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跟跑”轉向“並跑”再到“領跑” 科技創新為中國經濟結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並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和力度,重塑人類社會的發展圖景。因此,能否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將深刻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而新時期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一大新內涵,就是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帶來的新機遇。因此,站在新科技革命的風口,我們需要實現對前沿性技術從“跟跑”轉向“並跑”再到“領跑”的三階梯突破,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引領全球發展的新興產業體系。

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構建起了全球最齊全的工業門類,以及這些門類之後的科技創新體系。正因為如此,無論來自國內還是國外,我們總能在中國經濟中看到科技革命的技術種子在大多數領域落地生根和繁榮成長。

在中國,新科技革命孕育了新產業,改變著經濟發展格局。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加速向各個產業滲透,產業邊界日漸模糊,新的經濟形態和產業門類不斷湧現,而新舊產業的加速更迭,也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和新引擎。

創新引擎釋放澎湃動力

繼2018年12月25日杭黃高鐵、哈牡高鐵相繼開通後,2018年12月26日濟青高鐵、青鹽鐵路也正式開通,中國高鐵通過密集開通數條新線路,為2018年獻上“收官大禮”。

滿載創新動能的中國列車,正引領中國發展駛入更廣闊天地。

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20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國家鐵道試驗中心開幕的中國鐵路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復興號”新型動車家族首次亮相引發關注。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一列列先進高鐵動車組、檢測車和大功率機車一字排開、氣勢恢宏,彰顯了大國重器的嶄新形象。

高鐵先行,創新不止。這正是中國經濟爬坡過坎轉型路上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動寫照。

置身空前複雜的國內外環境,2018年中國經濟依然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其中11月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和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同比增長10.8%和8.6%,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5.4個百分點和3.2個百分點;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網絡銷售等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依然保持較快增長。

世界科技創新的舞臺上,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步伐依然堅定,在邁向創新型國家征程上交出一份新的“成績單”:

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一年來,中國科技創新有了更大知名度: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創建出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探月工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正式交付使用、北斗系統進入了全球組網密集發射期、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行……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成果,孕育未來發展的新動能。

一年來,中國科技創新有了更高“含金量”: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湧現;科技創新重大工程項目穩步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有序推進,2018年我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位列第17位;“寬帶中國”戰略深入實施,4G用戶超過11億人,5G技術試驗加快推進。

一年來,更多的中國科技創新 “飛入尋常百姓家”:運用科技創新解決糧食增產、節能減排、氣候變化、應急救災、傳染病防治等重大民生問題;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深入開展,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信息惠民、平臺經濟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和民眾獲得感……科技發展為百姓幸福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核心突圍破解發展短板

“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健全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力度”……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如何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明確部署。

我國擁有全球門類最齊全的產業體系和配套網絡,其中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我國許多產品仍處在價值鏈的中低端,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仍然受制於人。

一個國家的創新發展道路是漫長的,但關鍵之處還要靠自己闖關。

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攻堅克難的路上,需要我們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提升產業鏈水平,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不停揮舞機械手的智能化機器人、在生產線和倉庫來回穿梭的智能AGV小車、自動識別料箱的自動化立體倉庫、十萬級潔淨環境下的恆溫恆溼壓測中心……走進位於濟南孫村產業園的浪潮信息化高端裝備智能工廠,眼前的現代化車間讓人耳目一新。

這是我國服務器領域第一條信息化高端裝備智能生產線,彌補了信息化高端裝備智能製造領域的空白,也是新時代中國製造藉助數字化、信息化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探索。

“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一定是不同產業鏈之間的競爭。”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說,信息技術將成為現代企業運營和管理的重要支撐。

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攻堅克難的路上,同樣需要加大基礎科學研究短板投入,加快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

為了助推高質量發展,浙江省政府近日決定未來五年將投入200多億元財政資金,實施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工程。

實施15個以上重大科技專項,在信息通信、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高端裝備製造等前沿領域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100項左右國際先進的標誌性科技成果,培育100家左右具有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浙江省政府發佈的《關於全面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亮出該省面向未來的科技攻關路線圖。

從世界工廠到世界級創新平臺,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永不停歇的中國科技創新正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迎難而上,再創輝煌。

改革創新決勝未來發展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動力引擎,那麼改革就是點燃這一引擎的火炬。

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當加快速度變為加快轉型,當擴張規模變為提質增效,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下,中國亟須建立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

40年來,中國科技體制改革圍繞國家發展戰略需求,不斷健全國家創新體系,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圍繞人才這個根本要素持續發力;堅持問題導向,以改革為科技創新打破束縛、掃清障礙;堅持開放合作,積極學習借鑑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

新的征程上,科技創新關鍵要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闖關突圍,助推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

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首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不動搖,未來科技創新要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其次,我們正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破機制束縛釋放更大人才紅利。

科技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8.47%,科技人力資源超過8000萬人,研發人員數量約佔全球30%,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的數量居世界第三。如何充分激發這些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成為改革的重中之重。

從增加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到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的改革意見……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改革舉措為科研人員持續鬆綁加油。

另外,我們也在擴大對外開放,在世界舞臺上共享創新成果。

儘管面對經濟全球化的逆流,但加強全球科技合作依然是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心聲。

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十九大報告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改革關乎國運,創新決勝未來。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伴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滾滾潮流,創新發展的第一動力必將牽引中國巨輪乘風破浪,向著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強國目標奮力前進。

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