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笑點與淚點並存

我不是藥神,無疑是一部良心作,口碑與票房俱佳的片子。

看到徐崢主演,看到海報,大多數人在點映前,覺得這是一部喜劇。是的,前半部分,很有喜劇的影子,可是它是一部有思想、有良心、有人性、源於社會問題反應社會問題的劇,不單單是一部娛樂大眾的喜劇。

我不是藥神,笑點與淚點並存

這部影片劇情緊湊,設置合理,不知不覺就結束了,不跳躍、不突兀。從程勇的保健品店因房租關門,到最後成為“藥神”被抓、釋放,初步計算,差不多五年的時間。可是影片在短短的110多分鐘中將故事交代清楚了,而且是“有血有肉”,不是旁白式的,這正是我所喜歡的劇情片,代入感強。

回到主題,喜劇,不是電影的主要定位,所以笑點並不多,盤點一下我感受到的笑點。

第一個,讓全場發出笑聲的是,王傳君,一層一層的摘調了三層口罩,配上他的長劉海造型,有點傻氣的表情,毫無預兆的,安靜的影廳內出現了笑聲。

第二個是徐崢和印度胖子對話時,給胖子起了一個外號(只顧著笑了,忘記是什麼了)兩人一直用不同的語言各自說著,再配上搞笑的音樂,再加上印度演員本身外貌就很有喜劇感,想不笑都不行啊。

第三個,就是老劉了。一句普普通通的“願主保佑你”或者“God bless you”和徐崢與之對應的“阿門”,在老劉和徐崢不緊不慢的重複說出的時候,就產生了搞笑的效果。

另外大概就是,徐崢和王傳君追逐黃毛,徐崢團隊和賣假藥的一起打架,這兩組場景也不錯,主要的功勞應該是導演對於畫面的設置上和剪輯上。

此片的淚點就較多了,從王傳君的妻子去服裝廠找徐崢開始,整個影片的基調開始變化。王傳君的自殺,是一個大的轉折點,徐崢又開始買藥了,不是因為沒錢,不是為了利益,而是完完全全的為了病友,為了讓他們可以吃得起藥,可以活著。

第一個催淚的點是,病友老太太對週一圍說的話“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你就能保證你這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我不是藥神,笑點與淚點並存

這個時候,小編開始流淚,同時也聽到了其他人的抽泣聲。可是顧不上擦淚,怕錯過每一個畫面。老太太的演技很棒,不像是演戲,而是一個真實的普通老百姓“沒錢治病,藥太貴,不懂的什麼大道理,我只知道那個藥可以救我,我想活著”,面對一個警官,一個來自底層老百姓發自內心的請求。

第二個淚點是黃毛赴死的過程,感動於他犧牲自我,搶著把車開走;在徐崢說出“他才二十歲”時,我又流淚了,隨著徐崢看著車票,陷入回憶,都在哭。

我不是藥神,笑點與淚點並存

第三個淚點是,思慧在QQ群召集外省病友的時候,畫面設置的很好,第一次感覺QQ群界面那麼美,那是生命的紐帶。

我不是藥神,笑點與淚點並存

我不是藥神,笑點與淚點並存

最後一個淚點,不,應該說後面全程淚點,從徐崢被抓開始。他拼命將車擋住警察掩護病友搬走藥,他在法庭上自述,一路的病友摘掉口罩送被判刑的徐崢,簡直是讓觀眾“淚不能停”。

我不是藥神,笑點與淚點並存

我不是藥神,笑點與淚點並存

清晰地記得,清晰地聽到,在下圖畫面之後,有個黑屏,那一秒,整個影廳都很安靜,有很多抽泣聲,那一刻,忽然內心多了一份熱流,因為,同胞們,都引起了共鳴。

我不是藥神,笑點與淚點並存

最後想說,徐崢導演賺了我們多少眼淚,就要還給我們多少笑聲。您都去印度進藥了,難道就沒有囧嗎,您都去印度那麼多趟了,印囧還遠嗎?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