡。最初出來的時候我18歲,都不是很清楚我的性格,人生經歷很淺,所以不知道究竟。你說主動權,當然是唱片公司決定,風格我想我是知道的,就是斯文唱、慢歌、少女,後來就活潑點,所以有《跳舞街》《反叛》和《變變變》。

人物週刊:現實中的你是不是斯文人?

陳慧嫻:比起不斯文的,我是屬於斯文的。我覺得我是調皮、活潑的那種人。我喜歡看喜劇片,喜歡笑,怕聽人發牢騷,怕聽到別人天天發脾氣,因為會影響我的情緒。我是一個簡單快活人。

人物週刊:很少聽你說起在美國讀書時所學的專業。為何會選中心理學?

陳慧嫻:就覺得心理學挺有趣的。因為實在不知道讀什麼,法律,商科?哇,不要,這麼悶。哲學?很深,搞不掂。心理學?挺有趣啊!就這樣,其實都沒怎麼說專業不專業,最主要是去認識基本的心理學是什麼。

人物週刊:讀了之後,有沒有想過要做和這個有關的工作?

陳慧嫻:有。我的親戚有做醫生的、有做營養師的,我讀完書回來有問他們。他們說不好,做心理學家總是聽不開心的,病人講的都是不開心的東西,那不如選開心的工作做。

人物週刊:所以選擇了重新做歌手。

陳慧嫻:是啊。讀完心理學通常回來做教師。我沒有興趣,因為我不覺得我可以教人,我自己都需要別人教,繼續做歌手應該是最合適的。喜歡的東西成為工作,這是一個恩典。

“有些人以為我死了”

人物週刊:重回香港的時候,整個行業和之前有什麼不同?

陳慧嫻:

Danny(陳百強)走了,跟我同期的歌手去了臺灣發展,有些沒那麼活躍在幕前了,有些轉了行,還有很多新歌手出來。

人物週刊:和公司的關係有沒有變化?

陳慧嫻:有。我回來之後的寶麗金,已經不是我去讀書時的寶麗金了,公司規模擴大了很多。他們80年代實在是賺了很多錢,90年代整個公司分開兩條線,多了很多人,當然有很多不是那麼瞭解陳慧嫻的。我和監製男朋友歐丁玉分了手,但他仍然是我的監製,我們仍然是朋友、工作夥伴。我們都是簡單快活人,不會分手就成為仇人那麼老土。

人物週刊:公司對你的重視程度跟以前一樣嗎?

陳慧嫻:其實他們挺重視的,不過不懂得重視。(笑)大家的表達方式、做事風格不同。我這個人,怎麼說呢,是需要疼的。以前寶麗金是家庭嘛,但後來它變得很大的時候,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以這麼“家庭”。我很單純,從來都以為寶麗金是以前的寶麗金,後來發覺不是。溝通上是有點問題,我不適合硬的方式,我吃軟不吃硬。

陈慧娴 我是一个简单快活人|当年情

人物週刊:他們用什麼硬的方式對待你?

陳慧嫻:他們會要求這樣那樣,無端端要我埋堆(粵語,融入一群人當中)。不是吧,我為什麼要埋堆?痴線(粵語,發神經),我從來都不埋堆的。一起打牌——打什麼牌?我都不會。埋堆去唱卡拉OK?我不唱卡拉OK。

人物週刊:為什麼歌手需要唱K?

陳慧嫻:一起玩啊,意思是整群人一起玩。

人物週刊:但這些不是工作上的事。

陳慧嫻:是啊,不是工作上的事,為什麼要求人家一起玩?你說是不是莫名其妙?其實我覺得他們……哎,好難說,一家大公司,我有監製,那邊又有其他監製,監製和監製可能有心病。這個你懂吧?那時候我都不知道。我大概知道怎樣和那些人溝通,慢慢你就會覺得,其實不是你看的那麼簡單,中間原來有好多人做了好多小動作。簡單快樂的人是最好的,溝通有問題,一定是當中不知道什麼人說了些什麼,你懂吧。

人物週刊:新千年之後退出歌壇是什麼回事?

陳慧嫻:我沒退出,只不過那時候我有焦慮症(按:陳慧嫻自言,此病的起因,是90年代末,她從美國帶回香港的愛貓不慎墜樓身亡。焦慮症發作時,人會心跳加速,坐立不安。此病不同於抑鬱症,抑鬱症患者可能有輕生傾向,焦慮症則無)。其實覺得方向不是很清晰的時候,你需要沉澱下來、停下來,看清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到2008年,我以前的經紀人在內地工作,找到我,說不如到內地繼續唱歌,不要浪費了。我覺得好。我這個人比較隨緣,有人給一個方向讓我去走,我就去咯。

人物週刊:歌迷的反應如何?

