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患抑鬱和焦慮機率比一般人群高六倍|《自然

原文以 Evidence for a mental health crisis in graduate education 為標題

發佈在 2018 年 3 月 6 日的《自然 - 生物技術》職業與招聘版塊上

心理疾病成為研究生教育中越來越令人擔憂的問題,最近一項調查的數據可能會促使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考慮採取干預措施。

全世界因嚴重心理健康問題而尋求幫助的研究生越來越多。儘管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有所增加,但我們對研究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的瞭解依然極其匱乏。

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几率比一般人群高六倍|《自然 - 生物技术》调研

圖源:Pixabay

近年來關於研究生群體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研究機構內的人群,如 2014 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報告和 2015 年亞利桑那大學的報告。前者指出,生物科學研究生中有 43-46% 的人感到抑鬱,後者則指出大多數博士生稱承受了“高於平均水平”或“巨大”的壓力,並將學校及教育相關事情列為壓力的最重要來源。儘管這些調查展現了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但仍需更多研究來進一步確定心理健康問題的普遍程度,以及性別、師生關係和工作 - 生活平衡感受等主要變量對該群體的心理健康的影響。

為了瞭解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我們採用了經臨床驗證的焦慮量表(GAD07)和抑鬱量表(PHQ09),通過社交媒體和電子郵件開展了一次綜合調查,調查人數總計 2279 人,其中 90% 為博士生,10% 為碩士生。受訪者來自 26 個國家、234 家機構的不同學科領域,包括生物 / 自然科學(38%)、工程(2%)、人文 / 社會科學(56%)及其他(4%)。調查數據表明,感到焦慮和抑鬱的個體在研究生群體中十分普遍。雖然該樣本為便利樣本,即有焦慮和抑鬱史的人更可能回覆調查,這些數據應該還是可以促使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考慮採取干預措施。

研究生群體中的心理健康危機

我們的調查結果表明,研究生患抑鬱和焦慮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六倍。41% 的研究生在 GAD07 焦慮量表中的得分達到中度至重度,而此前調查顯示在一般人群中這一比例為 6%。此外,39% 的研究生得分達到中度至重度抑鬱,而同一量表調查一般人群的這一比例為 6%(圖 1a)。研究生群體患抑鬱和焦慮的比例顯著高於一般人群,為了進一步瞭解相關影響因素,我們還調查了在不同性別、不同工作 - 生活平衡感受及不同導師指導質量的背景下,焦慮和抑鬱的發生情況。

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几率比一般人群高六倍|《自然 - 生物技术》调研

接受調查的研究生中 a. 患焦慮和抑鬱的情況,b. 性別分佈,c. 工作生活平衡情況,d. 與導師的有效關係。

跨性別與 / 或性別不適(gender-nonconforming)人群面臨抑鬱或焦慮的風險在上升。此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精神疾病。在研究生群體中,我們的調查結果也支持這些結論,跨性別 / 性別不適及女性研究生患焦慮和抑鬱的比例顯著高於男性研究生(圖 1b)。跨性別 / 性別不適學生患焦慮和抑鬱的比例分別為 55% 和 57%,而女性學生分別為 43% 和 41%,男性學生分別為 34% 和 35%。

工作 - 生活平衡與身體及心理健康狀況有關,教師中有人長時間工作,工作 - 生活平衡程度也各不相同。然而,人們對於研究生群體的工作 - 生活平衡卻知之甚少。我們詢問受訪者是否同意“我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得很好”,56% 中度及重度焦慮的學生表示不同意,24% 同意(圖表 1c);55% 抑鬱的學生表示不同意,21% 同意。這些結果表明,良好的工作 - 生活平衡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

最後,調查發現在感到焦慮及 / 或抑鬱的研究生中,有 50% 不認為 PI 或導師“真正”給了他們指導,表示認同的焦慮和抑鬱學生分別只有 36% 和 33%(圖 1d),而研究生與 PI 或導師的關係影響著研究生教育的質量,這樣的調查結果令人擔憂。大部分感到焦慮(49%)和抑鬱(50%)的學生不認為 PI/ 導師給與了他們充分指導,認同的學生分別為 35% 和 32%。關於 PI / 導師是否正面影響他們的情緒或心理健康時,48% 的焦慮學生和 47% 的抑鬱學生給出否定回答,34% 和 31% 的學生給出肯定回答。

此外,大多數感到焦慮和 / 或抑鬱的研究生不同意“PI / 導師可以為其職業發展提供幫助”這一表述(53% 和 54% 不同意,37% 和 35% 同意),也不認為受到 PI / 導師重視(55% 和 56% 不同意,34% 和 30% 同意)。這些數據表明,研究生與其 PI / 導師之間有力、正面、積極的指導關係與較低的焦慮、抑鬱顯著相關。

干預措施

增加獲取心理健康支持的途徑。許多研究生院校以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非常注重未來生物醫學工作隊伍的建設。NIH 在這方面發揮了示範作用,它不僅成立了科學訓練拓展獎勵項目(BEST),還在 NIH 總部成立了內部訓練和教育辦公室——提供許多項目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幫助。儘管這類資源為許多研究生院校發展本校項目搭建了框架,但仍有許多大學缺乏足夠的職業及專業發展項目。

職業發展包含許多對研究生的成功至關重要的技能,但卻常常不被納入心理健康的範疇。我們認為我們的數據表明,各機構有必要建立足夠的職業發展辦公室,以保證可以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併為需要心理幫助的人提供指引。這些基礎設施的建立是保證學生成長為未來生物科學工作者的重要一步。此外,職業發展辦公室制定有助於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的項目和干預措施,也將提高機構競爭優勢,留住人才,從而增強生物科學人才的培養渠道。

呼籲改變文化。現在迫切需要讓教師瞭解研究生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NIH 內部培訓和教育辦公室最近在一場非常成功的活動中使用培訓者受訓模式(train-the-trainers)培訓了下一代職業發展專家,所涉主題對他們的成功至關重要。通過類似的模式,教師和行政人員可以接受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培訓,保證這些與研究生直接相關的人能夠識別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並根據需要來提供充分的指導和引薦,同時還可以幫助博士生應對如今不斷變化的就業市場。

很多學術界人士坦言自己面臨心理健康問題和圈子裡的壓力。學術界心理疾病患者受到種種擔憂的困擾:害怕無法取得終身教職,或害怕來自同事的評價等。我們及同類研究數據表明,學術界需要轉變這種文化,消除羞恥感,保證學生願意坦誠地與導師進行交流。

在一個天黑前離開實驗室就會讓別人皺眉的文化裡,很難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斷獲取數據、競爭經費的壓力在呈指數級增長,科學界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教師和行政人員應該鼓勵自我關照,鼓勵高效、自省的工作方式,以推動形成更加健康的工作和學習環境。

呼籲採取行動。 這些數據表明急需進一步研究干預策略,以解決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危機。只有通過強有力的有效干預措施,學術界才能夠為這些下一代生物科學工作者提供幫助。

結論

我們的研究表明,焦慮和抑鬱在不同學科的研究生群體中普遍存在。面對令人觸目驚心的焦慮和抑鬱比例,我們呼籲學術界通過設立職業發展辦公室、開展教師培訓及轉變學術圈文化等方式,為研究生建立和 / 或擴大心理健康及職業發展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