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市2018覆盤並2019前瞻系列之七——影響2018年石油形勢重大事件

油市2018覆盤並2019前瞻系列之七——影響2018年石油形勢重大事件

文件編號:A067/0074

刊發時間:2019年1月7日

油市2018覆盤並2019前瞻系列之七

影響2018年國際石油形勢的重大事件

王能全

自2018年開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在世人面前上演了一場過山車,布倫特油價最高為86.29美元/桶,最低為50.47美元/桶,高低價差達35.82美元/桶,並大幅跌破2018年開年第一個交易日的水平。更令人驚愕的是,2018年10月3日至11月23日的50天時間裡,石油價格跌去了近三分之一,抹去了年內全部漲幅。2018年的這場石油價格過山車再一次告訴人們,國際石油市場的無常和無情!

2018年的國際石油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影響2018年的國際石油價格形成過山車行情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會對2019年及至以後年代的國際石油形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在儘可能地多方查找數據和資料的基礎上,我們組織了“油市2018覆盤並2019前瞻系列”,力求能冷靜、客觀地回答這些問題,並對行業和研究界更加深入地開展國際石油天然氣問題的研究有所裨益。

本文是這個系列的第七篇文章,討論與2018年國際石油形勢變化有較大關聯的世界政治經濟等重大事件。我們知道,由於石油的重要性、敏感性和其交易的特殊性,國際石油形勢的變化並不單純受市場供需關係的影響,當今世界發生的很多重大事件,會短期或長期影響國際石油形勢的變化。因此,本文將細緻梳理2017年底以來,所發生的對2018年國際石油形勢產生影響的重大事件。

一、歐佩克和非歐佩克三次會議

自2016年底以來,歐佩克和非歐佩克關於控制石油產量的會議及其決定,是影響近年來國際石油價格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對2018年石油價格曲線有重大影響的會議,主要有三次:

一是2017年11月30日,石油輸出國組織第173屆部長級會議決定,2016年11月30日第171屆部長級會議決定的成員國減產120萬桶/日並將於2018年3月到期的決議,再延長9個月至2018年底。更為重要的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和世界上10個主要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產油國阿塞拜疆、巴林、文萊、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墨西哥、阿曼、俄羅斯、蘇丹和南蘇丹,舉行第三屆歐佩克-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並發表“合作宣言”,承諾於2016年12月10日達成的減產合作繼續有效,這十個國家同意2018年全年繼續減產,以支持石油輸出國組織維持國際石油市場穩定的努力。

二是2018年6月22日,石油輸出國組織第174屆部長級會議和6月23日舉行的第4屆歐佩克-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決定自7月1日起增加石油產量,也就是說,2017年11月30日的減產到此中止,各產油國可以自行決定自己的石油產量。

三是2018年12月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第175屆部長級會議決定減產,12月7日第5屆歐佩克-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決定,以2018年10月產量為基礎,減產120萬桶/天,其中歐佩克減產80萬桶/天,伊朗、委內瑞拉和利比亞獲得了豁免;非歐佩克減產40萬桶,俄羅斯減產22.8萬桶/天。2019年4月,歐佩克與非歐佩克將再次評估市場情況。會議消息付出後,NYMEX原油日內跳漲4%,最高觸及54.11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升至63.32美元,收復了前幾天的跌幅。

二、伊朗核問題

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中止伊朗核協議,並分階段重啟對伊朗的制裁。6月26日和7月2日,美國國務院兩次公開喊話,希望所有國家在11月4日前將從伊朗的石油進口削減至零,並在此後不斷重申這一立場。11月5日,美國宣佈對伊朗石油出口禁令正式生效,涉及石油能源、金融、航運以及造船等多領域,任何國家和地區不得再從伊朗進口石油,否則的話會受到美國的制裁,但8個國家及地區暫獲180天的豁免,得以繼續進口伊朗石油,分別為中國,印度、希臘、日本、土耳其、中國臺灣、意大利與韓國。

