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開立醫療大剖析!

關鍵詞:彩超 內窺鏡

在講邁瑞醫療之前,給大家說一個號稱“小邁瑞”之稱的開立醫療,邁瑞和開立都是國產電子醫療器械領域做的不錯的企業,算是國產醫療器械進步的縮影。開立除了和邁瑞在彩超產品線有較大重疊,可以互相對比著看,而且在內窺鏡領域也開始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

和大家說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看開立醫療招股書,發現過去幾年利潤都是1億上下波動,甚至在13和15年利潤都出現了下滑。而且去看全球和中國彩超增速都在個位數,你會覺得這個企業是在一個穩態市場下,沒啥增長的公司。但就在在17年4月開立剛上市之後,發佈了一個高增長的業績預告,最後17Q1業績出來是收入/利潤增速都60%左右的高增長。從個位數增速到60%增速,這樣的數據差異背後有哪些基本面的變化,高增長是否可以延續——這些都是我當時願意花更多精力去研究這個企業和這個行業的原因。

投資小貼士

在新股上市後出現高增長要多留心,一般新股都是在上市之前撐著業績,上市後變臉。而一般上市後業績突然高增長,說明這種增長是攔也攔不住的發展態勢。畢竟剛上市,還沒到解禁期,公司是沒有任何動力做業績,那麼高增速就是實打實的業績好!

彩超

全球市場格局:全球大約70億美金左右市場規模,國外GPS以及日系的東芝、日立等廠商為主導,國內能夠拿得出手的基本就只有邁瑞和開立,份額分別只有5%和2%,還算是小弟。

股市分析:開立醫療大剖析!

國內市場格局:國內大約80億人民幣左右,格局和全球類似,GPS也佔主要份額,邁瑞和開立、汕超等本土企業在國內份額可能比全球範圍內要好一些。

股市分析:開立醫療大剖析!

注:上面圖表用的是天風醫藥鄭薇大報告中的圖

為什麼在增速不快的彩超行業,開立突然有了高增長?

從產品角度看,開立16年研發出了中高端彩超S50系列,這款是終端價格100萬以上的產品,可以對標的產品是邁瑞的DC8/R7系列,這個價格帶的產品屬於醫院最願意升級採購,並且企業利潤最為豐厚的細分品類。終端價更貴的產品,國產還研發不出來,醫院採購量也低;終端價更便宜的產品,已經完成了進口替代,並且低端產品競爭激烈,盈利能力差。我們可以參考邁瑞的崑崙系列研發出來後推動了自身彩超產品進入快速增長階段,而開立開發出了這個價格帶的產品也是開立高增長的重要原因。所以,個人理解就是在進口替代的關鍵價格帶,誰攻克了這類產品,就可以保持一段時間的高增長。

我們發現進口替代並不是平穩發生的,而是脈衝式,伴隨一代代產品而發展,黑白超→低端彩超→中高端→高端。開始的S50系列產品就是開立自身國產替代脈衝週期的開始。

從下面聯訊賣方大報告的圖中可以看出,國產頭部企業已經在銷量方面領先,說明低端產品的國產替代已經完成,而伴隨著產品低端向高端走,國產企業也會從銷售量份額提升轉變為銷售額份額提升。

股市分析:開立醫療大剖析!

所以,後續我們需要關注的是S50系列產品佔比,伴隨佔比持續提升,成為開立的銷售主力機型的時候,說明這一波動開立的國產替代進入尾聲。後續就看S60等更高端的系列產品的替代情況。

從採購角度看:我手裡沒有具體的數據,但國內醫療器械採購是走招標的,設備更新換代也是有自身週期性。雖然不知道開立的產品放量是否和這輪採購週期重疊,但至少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開立進入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目錄,而目錄之內的產品是醫院優先採購品種,所以開立的確受益醫院器械採購國產化的大趨勢;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分級診療的政策驅動下,基層採購動力比較強,而開立/邁瑞的高性價比也正合基層醫院的胃口,這也算是驅動力之一吧!

超聲產品線 小結:

對於開立的超聲產品線,我沒有更多信息去把握未來逐季度的發展節奏,只能放在產品進口替代,國內醫院採購大週期這樣的分析框架內來看,而開立未來的經營重心逐漸迴歸到國內(出口起家,但是17年國內銷售額已經比國外高),這樣的分析也能更有意義。總而言之,超聲的國內外市場足夠大,開立進行產品升級+GPS替代的空間也足夠大,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技術能力逐步提高,產品力逐步加強,邁瑞就在前面作為樣板,國產彩超是能夠做到20億以上規模的,而這個小目標就意味著開立銷售額翻倍增長。

內窺鏡

在研究開立之前,我知道醫療器械中內窺鏡是個大品類,但是沒想到是市場這麼大,全球300多億美金,國內也有200多億人民幣,畢竟以前國內沒有啥企業在這個領域形成競爭力,所我也關注的確不多。

股市分析:開立醫療大剖析!

注:上面圖表用的是天風醫藥鄭薇大報告中的圖

開立內窺鏡產品定位於軟鏡,而這個品類中最主要的玩家是奧林巴斯、富士、賓得等幾個日本企業。畢竟內窺鏡的關鍵就是鏡頭和傳感器,而日本這些企業光學領域的沉澱是很雄厚的!(在光學器件的另一個領域,也就是數碼相機領域,這幾個企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開立16年開發出了HD-500系列內窺軟鏡產品,依靠這個品種,18年內窺鏡業務銷售額可能過億,雖然不敢說這個品類未來一定能夠正面和奧林巴斯PK,但是至少是在軟鏡方面形成規模銷售的第一個國內企業。

開立內窺鏡業務後續發展,一方面要看現有HD-500的放量,另一方面看增量。硬鏡批文也快拿到了,同時併購了鏡下治療器具企業威爾遜,19年有1億的併購增量收入。

總體來看,內窺鏡領域的全系列產品線將是公司未來發展的另一個重點方向。

總結:

對於開立這類電子醫療器械企業,由於訂單分散,沒辦法從下游去更多驗證,主要是看進口替代浪潮之下,產品力提升帶來的業績增長。從現有產品線看,開立具備一定競爭力,這幾年的發展趨勢也印證了這一點,再往後就要看每年2個億研發砸下去,能夠研發出什麼新產品了!

而落實到股價方面,開立上市後幾個季度的業績起伏,也帶動了股價和估值的劇烈變化,17Q3以及18Q2/Q3增速趨緩就導致股價出現了較大回調,所以開立股票仍然處於季度業績關聯度很大的時期。(作者:userfiel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