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 、罵人、情緒暴躁不安,不良行為後真正原因,別錯過!

崽崽4歲時,小編晚上趕著準備教案,早上又要趕著看自己班孩子早自習,幾乎沒精力關注他,週一早上,就聽到學生告訴小編:"老師,哈哈打人啦,我沒惹他,從他身邊走過,他就打我!"

孩子打人 、罵人、情緒暴躁不安,不良行為後真正原因,別錯過!

孩子打人

我心裡一陣吃驚與著急,小編的孩子從不打人的,怎麼突然打人啦? 小編走到他的面前,只見他一臉不開心,眼睛裡透著驚恐,小嘴巴抽搐著,小編一陣心疼,孩子打人一定有他背後的原因,小編深深知道,這陣子工作太忙,孩子又沒有別人帶,校車接回學校,就和小編在一起了。此刻他的幼小的心裡因為缺少愛的滋潤,此刻他的內心一定很痛苦。小編一陣內疚,趕忙過去,抱住他說:"寶寶,媽媽很愛你,這陣子媽媽實在太忙了,沒時間關心你,請你原諒媽媽,媽媽一定多擠出時間陪陪你,但是,你不要打人了,好嗎?打人是不禮貌的行為!",

孩子打人 、罵人、情緒暴躁不安,不良行為後真正原因,別錯過!

媽媽關愛孩子

他點了點頭,小編又親了親他,之後兩天,在小編愛的關注下,他果然沒有攻擊行為了。小編很欣慰。

龍應臺說過,父母和食物一樣,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一旦孩子長到青春期,過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關鍵期,這時,父母再怎麼努力,也很難提供實質性的影響。就如一根竹子,幼年時期,很容易就能夠將它掰直,如果竹子長大了,再掰直,就很難了。

孩子打人 、罵人、情緒暴躁不安,不良行為後真正原因,別錯過!

父母多陪陪孩子

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做父母的有效期,珍惜和孩子共處的美好時光。並且養育一個出色的孩子是父母晚年幸福的基石。

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原因

一、缺少愛,想用打人等不良行為吸引別人的關注。

如果沒有父母愛的滋潤,孩子的心理會充滿黑暗,痛苦,他的行為就是要發洩自己的痛苦, 以此吸引他在乎的人關注。小編的孩子沒有得到媽媽的關愛就打人,這種不良行為就是為了得到他在乎的人媽媽的關注。

孩子打人 、罵人、情緒暴躁不安,不良行為後真正原因,別錯過!

孩子缺少關愛,哭泣

二、環境的變化,給孩子帶來了心理壓力。孩子到了一個新環境裡,就想試探一下大家是否真正接納自己,看看大家對他的態度,有的時候他就想到打人,拿別人心愛的東西的這個方法。

三、要用打人等不良行為,證明自己的力量,讓別人承認自己的力量。

有個朋友的孩子軒軒,就是在學校裡面喜歡打人,當著老師,揹著老師都喜歡打人。老師,媽媽都給他說了很多次,教育他不要打人,都沒有效果。

孩子打人 、罵人、情緒暴躁不安,不良行為後真正原因,別錯過!

孩子不良行為 後面必有其心理需求

孩子不良行為的背後必然有他的心理需要,不僅是老師,需要熟悉孩子的心理,作為家長,其實也應該懂點心理知識,分析孩子不良行為的背後真實原因,俗話說:有果必有因,只有瞭解了原因,處理好這個不良行為的因,這才能真正解決掉孩子的不良行為的果。

父母該如何處理好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應該分析各種不良行為的心理,對症下藥!

孩子打人 、罵人、情緒暴躁不安,不良行為後真正原因,別錯過!

父母該正確處理孩子不良行為

1. 對於因為缺少愛,想用打人來吸引別人的關注的孩子,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滿足了孩子的內心的需求後,孩子的不良行為 自然會較快消除的。

2. 對於新環境裡面對於別人的試探,大家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友好和關注,並且父母也應該多關愛,教育孩子,讓他不要有狂暴躁,打人的不良行為。

孩子打人 、罵人、情緒暴躁不安,不良行為後真正原因,別錯過!

不要讓孩子哭泣

3. 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我們可以分析打人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然後有針對性地編一個故事,讓孩子從這個故事受到啟發。對於第三種因為環境變化,想要獲得別人認可力量的孩子。有個家長就想出了個辦法,給孩子編出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國王 ,他有個王子,一天,王國裡花草樹木全部凋謝了,天氣陰冷,萬物凋零,子民們都生病了,小王子想幫父母親解決這個問題,一路披荊斬棘,用寶劍砍斷所有障礙物,最後他遇到被鎖鏈鎖住的光明之神,用寶劍無論如何砍不斷那根項鍊,光明之神告訴他把寶劍插到鎖鏈中間試一試,鎖鏈真的斷了,光明之神拿回了寶劍:他的光明之杖,大地恢復生機,小王子與光明之神告別,走向了迴歸自己王國的路。這個故事家長給孩子講了兩次,孩子就不再主動打人。

孩子打人 、罵人、情緒暴躁不安,不良行為後真正原因,別錯過!

孩子開心,不打人,父母開心

每個孩子都有守護他的天使,那位天使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希望家長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時,首先請不要斥責孩子,應該要想想孩子不良行為後面的真實心理需求,凡事有原因,而且我們做孩子的朋友,引導者,在心理上必須孩子在一個水平線,不能在心理上用俯視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一切不良行為,恰恰相反,希望家長們注意在內心裡用平視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一切問題。這樣,會更能尊重孩子,我們更能夠找出原因,解決問題。你們是如何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為的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