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興化田園鄉村——碧水東羅,遊客盈門

近日,2018長三角全域旅遊目的地尋訪活動在江蘇興化舉行,同時,由興化市政府和萬科聯手打造的特色田園鄉村項目——碧水東羅,遊客盈門。在打造全域旅遊目的地的征程中,興化不斷地提高旅遊服務質量,正逐步走向品質化、品牌化、特色化,讓越來越多的遊客對興化一見鍾情,再見傾心。

走進興化田園鄉村——碧水東羅,遊客盈門

高站位巧謀劃 織就春風十里

2016年2月,興化成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之一,這不僅是興化開創旅遊格局的新起點,更為興化探索實踐生態經濟新跨越、豐富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路徑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乘著發展全域旅遊的潮湧之勢,彷彿一夜之間,興化旅遊以“黑馬之姿”進入發展“快車道”。

為推動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興化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長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抽調部門骨幹組建創建工作辦公室,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下設專項工作督導組,常態化辦公,落實每週工作例會制度,為打破“小馬拉大車”的瓶頸,興化市委、市政府建立14個重點旅遊項目市領導掛鉤督辦服務機制,強化國有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融資平臺建設,將旅遊巡回法庭、旅遊警察、旅遊市場監管分局設為常設機構,努力打造“1+3”旅遊綜合管理體系。

在編制“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時,興化把旅遊業發展作為全市戰略性主導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來優先發展、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為了把這一戰略佈局落到實處,聘請北京國內頂級旅遊規劃編制院所組成的專門團隊開展深度調研,編制並評審通過了《興化市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以規劃統領興化旅遊產業發展和全域旅遊的創建工作。按照“全域興化、如詩如畫”、“城鄉皆旅遊、旅遊即生活”的理念,加強與土地利用、城鄉統籌、生態保護、田園鄉村建設等相關規劃的有機銜接,相互融合。堅持把概念性、總體性規劃深化為可操作、可實施的詳細規劃乃至核心景區、重點旅遊項目的單體設計,真正發揮規劃引領的指導性作用,引領興化全域旅遊的發展。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依託“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垛田生態系統,著力構建多元化的投資格局與完整的旅遊產業體系,到2018年底,興化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2家,國家3A級旅遊景區4家,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1家,省級自駕遊基地2家,省星級鄉村旅遊點13家。連續成功舉辦千垛菜花旅遊節、品蟹賞菊旅遊季,與萬畝荷塘荷花節、李中水上森林紅杉節共同構建了興化四季旅遊產品體系。

強基礎建體系 人生如若初見

全域旅遊目的地的打造,對於一座城市而言,不僅是風景吸引力的比拼,更是旅遊綜合服務品質的考量。

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是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依託和基礎。在創建全域旅遊目的地初始,興化就把旅遊綜合服務建設擺在重要一環。致力於旅遊設施更智慧,基礎設施建設更優化,旅遊交通環境更完善。

在興化市全域旅遊服務中心的智慧旅遊中心的顯示屏上,各景區實時場景和遊客狀況盡顯眼前,該平臺涵蓋大數據中心、監控中心、預警中心和輿情中心四大智慧旅遊功能,已經獲評江蘇省智慧旅遊示範項目。

以“城市會客廳”為目標,興化市高標準推進全域旅遊集散中心建設。加大廁所革命工作推進力度,對旅遊景區、城區重要幹道全面實施旅遊廁所改造,2018年,興化市共新建驗收A級廁所36座,其中3A級旅遊廁所6座,並在達標的停車場、公共廁所以及全市各重要節點設置全域旅遊標識牌。

“十三五”期間,興化市計劃投資170億元打造全域旅遊交通體系,目前已建成菜花大道、徐馬荒水上森林連接線、主城區直達西北部旅遊景區連接線,新建和改造興泰高速、英武大道、興泰公路、351省道。全面完成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建成100公里一級公路標準的環城旅遊風景廊道,投入近3億元做好綠化美化、驛站小品等文章,讓“交通線”成為“風景線”,“風景線”串起“精品點”。啟動“一號水路”建設,開闢水上暢遊興化的特色旅遊線路,完成城市公共自行車和慢行系統建設,充分展現水鄉水路陸路的獨特魅力。

慢下來住一晚 體驗這邊獨好

“綠樹成蔭、花香草綠、空氣清新、亮麗整潔。”這是尋訪團成員對興化的普遍印象。

的確,生態是興化最好的寶貝、最大的優勢和最強的王牌。

但是,大美興化景萬千。到興化旅遊“遊什麼”、“看什麼”?如何讓遊客在興化“慢下來”、“住一晚”,是興化全域旅遊創建的重要議題。

為此,興化市積極發展生態經濟,把旅遊業作為主導產業,作為圍繞生態打造產業鏈,推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重要抓手,對各項生態指標逐一列出整治方案,全面提升興化生態水平,全力打造生態品牌,將興化建成江蘇省的大公園、大農場、大溼地、大氧吧。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設之路,有力打造全省生態經濟區樣板,形成全域旅遊創建工作的示範引領。

興化市東羅村是江蘇省首批45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之一,毗鄰全國最美油菜花海——千垛菜花景區。去年7月,興化市政府、萬科和東羅村通過“政府+社會資本+村集體”的創新合作模式,開了社會工商資本引領鄉村振興戰略的先河。建設中,該村充分依託千垛菜花景區特色旅遊資源,大力引導傳統農業轉型,做足“生態+”文章,讓一個“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碧水東羅躍然眼前。

走進興化田園鄉村——碧水東羅,遊客盈門

碧水東羅

在開展特色鄉村建設的同時,興化市積極探索生態經濟新路徑,以“旅遊+”為主抓手,積極推動旅遊與農業、工業、文化、大健康等融合發展。如今,千垛果園、龍香芋產業園等一批新型旅遊產業模式如雨後春筍;大地藍絹紡有限公司入選省級工業旅遊示範點;板橋藝術節、施耐庵文學節、農民豐收節等活動好評如潮,國家級非遺竹泓木船享譽海內外;李中水上森林醫養綜合體成為旅遊產業延伸的成功範例。千垛菜花旅遊節、萬畝荷塘荷花節、品蟹賞菊旅遊季和水上森林紅杉節讓興化四季有景,碧水東羅二十四節氣耘朵民宿、水上森林小木屋非標住宿讓遊客可以住得下來,慢慢體驗鄉愁……

走進興化田園鄉村——碧水東羅,遊客盈門

春:垛田花海


走進興化田園鄉村——碧水東羅,遊客盈門

夏:萬畝荷塘


走進興化田園鄉村——碧水東羅,遊客盈門

秋:萬壽菊花海


走進興化田園鄉村——碧水東羅,遊客盈門

冬:李中水上森林

持久紮實的創建活動讓興化全域旅遊特色日益凸顯,興化的城市名片,也通過連續多年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旅遊專題推介活動廣為傳播。並且,入選了“全國十大鄉村旅遊目的地”、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綜合發展實力十強縣、2017長三角自駕遊十強城市。

今天的興化,可以春賞花,夏品荷,秋吃蟹,冬踏雪;今天的興化,有承載百年人文理想的板橋故里,有留住鄉愁的金東門老街,有跨越傳統與現代的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端午龍舟賽……

“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畫中”的興化,讓越來越多的遊客一眼愛上這座城。(李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