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差不多先生”嗎?絕不苟且,才能做到極致

努力,是一種最需要學習的才能–不斷優化你的"努力"方式

一 努力本身就是一種才能,努力需要有效的策略。

⒈即使是普通人,也有獨特的優勢。

⒉只要足夠努力,就能變得更好。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才能比"發現並使用"更高級。

成長型心智的人相信自己通過努力會讓現實變得更好。

如何從僵固型變成成長心智?

1,改變自己的語言習慣

我不擅長做某事→要做成這件事我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

這件事做不好→要做成這件事我還有哪些其他方法可以搞定

這事我已經做得很好了→怎樣才能把這件事做得更好

我肯定不會像他們做那樣做事情→從他們身上我是否能學到什麼

⒊沒有突出的長板最危險–專注發展自己的優勢才能

專心做好一件事,哪怕這件事看上去極不起眼。

⒋專注在一個領域走到最後

你是“差不多先生”嗎?絕不苟且,才能做到極致

淺嘗輒止的人很可能一無所獲,而專注投入走到最後的人將獲得超額收益。

喬治·莫舍是哈佛商學院1963屆畢業生,他結合畢生經驗給年輕人的建議是:

仔細考察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利用自己的優勢努力工作,通過與人合作來平衡自己的劣勢。迴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專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並保持留意新的機會。

二 你是"差不多先生"嗎?絕不苟且,才能做到極致。

齊白石,16歲學習花雕,後面自己研究創新,將樹木花草和動物遷移到木雕裡面,20歲發現國畫書籍,花了半年的時間將其悉數描述完,一共16冊,試問現在的我們有幾個人會花時間來研究一本書,或者是學習呢!

記住"一絲一毫不草率不苟且的工作習慣"

比如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在他18歲的時候,聽到意大利音樂家威爾第創作的《法斯塔夫》,並查閱資料,發現這是他80歲創作的作品,並因此深深影響德魯克,即使到了90歲,德魯克依舊努力工作,並寫出管理問題的著作《21世紀的管理挑戰》

不需要凡事追求完美

選出你認為最重要,對你來說最有價值的事,兢兢業業地把它做好、做細、做精,次要的事情花七八十分標準完成,無足輕重的事就可做可不做。

槓鈴策略:同時採取兩種極端行動,一方面專注一個領域,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和嘗試迎接正面"黑天鵝"事件。

三 挑戰是設計出來的–不斷為自己設計"必要的難度"挑戰

⒈人是需要一些挫折、失敗或者高難度的挑戰來刺激的。挑戰和才能是相伴相生的。

為自己的學習增加"必要難度"

比如學完一個新東西,馬上測試而不是延遲測試,記憶力會提高很多。要訓練大腦,才會有所收穫,例如交叉練習,增加難度複習,自己考自己,注意:不要僅僅是滿足於完成"標準動作",要鑽研和深入思考。

⒉構建個人的挑戰階梯

經歷某個挑戰反覆訓練→舒適區→思考設計更高難度→攀爬頂峰。

四 不痛苦地堅持到底–深入下去,培養真正興趣

意志力不會決定一切,熱愛才是你努力的原因。

把被動的事情變成主動,心理學有個著名理論"自我決定論",分別是①自主的需要②能力的需要③歸屬的需要

你是“差不多先生”嗎?絕不苟且,才能做到極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