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曾從中國搶走一幅名畫,價值連城,後來主動提出歸還,中國拒收了嗎?為什麼呢?

周億軒


題主所提的問題有誤。

在清朝末年,由於清朝孱弱,英國搶走了大量的中華文物,僅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和八國聯軍侵華,英國搶走的文物就不計其數。目前英國有中華文物超過2.3萬件之多,居各國盜搶中華文物之首。但是,英國從來沒有歸還給中國文物,也從來沒有歸還文物的意向。


我看了題主這個問題的其他回答,說在二戰時期,英國為了感謝民國遠征軍的貢獻,計劃把文物《女史箴圖》或一艘潛艇贈送給民國。當時正處於抗戰的緊張關頭,民國選擇了潛艇,而拒絕了《女史箴圖》。

對於這個說法,必須要強調一句,這完全是無中生有的說法,絕無此事!

首先看英國對於文物的態度,不管是偷的,還是搶的,英國從來沒有歸還給我們。在前幾年,法國曾計劃歸還從埃及搶走的一些文物,但是拒絕歸還我們任何文物;而英國比法國更甚,不僅拒絕歸還,還以時間太長為由,閉口不談盜搶的中華文物。現在回到國內的文物中,全部都是國人以鉅額資金在英國的文物拍賣中買回來的。現在的英國沒有歸還文物的意向,在民國的時候同樣也沒有!

再說英國贈送給民國潛艇的事。我查了史料,英國從來沒有贈送給民國潛艇。在二戰中,由於海軍實力差距懸殊,民國為了避免一些艦艇落入日本之手,還親手炸燬了很多艦艇,更談不上要保留潛艇了。事實上,抗戰中的民國是沒有潛艇的,在日本投降前都沒有!



日本投降以後,民國接收了日本大量的艦艇,盟國也以各種方式贈送給了民國很多艦艇。這個時候,民國是有潛艇了,但民國的潛艇不是英國贈送的。英國原計劃贈送給民國的是三艘巡洋艦,贈送的原因是英國為了回報二戰中在民國徵用的一些小船和民船。這三艘艦船,其中一艘已經給了民國,那就是重慶號,可是後來,重慶號起義了,剩下的兩艘,英國也就沒有再給。這就是英國贈送民國的所有記錄,其中絕無潛艇一事!更與文物的選擇沒有任何聯繫!

現在回過頭來看《女史箴圖》。《女史箴圖》是中華的瑰寶,由唐代大畫家顧愷之所畫。現在存世的《女史箴圖》是後來的臨摹品,原圖早已遺失。不過,臨摹品也異常珍貴,價值連城。

清朝末年,八國聯軍入京城的時候,英國的一名上尉約翰遜隨手順走了這幅名畫。1912年,約翰遜將《女史箴圖》以25英鎊的低價賣給了大英博物館。不過,當時的大英博物館也不識貨,聘用日本人,將《女史箴圖》以日本的裝裱方式,裁成了三截,並剪掉了歷史上各名家的題跋和鑑印,千古名畫從此被破壞了。

儘管如此,《女史箴圖》的價值還是無法破壞的。如今的英國已經識貨了,開始認識到《女史箴圖》的重要。所以,現在的《女史箴圖》,已經成為了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我們遺失文物的索取之路,是越來越遠了。

(女史箴圖 局部)


蘇綻


這幅名畫指的是《女史箴圖》,是東晉時傑出的繪畫大師顧愷之的畫作。這幅的畫作內容根據西晉張華撰寫的《女史箴》繪畫而成。也就是說《女史箴圖》是《女史箴》的插畫。



畫作淵源

東晉時期,著名的白痴皇帝司馬衷娶了一個毒婦賈南風。這個女人相貌醜陋而且生性善妒,也正是因為她的胡作非為導致了八王之亂,因此間接引起了五胡亂華的發生。

西晉文學家張華為了諷刺賈南風的胡作非為,同時也為了教育後宮女性,專門作了《女史箴》記載了很多後宮女性的賢良淑德事件。希望將來不要再發生後宮亂政的事件。



東晉時期顧愷之根據《女史箴》中所講述的內容,把其中的故事一一的畫了出來。因為原文共計十二段,所以顧愷之也畫了十二幅圖,由於年代久遠,所以現存於世的僅剩九幅。下面簡單說兩幅畫。