陳慧嫻:建立了一些聯繫。其實過去這麼多年,歌迷散了,或者有些人以為我死了,(笑)有些人以為我老到走不動了,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到內地就聯結了很多歌迷,將他們找了回來。他們很開心:“啊,又繼續唱歌,其實我小時候就聽你唱歌啦,我失戀的時候聽你的歌……”我去不同的地方演出,見到很多歌迷,知道原來他們是這樣看的,挺開心。

為什麼現在的歌不好聽了

人物週刊:對於現在的流行音樂,特別是粵語歌的現狀,往往會有很多人問,為什麼現在的歌沒有以前的經典了?包括很多歌迷聽你唱歌,可能喜歡的都是以前的作品。為什麼會這樣?

陳慧嫻:很簡單,現在的歌不好聽了。為什麼現在的歌不好聽?這是世界性的問題。其實廣東歌80年代不是很多原創,原創來來去去都是黃霑、顧嘉輝他們而已。那時候我們有好多改編歌,改編世界各地的。如果那時全部靠原創,可能未必有那麼多好聽的。到了90年代,我在美國讀完書回來,某電臺就開始說:喂,你們不可以再做改編歌了,我現在要支持香港原創,原創我就會幫你打(推廣),就變成所有人都去搞原創。其實香港有多少人?搞原創,又有多少是原創?美國那麼大,內地那麼大,能有很多好的材料,香港那麼小,你說搞原創,真的有多少好歌可以走出來?那就搞原創搞死了樂壇咯。

人物週刊:提倡原創會導致改編歌萎縮嗎?

陳慧嫻:沒人敢去做改編歌,我的歌做出來,你電臺都不推,我做來幹嘛,是不是?香港不像內地有那麼多電視臺、電臺,只有兩三個,90年代我們都是要靠他們打歌的嘛。

人物週刊:但現在距離90年代,過去十幾二十年了。

陳慧嫻:都是繼續原創,現在的人習慣了不做改編。現在你做改編都沒意義啦,因為世界的歌都不好聽。我們80年代改歌是有原則的,太熱的不改,專門選那些大家沒留意但很好聽的改。但現在人人都能聽到外面的歌,好聽的都聽完了,你改來做什麼呢,是不是?

人物週刊:我們在內地,也不覺得新出的很多歌可以成為經典。近幾年唱歌節目很火,但唱的多是以前的歌曲。

陳慧嫻:是啊。我有一次也這樣問:為什麼現在的歌不好聽呢?那時就有人回答我:可能好聽的旋律做完了,現在都沒了。

人物週刊:歌手和明星有什麼區別?

陳慧嫻:明星是很燦爛的,走出街要戴太陽眼鏡,上街,全街人都看著你。明星就是高啊瘦啊,我細細粒粒(粵語,瘦小),不覺得自己是明星。這樣說吧,我做演唱會,一定要有陳慧嫻的霸氣去做,但只限於舞臺上,下了舞臺呢,我就是鄰家女孩。

人物週刊:你覺得你唱過的所有的歌當中,哪一首和你的性格或者人生比較接近?

陳慧嫻:《奇妙旅程》。兜兜轉轉,最愛你的那個,基本上是在燈火闌珊處陪伴你,“什麼一生不會太多,什麼的心可留下我,覓尋什麼總不退後,誰共我結伴上路驚喜更多。”(唱)其實好多東西都是這樣,陪伴我、疼我、對我最好的人,兜兜轉轉,可能是一直在我身邊的人。那其實是一首感恩的歌,感恩有一些疼我的人陪伴著我,希望可以一起度過接下來的歲月。

人物週刊:你相不相信命運?

陳慧嫻:好相信,一定是定了的。

人物週刊:現在回首當年,你還是會選擇去讀書?

陳慧嫻:我沒有選擇。那時候我是答應了爸爸,就算我很紅,都沒想過不去讀書。我完全沒想過,為了接下來可以賺很多錢,為了當時有很多歌迷、有很多人崇拜我而留下來。其實很多人喜歡假設:如果那時候你沒走,現在就會不同啦,可能樂壇都不是這樣啦。我總是覺得,其實你又知道我留下會好?好多東西是命運安排好了的,你叫我留下,給我第一的位置,我的性格承受不了。我不會做第一,從來都不想。做第一需要承受所有東西,永遠都是做第二最好的嘛——可能不是,第三、第四都好。所有箭頭都對著第一,你做那個幹什麼?

人物週刊:在你生命中,有沒有出現過一個“悔”字?

陳慧嫻:不悔。或者我這個人不喜歡思想,所以不悔。我不會回想過去,你現在問八幾年什麼時候我做了什麼,好多東西我都不記得了。我不會後悔,也不會懷緬過去。陳慧嫻 我是一個簡單快活人|當年情

本刊記者/鄒金燦 實習記者/何鑽瑩 發自香港

編輯/翁倩 [email protected]

陈慧娴 我是一个简单快活人|当年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