三、沙特阿美公司上市問題

2016年4月,沙特頒佈《願景2030》,開展雄心勃勃的經濟改革,要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要將阿美公司擇機推向資本市場,據稱阿美公司的估值高達2萬億美元,上市5%可為沙特募集1000億美元的資金。為此,近年來,沙特阿拉伯政府一直在為阿美公司的上市做積極的努力。但是,據有關媒體報道,2018年6月底,沙特國王薩勒曼決定中止阿美公司的IPO計劃,理由是IPO將導致沙特阿美的財務細節被全面公開披露,將損及沙特,遠談不上給國家帶來幫助。

四、沙特記者卡舒吉事件

2018年10月2日,沙特記者賈邁勒·卡舒吉在沙特駐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領事館離奇失蹤,引起了國際輿論的強烈關注。10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將嚴懲沙特阿拉伯。10月14日,沙特阿拉伯衛星電視臺總經理圖爾基·阿爾達克希爾稱,沙特決策層已經討論了30多種潛在反擊措施,全球都將遭殃。一時間,沙特將使用石油武器,攪動著國際石油市場,成了國際熱點新聞。11月20日,特朗普就卡舒吉案發表聲明,標題就叫“與沙特同在”,表示對卡舒吉的罪行的確是“一個可怕的罪行”,但“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與沙特在一起”。到目前為止,此事的影響仍在繼續。

五、解散歐佩克和卡塔爾退出

2018年11月初,有媒體報道,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石油研究中心正在研究拆分OPEC後對油市的影響。11月12日,沙特能源、工業和礦產資源大臣法力赫表示,沙特並未打算解散石油輸出國組織,並且認為OPEC能夠持續扮演石油領域的央行很長一段時間。

2018年12月3日,卡塔爾能源事務國務大臣薩阿德·卡比宣佈,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退出歐佩克,專注於本國的天然氣生產。

六、世界經濟、美元加息升值和貿易爭端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延續溫和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8年世界經濟增速為3.7%,與2017年持平。主要經濟體分化明顯,美國經濟表現超出市場預期,前三季度實際GDP按年率分別增長2.2%、4.2%和3.5%,其中第2和第3季度增速明顯超過2017年同期的3.0%和2.8%;10月美國失業率保持在3.7%,為49年來最低。歐元區經濟保持穩步增長,前三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速分別為2.4%、2.2%和1.7%,德國、法國經濟繼續發揮龍頭和引擎作用,希臘經濟經歷長期衰退後復甦步伐有所加快;9月歐元區失業率保持在8.1%,處於2008年9月以來最低。日本經濟第1季度環比折年率萎縮0.9%,2季度實現3%的反彈,7月以來製造業PMI一直處於50榮枯線以上,顯示經濟仍處擴張狀態。主要新興經濟體經濟實現不同程度的復甦。印度經濟增長比較強勁,前兩個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別為7.7%和8.2%,較去年同期增速分別提高1.6和2.6個百分點。俄羅斯、巴西等能源資源出口國經濟保持復甦態勢。前兩個季度,俄羅斯GDP同比分別增長1.3%和1.9%,9月失業率降至4.5%,為1992年以來最低;巴西GDP同比分別增長1.2%和1%,明顯超過去年同期0和0.4%的增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8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3.9%,遠低於2017年5.1%的增速。荷蘭國際集團報告甚至預測,2018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速將降至2.6%,低於全球經濟增速。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顯示,主要受美國稅改推動其跨國公司利潤迴流影響,今年上半年全球直接投資同比下降41%。

2018年上半年,持續高漲的油價,對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經濟產生了較大的負面衝擊,代表性的事件如,5月開始的阿根廷比索貶值,8月開始的土耳其里拉暴跌;印度的貿易逆差急劇擴大,拖累經常賬戶赤字,有評論稱高油價恐將壓垮印度經濟。

隨著美國經濟復的蘇,美聯儲自2015年開始加息,2015和2016年各加息一次,2017年加息3次,2018年3月、6月、9月和12月各加息一次。這樣,自2015年以來,美聯儲共進行了9次加息,而2018年計加息四次。2018年12月19日,美聯儲宣佈加息25個基點,從而使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2.25%-2.50%。