第一幅是馮媛擋熊;記錄了漢元帝在宮中看鬥獸時,突然一隻黑熊跨越護欄而出。這時馮婕妤挺身而出,不顧個人安危擋在了漢元帝前面。突出了馮婕妤的光輝形象。



第二幅為班姬辭輦;這一幅中有八個人抬著車輦,上面坐著漢成帝。漢成帝邀請班婕妤同乘車攆,但班婕妤為了避免皇帝沉溺女色,所以拒絕了同乘的要求,顯示了班婕妤的高風亮節。



畫作流向

《女史箴圖》是我國繪畫史上里程碑式的畫作,它將教育和審美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因此受到了歷朝歷代名家的追捧。

清朝乾隆年間《女史箴圖》進入清宮之中,但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被英國上尉約翰遜從故宮中盜走,從此這幅圖流落海外。

1902年,約翰遜回到英國後打算將這幅畫卷賣掉,於是進入了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知道這幅畫作的價值,所以當年用了25萬英鎊買了下來。



中國拒絕收回畫作

實際上並不是中國拒絕收回國寶,而是英國利用中國的軟肋迫使中國承認了《女史箴圖》留在英國的合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英國在歐洲戰場節節失利,因此亞洲地區的殖民地也岌岌可危。為了抗衡日本的入侵,英國請求中國政府支援他在亞洲的殖民地。於是中國遠征軍入緬甸作戰,解除了日本對緬甸的威脅。



英國為了感謝中國軍隊的支援,所以有意將《女史箴圖》贈還中國,但同時還給了中國另一個選擇,即贈送中國一艘潛艇。

兩樣東西二選一,面對這件事,雖然中國政府很想要回屬於我們自己的國寶,但無奈當時抗戰吃緊,為了增加一些勝利的希望,最終放棄了這件國寶。


我是越關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故宮文物珍藏悉數被搬運被毀,《女史箴圖》就在其中,《女史箴圖》原本藏於頤和園,當時英軍一位叫克勞倫斯的上尉軍官,趁宮內混亂,將《女史箴圖》盜走,以至於在英國克勞倫斯的後代稱,這個名畫是先輩在中國時救助的婦女所贈送。

由此可以看出,能想出這樣的說辭也算是奇葩,因為當時克勞倫斯並不知道這幅名畫的價值,於是去大英博物館鑑別,最後被大英博物館的管理員以25英鎊的價格購買,然而管理員也只知道《女史箴圖》的價值不菲,卻不知究竟有多珍貴,結果按照日本畫的方式進行裝裱,直接這幅名畫截成三段,使其出現了掉渣現象,不過好在總算保存起來,不然也就沒有以後主動歸還中國的一幕。

因為為何要歸還中國?中國拒收的原因是什麼?

1940年,日軍對東南亞地區的侵犯越來越猛烈,最後將矛頭直指英國殖民地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中國當時提出及早進入緬甸開始設防,但是遭到英軍的拒絕。1941年,中英才開始建立同盟,日軍開始進攻緬甸,英軍和日軍在緬甸激戰,因為英軍的拖拖拉拉,被日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直到我國遠征軍抵達緬甸,參與與日軍的戰鬥,最後沉重打擊了日軍在東南亞的囂張氣焰,也正因如此,英國為了感謝謝中國的幫助,決定增送中國兩件禮物,一是《女史箴圖》,二是一艘潛水艇,然而中國根據當時的情況,選擇了潛水艇,拒收了英國“歸還”的《女史箴圖》。

當時代表中方的是蔣介石,蔣介石為了鞏固自己的實力,自然選擇了潛水艇,不過這也是明智的選擇,畢竟在當時的環境下,有足夠的武器才是最好的自保方式。

也有說《女史箴圖》本來就是中國的,這樣收回來有失顏面,要等到自己實力強大時讓其他國家主動送回來。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不存在的,因為英國根本就沒有會還《女史箴圖》一說,更沒有讓中國二選一,迄今為止海峽兩岸的海軍從來沒有一艘潛艇是英國製造的。

