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中的小仙女

油畫中的小仙女

在希臘羅馬神話裡,在山川水澤之中,秀木水泉之間,是精靈女神們的世界。這裡有許多如紛飛蝴蝶一般甜蜜可愛的仙女們,她們被稱為寧芙(Nymph)。

寧芙在希臘語中是新娘和少女的意思,她們是多姿多彩的自然化身。她們住在山林中、沼澤裡、水泉江河邊以及海洋深處。所以寧芙仙女們又有很多種,如水寧芙(Naiad)、樹寧芙(Dryad)、森林寧芙(Alseid)、山寧芙(Oread)和海寧芙(Nereid)等等。這些大自然的精靈,雖然不能永生,但卻能做到不老,是真正的青春女神,大多長得溫婉可人、靚麗活潑、美麗動人。她們是純潔善良的仙女,也是磨人的小妖精,她們對愛情懷著無限的憧憬。

聖潔的水寧芙

油畫中的小仙女

圖1-1 老盧卡斯•克拉納赫 :《泉邊仙女》,1518年,油畫,59X91釐米,德國萊比錫美術館

寧芙仙女是藝術家們最為喜愛的藝術主題之一,而且他們似乎特別青睞山林水泉邊的寧芙仙女。16世紀德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宮廷畫家老盧卡斯•克拉納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1472- 1553)就樂此不疲。他以躺在泉水邊的仙女為主題,持續創作了多幅泉邊仙女的畫作。第一幅《泉邊仙女》(圖1-1 Nymph at the source)創作於1518年。這幅畫作從構圖、色彩表現到背景描繪,很顯然受到威尼斯畫家喬爾喬內(Giorgione,1477—1510)的畫作《沉睡的維納斯》的影響。老克拉納赫借用了喬爾喬內的“斜倚女人體”的藝術形式和田園畫的背景表現,創作了自己第一幅《泉邊仙女》。在這幅油畫的左邊,已經出現了老克拉納赫泉邊仙女系列中最明顯的標誌,即拉丁文的箴言:“聖潔的泉水仙女在此安眠,請勿妨礙。”

油畫中的小仙女

圖1-2 老盧卡斯•克拉納赫 :《泉邊仙女》,油畫,1526-1530年,77X122釐米,西班牙馬德里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

老克拉納赫的第一幅泉邊仙女油畫,還沒有體現出他在神話題材方面的獨特風格。他於1526至1530年間創作的這幅《泉邊仙女》(圖1-2 Nymph at the source)則充分展現了老克拉納赫在神話題材方面成熟怪誕的藝術風格。這幅畫作充滿了中世紀哥特式藝術氣息,女神的身體稚拙變形,帶有禁慾主義色彩。老克拉納赫在神話題材方面的這種怪異扭曲的風格極為引人注目,因為他與馬丁·路德交誼甚厚,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他出於對德國新教的狂熱,為表現禁慾的主題而刻意為之。畫中的寧芙仙女躺在森林環繞的泉水邊,水邊的樹上掛著弓與箭袋,意味著這是打獵間隙的一次休憩場景,樹下有兩隻鵪鶉在覓食。拉丁文的箴言寫在了畫面的左上角,以點明繪畫的主題。由於有弓箭出現,有人認為這位泉邊仙女可能是獵神狄安娜的一位侍女。

油畫中的小仙女

圖1-3 老盧卡斯•克拉納赫 :《泉邊仙女》,油畫,約1537年,62.9 × 87.6釐米,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老克拉納赫的另一幅畫作《泉邊仙女》(圖1-3 Nymph at the source)創作於1537年左右。這幅畫作同樣具有中世紀藝術風格。畫中的仙女躺在水泉邊,樹上掛著弓箭,腳下有鵪鶉在覓食。與前面的畫作不同的是,這幅《泉邊仙女》少了自然的色彩,多了世俗的氣息。泉水明顯是人工雕琢的,水池看起來也不像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堆砌的。遠處的背景不再是山林,而是帶有哥特式風格的建築。