2018年1月2日,美元以91.895點開盤,先跌後漲,2月1日下跌到88.50點。自此之後,至4月底,美元在88~91區間內橫盤整理,4月26日重回91點。從5月初開始,美元呈現爆發式上漲,不僅收復年初的跌幅了,6月28日突破95點,8月10日突破96點,9月、10月一直在96點上下波動,11月12日突破97點,為97.382點。12月14日,為97.430點,是今年美元的最高點。12月31日,美元指數為95.735點。這樣,從1月2日以來,以最高點的12月14日為參照,美元升值了5.54點;以12月31日為參照,美元升值了3.845點。

從2017年初上臺以來,美國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在2018年開始發力,美國採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構建新型經貿規則,從而引發了全球範圍的貿易爭端,具體包括美國與傳統盟友如歐盟、加拿大、日本等,如新興經濟體如墨西哥、中國等,不時成為新聞輿論的熱點,對世界經濟和國際石油市場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美國股市大跌。從2018年10月開始,美股出現多次大幅下跌。10月份,截止20月25日,道指累計下跌7.1%,標普500和納指分別下跌8.9%和11.7%,抹去2018年全部漲幅。11月20日,美國股市再次出現斷崖式下跌,道指收於24465.64點,跌幅為2.21%;標準普爾500指數收於2641.89點,跌1.82%;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於6908.82點,跌1.70%。三大股指收盤均低於2018年第一個交易日的水平。12月24日,道指跌2.91%,報21792.2點,創近16月以來新低;標普500跌2.71%,報2351.1點,創20個月以來新低;納指跌2.21%,報6192.92點,創17個月以來新低,當天美股市值大跌約8500億美元。12月24日,美股連續第八個交易日下跌,在這之前的7天時間裡,美股市值大跌超過4.5萬億美元。在這一週裡,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均創下了2008年以來的最大單週跌幅,被稱為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股市最糟糕的一週。2018年12月,美國股市累計下跌近9.5%,為2011年9月歐元區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在美國股市大跌的帶領下,2018年世界股市普遍下跌,尤其是12月24日大跌後,日經指數225指數12月25日也收跌5%,自10月2日高點回落逾20%;日本東證指數收跌4.9%。日本股市已進入技術性熊市。與此同時,截止12月22日,歐洲斯托克 600指數當週下跌3%,創兩年新低;德國DAX 30指數週跌2.1%;英國富時100指數週跌 1.7%;據不完全統計,德國、意大利、愛爾蘭、奧地利股市已經進入熊市,英國和法國股指較年內高點回撤超15%,西班牙股指年內下跌19.6%。

七、俄羅斯的油價政策

從2016年底以來,俄羅斯一直是歐佩克-非歐佩克減產行動中的核心國家,承擔的減產規模為30萬桶/天,佔歐佩克-非歐佩克聯合減產規模160萬桶/天的18.75%。2018年6月23日第4屆歐佩克-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解決減產的限制之後,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就不斷增加,2018年第3季度,俄羅斯的石油產量達到1165萬桶/天,為蘇聯以來的最高石油產量。

今年以來,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了多次有關石油價格的講話。5月25日,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期間,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60美元/桶的油價是平衡的價格。7月16日,普京與特朗普在赫爾辛基舉行首腦會談後,普京公開表示,俄羅斯將與美國共同監管世界油氣市場,不希望看到油價過高。11月28日,普京表示,俄方對60美元的油價感到滿意,是公平且很好的。

據俄羅斯聯邦海關局的數據,2018年1-10月俄羅斯出口石油2.134億噸,同比下降0.1%,但出口石油總值1065.9億美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增長38.6%。1-10月俄羅斯出口液化天然氣33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0.7%;天然氣出口量為1836億立方米,增長7%。1 -10月俄羅斯液化天然氣出口收入達到46億美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83.3%;天然氣出口收入399億美元,增長30.9%。2018年前10個月俄羅斯貿易順差為1708億美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65.5%。商品出口額為3689億美元,增長28.2%。