《女史箴圖》究竟有多珍貴?一段一故事

《女史箴圖》為中國東晉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原作已經不知所蹤,現存唐代摹本,原本有12段,現如今只有9段,收藏於大英博物館。《女史箴圖》中主要描繪的是漢朝時期女範事蹟,一段一個故事,通過這幅畫,可以明確看出古代貴族婦女的嬌柔、矜持,還有當時婦女的儀態、服飾等多方面信息,還原了當時婦女所處時代的生活情境。

第一段是畫漢元帝率宮人幸虎圈看鬥獸,後宮佳麗美人在座;

第二段是畫班婕妤辭謝與漢成帝同輦的故事;

第三段畫的是一座崇山峻嶺,表現“崇猶塵積”;

第四段畫的是兩個婦女對鏡梳妝;

第五段畫一張懸掛有帷慢的床,床上夫妻二人坐著;

第六段畫的是夫妻二人並肩端坐,對面還有個婦女抱孩子;

第七段畫的是一男一女在行走;

第八段畫的是一個婦女端坐,低著頭作沉思狀;

第九段畫的是三個女子;

《女史箴圖》是審美畫的成功典範,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現如今《女史箴圖》在大英博物館每年都拿出來展覽,但是最多兩次,還要防止光照,以防褪色。


羽評郡主


英國從中國搶走的何止一副名畫!晚清中國,列強用大炮打開中國國門,搶佔中國資源,領土。八國聯軍進北京,圓明園被付之一炬。中華五千文明留下的無數珍稀文物,奇珍異寶寶也大批流失海外。令人痛惜......



要說主動歸還的,就是《女史箴圖》了。是東晉畫家顧愷之依據張華的《女史篇》畫的插圖性畫卷。也是中國最早的絹畫,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藝術價值不可估量。



據隋朝相關記載顯示,其最早收於朝廷內府是在南北朝時期梁內府。先後於唐貞觀年間收於唐內府、宋朝政和年間收於宋內府,明清皆有記載收於內府。慈禧時期存於頤和園。現存與英國大英博物館。



《女史箴圖》一直藏於皇家內府,或者名家之手。世人也不曾一睹其真面目。直到大英博物館首次展出該圖 ,國人才有機會一睹其風采。然而已在異國他鄉了。



據說八國聯軍進北京城 ,駐軍頤和園的一個英國中尉所盜取並帶回英國。這個中尉顯然沒有意識到她的價值,幾十英鎊賣與了大英博物館收藏。



二戰時期,中國是反法西斯同盟重要力量,為牽制日軍付出慘重代價。抗戰末期,國際援助依託“駝峰航線”和西南交通生命線源源不斷供給中國戰場。日軍為切斷中國生命線,進軍緬甸。中國熱血青年響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依然加入遠征軍 ,出征緬甸。幾十萬白骨埋於異國他鄉。粉碎了日軍的計劃。保護了英國在南亞的利益,也牽制了日軍。為太平洋戰場減輕壓力。英國為感謝中國做出的貢獻 ,答應歸還《女史箴圖》,同時也許諾中國武器援助。此時中國為了抗戰勝利 ,選擇了武器援助拒收了《女史箴圖》。也是一種無奈.....



希望日後祖國強大 ,《女史箴圖》可以回到祖國懷中!!!


大頭雨傘我都有


大英博物館是目前世界上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3萬多件,其中每一件都是意義重大,已經難以用準確的價值去衡量它了,只能說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

,對我們來說都是無比珍貴

中國歷史上的文物流失從鴉片戰爭之後就開始了,之後的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入侵,以及抗戰時期,據粗略估算,中國損失的文物高達一千六百萬件,這是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數字。

而這些流失的文物中,大多數在英、美、法、日的博物館中,其餘的少部分在其他國家的民間收藏中,畢竟近代我們遭受侵略時,有很多本國人為了生存把一些非常珍貴的文物以低廉的價格賣給其他國家的收藏家,殊不知金錢有價而文物無價。

不是每個人在亂世之中,都能像民國大收藏家張伯駒一樣,傾盡自己家產,甚至於被綁架勒索,也絕對不會把自己花大價錢買的國寶賣給其他人,即便多給多少倍的價格都不行,而他在抗戰勝利以後,把自己收藏的稀世珍寶全部無償捐給國家,這樣有著高尚愛國氣節的人,畢竟是少數。

