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平庸,只是因為你有一個平庸的朋友圈!

你的平庸,只是因為你有一個平庸的朋友圈!

文|奧列格的麵包

來源|公號:不只是閱讀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路,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和勤懇的人在一路,你不會怠惰;

和踴躍的人在一路,你不會低沉;

與智者同業,你會與眾不同;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頂峰。

假如你想聰慧,那你就要和聰慧的人在一起,你才會加倍睿智;

假如你想變得優秀,那你就要和優良的人在一起,你才會出類拔萃。

讀好書,交高人,乃人生兩大幸事。

以是孔子曰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記得小時候剛看《射鵰英雄傳》,最開始覺得丘處機很厲害,武功是全真七子之首,一個人可以單挑江南七怪。

可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輪番上場後,就覺得丘處機不堪一擊。在這些一流高手面前,他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甚至連梅超風這樣的二流高手都搞不定。

再後來,他的晚輩郭靖,晚輩的晚輩楊過,武功一個接一個超過了他,他卻幾乎原地踏步。

是全真教的武學太差嗎?可他的師父王重陽武功天下第一,師叔周伯通也是五絕級別的高手,全真教的武學造詣獨步武林。

是丘處機的資質太差嗎?郭靖的資質比丘處機差得多,卻依然成為了冠絕武林的一代大俠。

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丘處機長期生活在一個平庸的集體裡。

自從王重陽去世、周伯通出走後,丘處機就成為了集體裡武功最高的人。在一群學藝不精的師弟師妹徒子徒孫的襯托下,他穩坐全教第一的交椅,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自然也沒了苦練武功的動力。

反觀郭靖,他資質魯鈍,起點也很低,卻一路上不斷向更強的高手學習,從江南七怪,到全真七子,最後還受到五絕的親自指點,他的武功修為也突飛猛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的朋友圈的層次,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你自己的人生。

經常和五絕一起切磋的郭靖,終於成為絕頂高手;成天和豬隊友混在一起的丘處機,只能永遠屈居二流。

一直呆在低層次的圈子裡,就像溫水煮青蛙,看似風光無限,實則在不斷退化;

只有主動進入更高層次的圈子,與更多的高手接觸,才能認識到自己的差距,看到更廣闊的天地,成為更好的自己。

你的平庸,只是因為你有一個平庸的朋友圈!

重要的是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曾國藩曾說,平生之成敗,皆關乎同夥之賢否。曾國藩還有一個八交九不交的準則,總結起來就是交有德者,闊別君子。

曾國藩的同夥圈,正如他本身所說,每一個人都有本身的優點,都有值得他學習的地方。

在修身方面,有唐鑑、倭仁等人;在研究經書方面,有吳子序、邵惠西等人;在藝術發明方面,則有何紹基。每一個人都身懷絕技,都值得曾國藩進修。

另外,這些人還有一個配合的特色,那就是都心胸洪志,都不甘心一輩子平平淡庸、湊數其間。他們的奮進精力,對付曾國藩來講,是一種極大的鼓動。

在曾國藩的同夥圈中,幾乎沒有遠遜於他,並且長進心不強的人。曾國藩不只請求本身闊別那些才能不強並且慄六庸才的人,並且請求他的弟弟們也做到這一點。

你和誰在一起,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曾國藩否決弟弟們去衡陽唸書,其主要的緣故原由就是那邊損友太多,唸書的風尚很欠好。

曾國藩覺得,在衡陽唸書的門生,大多慄六庸才,沒有高遠的抱負,唸書不長進,愛好浪蕩。弟弟們假如受他們的影響,也將變得俗氣不勝,以是,他果斷否決弟弟們去衡陽唸書。

事實證明,曾國藩的這一看法是準確的。服從曾國藩的奉勸,前去省垣長沙唸書的曾國華、曾國荃,在羅澤南等良師益友的幫扶下,提高異常之快。

大膽的走出舒適區

以前讀過一個寓言故事:

一個獵人在野外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裡。

後來這隻鷹漸漸長大,獵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它已經變得和雞一樣,只知道吃喝拉撒睡,翅膀完全退化,根本不知道怎麼飛了。

生活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直吃老本,遲早會把自己的優勢消磨殆盡。

如果大膽走出舒適區,也許一開始會辛苦、會失落,但時間長了,絕對會讓你脫胎換骨。

著名主持人歐陽夏丹曾是上海臺的當家花旦,在上海有房有車,備受上級重視。

後來,她遇到一個可以進央視的機會。

她當時很猶豫,可老師跟她說:“如果你想要安逸的生活,那就留在上海;如果你想挑戰自己,想看看自己有多少未知的潛力,那就去北京。”

就這樣,歐陽夏丹毅然辭職去當了一名北漂。

剛去北京時,她只是央視的“臨時工”,連門禁卡都沒有。她住著沒有暖氣的老式居民房,氣候不適應,飲食吃不慣,身邊也沒個人照應。

更要命的是,北京的工作強度比上海高很多,她總是跟不上搭檔的播報節奏。

剛去的幾個月,歐陽夏丹常常下了班就去醫院打吊針。她曾自嘲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圈,我把它奉獻給《第一時間》。”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央視這樣資源豐富、競爭激烈的大平臺裡,歐陽夏丹的才華也被不斷激發出來。

在與許多頂尖同行的較量中,她的能力和知名度日益提升,最後成功登上《新聞聯播》,成為新一代“國臉”。

曾在網上看過一段話,深以為然:

環境中的舒適區,心理上的舒適區,還有習慣的舒適區,正如一個又一個的豬圈,一旦落進去,看似蠻舒服的,有吃有喝有爛泥打滾——但你這所有的舒適,都需要付賬的。

只有敢於走出舒適區的人,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否則遲早要挨生活的刀子。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當你發現身邊的人都不如你時,就該考慮換個圈子了;當你發現工作已經毫無挑戰性時,也該考慮換個工作了。

人生沒有終點,潛力也沒有上限。

千萬不要沉迷於舒適區,也不要給自己設置天花板。勇敢往上走,你才會站在不一樣的高度,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望你我共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