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致富樹如今受冷落 滿地落果無人問 700歲古樹盼保護


11月9日,揚州市江都區喬梓村,一位村民懷抱一棵參天銀杏古樹,指著滿地落果,搖頭嘆息:這些昔日被鄉親稱做致富樹的銀杏樹,如今無人問津,田間地頭落果隨處可見,由於市場價格不高,人們不願收撿,有的開始黴爛、實在可惜。

村民懷抱的這棵參天古樹位於大橋鎮喬梓村,相傳是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所栽,歷經歲月滄桑,距今約700年。記者在現場看到,古樹周邊雜草叢生,四周被建築垃圾包圍,古樹枯枝、斷枝遍身,也沒有看到相關部門懸掛的古樹名木告示牌。

經測量,古銀杏樹樹圍約有6米,直徑1.6米,樹高目測30米左右。年老的村民告訴記者,之前古樹一邊是廟宇,一邊是學校,古樹空間很大,“長勢也很好,枝葉茂密,樹冠面積有100多平方米。”

目前這棵古銀杏,離地10米,開始有枝條,不過,有些枝條已經枯乾,樹皮也已脫落。村民介紹,近年來,古樹枝條特別不結實,枝條無論大小,大風一吹就斷了。曾有一根粗大枝條迎風而斷,把一間民房都砸塌了。

記者注意到,古銀杏有許多斷掉的小枝條,樹身至少有5個小洞口。村民曾經看到有蛇進出樹洞。因此他估計這棵樹內部已經腐爛。?查詢揚州古樹名木目錄後,記者發現就樹幹直徑而言,這棵古銀杏名列前茅,可以排到第三位。

說起銀杏樹,對生活在揚州江都區域內的人來說,並不陌生。每年的11月中旬,是這裡觀賞銀杏樹葉黃,品嚐銀杏鮮果美味的季節。記憶中,三十多年前,那時候的工人工資才幾百元的時候,銀杏果的價格卻高達40多塊錢一斤。鄉間流傳著:“家有一顆銀杏樹,足以養活一家人”的說法。甚至媒婆在給家有幾顆銀杏樹的男方牽線搭橋的時候,成功的幾率相對高些。那時候普通低收入家庭是難得品嚐到銀杏果的美味的。

為了發家致富,二十多年前在農村一度掀起了種植銀杏樹的熱潮,門前屋後,田間地頭到處都看到種植銀杏樹的蹤影,如今銀杏樹在江都區鄉村隨處可見。


當年種植的銀杏樹已經到了掛果高產期,因村民大量種植銀杏樹,導致銀杏果價格低廉,而當下的銀杏果市場價格一年比一年低。

一些農戶對滿樹的銀杏果是望果興嘆,採摘晾乾的銀杏果都賣不出相應的工錢,索性不去採摘,成熟的銀杏果隨風落地,村民任憑脫落無人問津。只有少數惜福的老人每年都會收撿些白果。

也有果農在銀杏樹林間套種農作物,以求得一份收入 。

有的人家索性將種植了20多年的銀杏樹鋸掉樹幹當柴火。

銀杏樹的果實俗稱白果,因此銀杏又名白果樹。銀杏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銀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後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稱作“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是樹中的老壽星,具有觀賞,經濟,藥用價值。

圖為農戶漂洗銀杏果 。

當地農戶用攪拌機去除銀杏果外皮漿衣。

採訪結束,一架飛機從上空飛過。據江都大橋鎮資料記載,解放後一段時期,這棵古銀杏就曾經作為飛機的航向目標。?據悉,銀杏是長壽樹種,一棵30米左右的百年大樹,它所製造的氧氣抵得上3000棵小樹。700歲銀杏需保護。朱柏霖 攝影報道 更多的凡人故事,請添加微信公眾號“照真達俗”(amtf-yz)並留言,讓我們一起用影像關注世界,溫暖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