晚清政府昏庸不堪,英國等其他列強紛紛挑滿清這個又大又軟的柿子捏,在捏完以後,不但能獲得實際的真金白銀,還能順手牽走很多珍貴的文物。目前在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文物的整個藝術類別,可以說非常全面地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青銅器、玉器、陶瓷、金飾,其中尤以字畫字帖最為珍貴。

目前,大英博物館長期陳列中國流失文物2000多件,他們被分列在10個藏室中,當然了,沒有得到特殊的許可,一般遊客是不被允許參觀的。而在這所有珍貴的藏品中,其中有一件名為《女史箴圖》唐代摹本,這副圖可以算的上中國美術史的開篇之作,是東晉時代的著名畫家顧愷之的巔峰之作,價值連城,目前是大英博物館的震館之寶。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的這一副是隋唐時期的摹本,由於顧愷之生活的時代太過久遠,現存的已經沒有真跡,即便如此,這個摹本也是世所罕見的藝術珍品,同樣價值連城。

關於《女史箴圖》的原畫創作過程有著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死後,晉惠帝繼位,而晉惠帝是歷史上典型的昏庸皇帝,還曾創造出“沒飯吃,怎麼不吃肉粥”的歷史典故。

當晉惠帝整天忙著吃喝玩樂的時候,朝中大權旁落到皇后賈氏之手,而賈氏也是不務正業,引起朝中大臣不滿。大臣張華在蒐集大量歷史上的先賢聖女的事蹟之後,寫了一本《女史箴》書,以示告誡。然後,東晉的顧愷之根據這本書,分段畫畫,來揭示書中的箴文含義,最終創作的作品就是《女史箴圖》

經過時代的變遷,顧愷之的真跡已經不再有,但隋唐時期的摹本的水平也與顧愷之不相上下,所以一直在往下傳襲。到了1900年,英法聯軍趁著火燒圓明園的時候,有一個叫基勇松的大尉將《女史箴圖》盜往英國,後來以低價25英鎊賣給了大英博物館。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日軍改變策略向英屬殖民地緬甸發起進攻,當時的英駐軍數量遠不及日軍,於是在美國、英國的催促下,國軍派一直精英部隊去協助英軍作戰。可以說,到緬甸就是為了救當地的英駐軍的。我們所熟知的戴安瀾就是因為營救英軍成功後,在返程期間遭遇頑強進攻,最終不幸殉國。

英軍為了感謝國軍在“冬瓜戰役”中為營救英軍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決定打算將《女史箴圖》還給中國,但是需要與贈送中國一艘潛艇二則一,作為答謝之禮。

要是你,你選擇什麼?估計大多數人會異口同聲地回答:“當然要潛艇了”。

因此,當年英國曾從中國搶走一幅名畫,價值連城,後來主動提出歸還,中國並不是拒收了,而是沒有選擇名畫也是實屬無奈,畢竟如果能都要的畫,誰也不希望中國的珍貴文物一直在國外存著。試想一下,假如你有幸去國外參加博物館展覽會,當你在國外見到了中國看不到而原本屬於中國的珍貴文物的時候,心中那五味雜陳的滋味任誰都不好受。



小小嬴政


題主說的這幅名畫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物畫,最早的絹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第一名,東晉畫家顧愷之所畫的《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

是的,是《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因為原畫已經失傳,雖然是摹本但這幅畫在中國乃至世界書畫史上的地位依舊非常高!

這幅《女史箴圖》現今存留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這個大英博物館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館,擁有全球各個地區800多萬件藏品,其藏品數量之豐富世界第一,其中珍藏的中國文物也是世界第一,很多中國重要文物甚至是孤品就在大英博物館。這幅《女史箴圖》就是大英博物館中國藏品中最珍貴的文物,堪稱中國館的鎮館之寶!

