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謹先生說:只要心裡住著賊,看誰都是“偷兒”

世界上最厲害的賊在哪?就住在每個人的心裡。所以才會有“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千古名言。

對此南懷瑾先生也說:“每天活在極度的忙碌緊張當中,只要能夠得到片刻的寧靜,就會覺得是很大的享受。但也不一定,有些人習慣於忙碌緊張的生活,一旦寧靜無事下來,反而覺得無比的寂寞,甚至自生悲哀之感。在人群社會中,這種人的比例,比愛好寧靜的人,至少超過三分之二以上。

南懷謹先生說:只要心裡住著賊,看誰都是“偷兒”

明朝正德年間,江西一帶出現大股匪亂,而被保舉為右僉都御史的王陽明便負責此次的剿匪工作。在進剿山賊之前,他曾寫信給弟子薛侃說:“馬上就要到山寨的大本營了,兩軍交戰沒什麼好擔心的,一幫匪徒還不是手到擒來。但是我之前提到過:‘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你們這些人要認真學習,把自己心中的賊寇都打敗,如此才能取得進步。”

南懷謹先生說:只要心裡住著賊,看誰都是“偷兒”

人心難靜,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心中賊。而靜不下來的具體原因則多種多樣,有時候是因為執著,有時候是因為貪婪,有時候是因為氣憤,有時候可能是因為仇恨。總之各種各樣。但是有句話說得好,叫“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對於正在為生活、為事業奔波的我們來說,向寬處行仍是生活至理。只有學會把心放寬,我們的道路才不會擁擠。然而,生活中卻總是有一些人在煎熬中痛苦不堪,在抱怨的漩渦中焦躁不安。

我們從小到大,和身邊的很多人一樣,生存在同樣的生活環境,接受著同樣的教育,面對著同樣的老師、同學,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最關鍵的因素就在於——心胸格局。凡事都往美好的一面看,生活也是美好的;心胸狹窄,凡事總是隻看到陰暗的、消極的一面,所以生活就每每不盡如人意。如果能把自己心中的賊擒住,就能讓自己的內心靜下來。只是,想讓自已習慣於雜亂的內心寧靜談何容易。

南懷謹先生說:只要心裡住著賊,看誰都是“偷兒”

對此,南懷瑾先生結合自己的經驗給出了一個不錯的建議,他說:“許多人學佛、學道、打坐、練功夫,有意要把心靜下來,這心怎麼能靜?有的兩腿盤起來,閉眉閉眼,不言不語,耍把戲一樣,這也可以,但不是真正靜的境界。這樣坐在那裡,心裡的亂想會更多,這不是真正的靜。所謂真正的靜,要有高度的修養,我們要想做到這一步修養,就先要認識自己的心理,思想是這樣不斷的過去,現在我們坐在這裡就可以做一個體會,我們對於前面過去的思想不理它,過去的已經過去了。

南懷謹先生說:只要心裡住著賊,看誰都是“偷兒”

“譬如我們所有的痛苦煩惱在哪裡?我們往往知道是無法挽回的,但硬是想要把它拉回來。所謂後悔,就是已經過去了的,想把它抓回來。對於未來的,又何必去想它?假使能夠不去想它,心理上永遠保持這份寧靜,心理就健康了,生理也自然健康了,這是必然的醫學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