2018年12月26日,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表示,2018年底的油價下跌幾乎不會打擾我們,因為俄羅斯的預算基於每桶42美元。正是得益於石油價格的大漲,2018年,俄羅斯首次出現預算盈餘,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5%,將為國家財富基金增資4.2萬億盧布(約614億美元),2019年初這一金額將達到6.4-6.5萬億盧布(約935.6億至950.1億美元),2018年俄外匯儲備將增加到4600億美元。

2018年12月25日,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在接受俄羅斯《生意人報》採訪時表示,在歐佩克聯合減產的兩年時間內,俄羅斯多掙了最少1200億美元。

八、特朗普推文與油價

有市場人士戲稱,2018年最大的原油交易員,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主要手段是通過推特,發文打壓油價。

2018年4月20日,特朗普發推特,指責歐佩克,認為油價被人為炒高,不是好事也不可接受。6月13日,特朗普發推特,稱油價太高了,歐佩克又在忙了,不是好事。6月22日,就在歐佩克第174屆部長級會議期間,特朗普發推特,希望歐佩克增產,讓油價降下來。7月4日,美國國慶當日,特朗普發推特,稱歐佩克是壟斷組織,不幫忙緩解油價,而美國為保護其很多成員國花了很多的錢,馬上降價。

2018年11月12日,特朗普發推文,稱“希望沙特阿拉伯和OPEC不會削減原油產量,按市場供應,油價應該低很多!”

2018年11月21日,油價大幅下跌之後,特朗普又發推文,“油價下跌,很棒!就像給美國和全世界大減稅。油價從82美元下降到54美元,感謝沙特,但可以再低一些。”11月23日,特朗普在推文中直接將油價下跌攬功到自己身上,“因為我如此賣力推動油價下降,所以有更多的人開車,導致整個國家產生了交通擁堵。對不起大家!”

就在歐佩克和非歐佩克舉行年度會議之時,12月5日,特朗普又發推文,明確提出“希望OPEC能夠保持當前水平的石油供應,不限產。世界不希望看到油價高企,也不需要高油價!”

2019年1月1日新年之際,特朗普連發了兩條推文,在第一條推文裡,稱汽油價格很低,預計今年還會下跌,這太好了!在第二條推文裡,稱你們以為汽油價格如此之低,而且還在下跌,只是運氣好嗎?低油價就像又一次減稅!這一條推文顯得有點沾沾自喜,似乎在說明這一切的結果,是特朗普自己的功勞。

油市2018覆盤並2019前瞻系列之七——影響2018年石油形勢重大事件

油市2018覆盤並2019前瞻系列之七——影響2018年石油形勢重大事件

九、突發事件

2018年發生與石油有關的最著名突發事件,應該是法國的“黃馬甲運動”。從2018年11月17日開始,因不滿政府增加燃油稅,大量法國民眾持續走上巴黎等街頭進行抗議,凱旋門遭到破壞,演變成嚴重的暴力事件,引發了社會動盪,被稱為“50年以來最大的暴亂”。上街的民眾身著黃色馬甲,因此這場抗議被稱為“黃馬甲”運動。目前法國人主要的常用燃料是柴油,在過去的一年中上漲了23%,目前的價格為1.51歐元/升(約合人民幣11.9元/升),是18年來的最高價。黃馬甲運動的導火索,是法國政府計劃從2019年1月1日開始,對汽柴油分別徵收3.9%和7.6%的碳稅,法國的汽柴油還要上漲2.9歐分和6.5歐分。12月4日,法國總理菲利普宣佈,凍結三項應該從明年1月1日起生效的稅收。在沒有與各方進行討論的情況下,不會實行這些稅收。

油市2018覆盤並2019前瞻系列之七——影響2018年石油形勢重大事件

2018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敘利亞發動了多次大大小小的空襲行動,其中最為著名的、也是影響最大的是2018年4月14日,美國、英國、法國宣佈因化學武器問題,對敘利亞發動打擊,共發射了105枚巡航導彈,打擊了敘利亞三處目標。

與以往年份不同的是,2018年到目前為止,尚未發展重大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等事件,尤其是今年美國墨西哥灣地區沒有發生嚴重的颶風,國際石油市場的正常運轉未受影響。

免責聲明:本人撰寫和發表的文章,僅是個人研究心得,不代表任何組織和單位,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