大家也不要奇怪,英國當年可是日不落帝國,全球殖民地多達三千多萬平方公里,英國人到處掠奪各殖民地資源,當然那些文物也不能倖免,而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飽受西方列強尤其是英國,法國的欺辱,很多珍貴文物就在這些戰亂中被他們搶走了,這幅《女史箴圖》就是八國聯軍侵華時被英軍一個大尉搶走了,後被大英博物館以25英鎊的價格買走。

之後《女史箴圖》就一直被珍藏在大英博物館中,直到現在。



但接下來的故事都是傳言,不必當真,既然題主問了,我也就說一下吧。

據說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入侵英國殖民地緬甸,中國在1942年組建遠征軍赴緬作戰,當時的國軍200師作為先頭部隊率先進入緬甸與日軍作戰,師長是抗日名將戴安瀾,戴安瀾率領200入緬後的第一戰就是“東瓜保衛戰”。此次保衛戰中,戴安瀾率領200師頑強的頂住了日軍的進攻,幫助被困的英軍順利撤退,也因此英國政府為了感謝中國軍隊的幫忙,便提出要把《女史箴圖》還給中國,但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英國也可以給中國提供一艘潛艇,而《女史箴圖》和潛艇只能選一樣!

要知道當時正值二戰最激烈的時期,中國最缺的就是武器,是人都會選潛艇,所以蔣介石毫不猶豫的選了潛艇,就這樣《女史箴圖》錯過了回家的最後機會。


但說實話,這些都是後人杜撰出來的野史趣聞罷了,因為中國可從來沒有擁有過英制潛艇,現在沒有,過去也沒有,所以關於上面的這些大家只當個故事聽聽就好了,不必當真。


鹹魚閒聊


二戰期間,英國為感謝中國遠征軍在緬甸解救英軍突破日軍包圍,提出《女史箴圖》與潛艇二選其一,最終國民政府選擇潛艇。

《女史箴圖》為東晉顧愷之的曠世之作,是對西晉文學家張華所撰《女史箴》的完美藝術再現。

女史為女官,箴為勸誡。西晉惠帝司馬衷荒於朝政,皇后賈氏獨攬大權,荒淫無誕,故而張華將歷代賢姬的事蹟撰寫成《女史箴》,以為鑑戒。

《女史箴圖》在八國聯軍侵華時,被英國一騎兵團上尉盜走,後被大英博物館收入。

由於缺乏相關的知識,大英博物館按照日本畫的方式對《女史箴圖》裝裱,由此裁剪掉明清時期文人的題跋,出現歷史斷層,甚為可惜。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政府為感謝中國遠征軍在緬甸解救英軍突破日軍包圍,提出《女史箴圖》或者潛艇作為答謝方式,最終國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接受了潛艇。

雖然《女史箴圖》價值連城,但在戰爭年代,潛艇的作用比《女史箴圖》更高;而且中國當時缺乏相關的文物保護知識,也許暫且放在大英博物館是更好的選擇。


五味社


搶走一幅?英國從1840年開始禍禍中國,前後將近一百年的時間,如果說英國就把勁用在了這一幅畫上,那不是吃飽了撐的嘛,一百年,光來回燒煤的錢都不是一筆小數目,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但如果說中華文化其實還是一個很虛的概念,中華文化的血和肉就是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字畫、青銅器物、玉石器等一切有形的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要說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這話是沒有誇大的,這些構成中華民族靈魂的東西,是無法用價值衡量的!

就是這些器物從清末開始一直到民國,流失海外的文物達千萬之數,這一過程充滿了血和淚,當然,對英國來說肯定充滿了欺負人的傲慢和偏見的快感,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珍藏著最多的中國流失海外文物。


其中之一就是題幹提到的寶貝――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這幅畫流失海外的背景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這副畫就被一個英國兵給弄走了,後來輾轉到了大英博物館。

至於說英國主動歸還給中國,這事倒是有,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英國當年那麼費心掏力的淘騰中國的好東西一樣,它能人模狗樣的給你還回來,這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實施南下戰略,在緬甸的英軍來不及撤退,被日軍來了個翁中捉鱉,堵在了仁安羌。

中國遠征軍在戴安瀾的率領下解救了七千多被包圍的英軍,英軍過意不去,說是要把《女史箴圖》還回來,但這是有條件的,那就是一艘潛艇和這個《女史箴圖》二選一,在當時的情況下,試想一下誰要是給槍給炮,不得雙手接著,關鍵是日軍進攻緬甸就是為了切斷中國獲取國際援助的通道,因此不是中方拒絕了英方的好意,是特定背景下做出了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歷史三日談