油畫中的小仙女

圖1-4 小盧卡斯•克拉納赫:《泉邊仙女》,油畫,1550年,40.5 × 28釐米,挪威國家美術館

老克拉納赫對泉邊仙女的喜愛也影響到他的兒子小盧卡斯·克拉納赫(Lucas Cranach the Younger ,1515–1586)。小克拉納赫長期在自己父親的畫室中工作,個性幾乎完全磨滅,只是延續了他父親的藝術風格,而且似乎還變得更加機械化。這幅《泉邊仙女》(圖1-4 Nymph at the source)被認為是小盧卡斯·克拉納赫的作品。這幅油畫有著老盧卡斯•克拉納赫的泉邊仙女系列所有的內容和形式要素,斜躺著的仙女、啄食的鵪鶉、掛著的弓箭、拉丁文箴言等,只不過畫作的背景略有不同。

秀美可愛的水寧芙

油畫中的小仙女

圖1-5 路易斯.裡卡多.費瑞羅:《寧芙仙女》,1892年,油畫,115.6 x 185.6釐米

由於時代背景的原因,克拉納赫家族的泉水仙女系列未免表現得過於古板和嚴肅。實際上,寧芙仙女們是活潑可愛,讓人心醉神迷的精靈。19世紀西班牙畫家路易斯·裡卡多·費瑞羅(Luis Ricardo Falero 1851-1896)創作的《寧芙仙女》(圖1—5)就顯得活潑可愛,而且有如出水芙蓉般秀美絕倫。費瑞羅早年在巴黎學習藝術、化學和機械工程,後選擇藝術作為職業並在倫敦定居,繪畫作品多為女性、神話和幻想題材。在這幅表現寧芙仙女的油畫中,美麗的金髮仙女在水中游泳,波光粼粼,美不勝收。

油畫中的小仙女

圖1-6 加斯頓•比西耶爾:《水寧芙》,約1900年,油畫

法國象徵主義畫家加斯頓·比西耶爾(Gaston Bussière,1862–1928),他曾就學於巴黎國家高等美術學院,是學院派畫家亞歷山大·卡巴內爾和象徵主義畫家夏凡納(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 ,1824— 1898))的學生,但他的藝術風格類似於古斯塔夫·莫羅,有一種較為豔麗和神秘的意境。在他的這幅《水寧芙》(圖1-6 Water nymph)油畫中,被鮮花環繞的少女坐在岸邊,帶著微微的笑容,凝視著遠方,似乎滿懷著對愛情的憧憬和希望。

油畫中的小仙女

圖1-7 萊頓:《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仙女》,油畫,1880年, 76.2×26.7釐米,墨西哥西蒙基金會

表現寧芙仙女最優美的一幅作品,我覺得是19世紀英國學院派畫家弗雷德裡克·萊頓(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的油畫《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仙女》(圖1-7 Crenaia, the Nymph of the Dargle)。萊頓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有聲望的學院派畫家,年輕時曾受過良好的古典文化教育,曾任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院長,因其在藝術上的貢獻而受封為男爵。萊頓受到希臘和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深刻影響,強調恢復拉斐爾以來的古典傳統,迴歸古希臘和羅馬古典藝術,畫風正統規範,素描手法嚴謹,用色大膽鮮豔,讓人印象深刻。在雷頓的生花妙筆之下,《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仙女》描繪了一位帶有希臘古典氣息的寧芙仙女的理想形象。這位水寧芙站在瀑布前方的沙灘上,身裹輕紗,羞澀動人,有著如水一般的溫柔。

油畫中的小仙女

圖1-8 萊頓:《燃燒的六月》,油畫,1895年,120.6 × 120.6 釐米,波多黎各彭斯藝術博物館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仙女》非常珍貴,因為這幅畫作與萊頓最有名的代表作《燃燒的六月》(圖1-8 Flaming June)是姊妹篇,是一對。這兩幅畫裡的模特都是同一個人,是萊頓的專用模特。如果說水寧芙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女神水樣的柔情,那麼《燃燒的六月》則讓我們感受到女神火紅的熱情。這幅畫作的創作角度非常獨特,模特躺在椅子上形成的身體曲線非常迷人,再加上格外豔麗的色彩,讓這幅作品顯得極為與眾不同。

有意思的是,在萊頓活躍的時代,1848年之後的英國畫壇上出現了一批反對古典學院派清規戒律的的畫家。這些被稱為拉斐爾前派的畫家與英國古典學院派大異其趣,他們希望描繪事物的本來面目,表現人的真情實感,要恢復的是拉斐爾之前率直表現自然和生活的古典藝術傳統,而不是像英國學院派那樣一切以拉斐爾為樣板去描繪一個理想的世界。平凡而真實是他們的行動準則。當然,拉斐爾前派不是要反對拉斐爾的藝術成就,而是要反對程式化的繪畫規範。他們的藝術宗旨可以概括為三點:第一,主張繪畫表現真摯的思想;第二,主張繪畫要研究自然對象,而不是首先學習學院派規範;第三,主張要發揮繪畫本身的表現力來表現事物,而不是通過構圖來表現。(朱伯雄主編:《世界美術·19世紀後半部》)

俏麗的樹寧芙

油畫中的小仙女

圖1-9 沃特豪斯:《樹寧芙》,約1893年,油畫,158 × 59.5釐米,英國普利茅斯城市博物館和藝術館

雖然如此,但拉斐爾前派在對自然對象和生活的研究創作上並不徹底,而是走向了表現文學故事、神話傳說和詩意的道路,帶有浪漫與神秘的色彩。而且,拉斐爾前派畫家在藝術風格上並不統一,不同的畫家有不同的特色。有的畫家,比如約翰·威廉·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 ,1849-1917),雖然也被稱為拉斐爾前派畫家,但其畫作中融合了理想化的古典浪漫的繪畫風格,所以也有藝術史家稱其為英國新古典主義者。他創作的女性形象,完全是一幅理想女神的形象,帶著淡淡的憂傷與優雅,如同15世紀波提切利筆下的維納斯美神一般。這尤其表現在沃特豪斯創作的寧芙仙女的形象上,1893年左右的這幅表現寧芙仙女的油畫《樹寧芙》(圖1-9 Hamadryad)中,一位俏麗的寧芙仙女從樹中站起,正入神地看著一位吹排蕭的小薩提爾。

俏鼻小嘴寧芙

油畫中的小仙女

圖1-10 約翰•威廉•沃特豪斯:《海拉斯和寧芙仙女》,1896年,油畫,98.2×163.3釐米,英國曼切斯特市美術館

沃特豪斯的寧芙仙女們具有典型的理想美的特點,她們差不多都是一個模子裡倒出來的,都是俏尖鼻、櫻桃小嘴,連梳的髮型都一樣。這實際上正體現了沃特豪斯這位畫家對理想美人形象的想象和刻畫。這種理想美,在沃特豪斯的另一幅名畫《海拉斯和水仙們》(圖1-10 Hylas and the Nymphs)中表現得尤為充分。這幅悽清冷豔的油畫,描繪的是心醉神迷的海拉斯(Hylas)被仙女們拉進水裡的故事。古希臘英雄赫拉克勒斯的朋友海拉斯(Hylas)因為生得美貌動人,結果被如花痴般的水寧芙們看上了:“當這美麗的青年走到泉水邊,圓月正發出燦爛的光輝。他持著罐伏在水邊,泉中的水仙看見了他,迷於他的美麗,因用左手擁抱著他,右手握著他的手臂,將他拖下水去。”(德·古斯塔夫·斯威布:《希臘神話和傳說》)只留下充滿悲傷的水罐在水面上晃來蕩去。這幅油畫人物眾多、構圖獨特,匯聚了古典主義創作手法和浪漫主義的詩情畫意,呈現出沃特豪斯所追求的那種超凡脫俗的朦朧意境。

理想的寧芙

油畫中的小仙女

圖1-11 布格羅:《寧芙仙女們》,1878年,油畫

這種對完美理想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樣體現在法國學院派古典主義畫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的作品中。布格羅也創作過一幅理想化的寧芙仙女們嬉戲和休息的作品。在這幅著名的《寧芙仙女們》(圖1-11 The Nymphaeum)的油畫中,居住在幽靜的山林水泉旁的仙女,有著美麗的面容和恬靜的可愛。布格羅對拉斐爾推崇備至,一如既往地用古典的方式創造出一個理想化的世界,他把所有的女性美都集中在了這些或坐或臥的仙女們身上。這些理想的美人,非人間所有的仙子,不僅有著美麗白皙的外表,而且散發出透亮的內在光芒,給人一種美好和純潔的視覺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