我是歷史伶俜者,你來問我來答

提到圓明園,那無疑是中國人永遠的痛,八個流氓破城門,打砸搶,圓明園消失殆盡,其中有很多珍貴的文物也跟著流到了海外,這裡面就包括著名的《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是東晉著名的書畫家顧愷之的書畫作品,是依照張華的《女史箴》一文所作的,全圖分為十二段,現存僅有九段。


“女史”是女官名,西晉惠帝不務正業,皇后獨攬社稷大權,荒淫無道,當時在朝中的大臣張華便收集了歷史上各代的賢姬而編寫成了《女史箴》,被當時奉為是警示名篇,西晉的書畫家顧愷之根據其內容而繪製了十二段的《女史箴圖》,被稱為是曠世奇作,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此畫是由《女史箴》改編而成的,但《女史箴圖》的傳民度要比《女史箴》要高上很多,這是因為顧愷之在歷史的地位要比其高上很多,換現在的話來說叫做“名人效應”。


《女史箴圖》輾轉多出,最後在乾隆時期被收到了宮裡,並傳到了慈禧這裡,在修築圓明園的時候,慈禧將此畫放到了圓明園內,後八國聯軍侵華,慈禧便裝而逃,此畫被英國的一名軍官盜走,當時為了攜帶方便,將其割成了兩半,現存於大英博物館,但由於保管不善,兩段的切口出出現了掉渣的現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遠征軍前往緬甸解救英軍,英國當時拿出來兩件禮物,分別是這幅《女史箴圖》還有一個潛艇,但只能二選一,當時由於潛艇在國難期間的實際作用要遠遠高於《女史箴圖》,所以當時沒有選擇此畫。



《女史箴圖》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但在抗戰年代,潛艇的實際作用要遠遠高於這幅畫的,而且當時中國國內動.蕩,缺乏相關的文武保護知識,所以其一直留在了大英博物館。


歷史伶俜者


這幅畫的指的是《女史簡圖》,為中國東晉顧愷之的創作,原作已經失傳了,現在存有的只是唐代摹本,原本是有12段的,但是因為東晉到現在時間已經太過久遠,12段也只剩下了9段,現在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作品主要表現了作者所處的時代的婦女生活的情景,當然還塑造了其他很多不同形象的宮廷婦女形象。



幾經輾轉

因為這幅畫具有很強的當代社會的象徵意義,同時也是出自名家之手,當然這畫就變得很有價值了,所以這幅畫的主人也是一再更換,最後原畫居然不知所在,最後就剩下了唐代的摹本,而後來這摹本被乾隆皇帝收藏,雖然價值不菲,但是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什麼有名的畫沒有見過,乾隆就不是很愛惜,但是這畫好歹也算是在皇宮中落腳了,不在被流傳到很多別的地方。




後來到了慈禧時期,其實很多事情都是繞不開慈禧的,畢竟那時候中國很多的字畫,古玩都是在那時候丟失的,當年就是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很多有價值的東西被帶走,帶不走的就被砸壞了,其中這幅畫的唐代摹本就是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丟失的,被一個英國軍官帶回了英國。被英國人帶回去之後就被這位軍官賣給當時的大英博物館。

並不是拒收

其實說到這個英國人主動歸還,還要感謝當時的中國遠征軍爭氣,不然根本得到當時英國人的認可,因為日本的野心,他的手已經伸到了東南亞,而當時的英國感受到了強大的壓力,於是請援中國,中國就出動了中國遠征軍,打的日本人一塌糊塗,而當時的統帥正是孫立人,被人稱之為東方的隆美爾,可想而知多麼厲害。



因為對於英國的幫助,所以英國想要答謝國民政府,就給了兩種方式讓我們自己的選擇,一是歸還當年拿走的《女史簡圖》唐代摹本,二是我們很希望得到的潛艇。我們就選擇了對我們發展更加有利的潛艇,其實就英國而言如果當時的國民政府選擇一的話相當於沒有任何的損失,想必當時的國民政府也是這樣想的,肯定選擇對自己更加有利,同時也對英國損失大一點的潛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