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司法局长谈司法行政改革创新 武川县司法局长任建国: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管理

基层司法局长谈司法行政改革创新

武川县司法局长任建国:

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管理

小编: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社区矫正?与在监狱服刑相比,社区矫正都有哪些优势?

任建国局长:把服刑人员放置于村、社区接受改造,最后变为合格公民,这一转化过程称之为社区矫正,这是轻度犯罪的一种刑罚。实践证明,社区矫正有它的独特优势:一是管理成本低,一名罪犯在监狱服刑大约需要3万元,而在社会上改造只需3000元;二是教育效果好,监狱中一旦监管不到位容易出现牢头狱霸,极易相互教唆,交叉感染坏毛病,而在社区矫正中,周围育人环境相对良好,便于悔过自新,重新做人;三是能尽快融入社会,大墙内服刑,由于探监次数有限,服刑期间心理无助,极易产生孤独感、恐惧感,社区改造过程中,爱情、亲情、友情都没有阻断,以致能较好地适应社会。

小编:请您谈谈武川县社区矫正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任建国局长:随着社会的进步,实行文明执法,社区矫正这一人性化的刑罚越来越被采纳和运用,假释率提高,假释数将扩大到10倍,社区服刑人数成倍增长,一个司法所要管理教育100名左右的矫正人员。原来我县全部在矫人数只有100人左右,将来会达到1000人,这就迫切需要一个高效的矫正载体,因此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迫在眉睫。

小编:关于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司法行政上级主管部门有什么要求?

任建国局长:自治区司法厅提出,两年内实现矫正中心全部达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实践证明,矫正中心在服刑人员中发挥出了它独有的优势:

1、在学习方面:便于集中教育培训,聘请专家、学者和律师讲课,因材施教,相互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技能方面:因为在矫正中心设有习艺室,根据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因地制宜、有得放矢地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使每位矫正人员能够学得一技之长。创收养家,展示自我价值,更好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3、在劳动方面:利用现有劳动基地种菜、养花、植树、除草、浇水,在劳动中接受改造,根除了好逸恶劳的思想,让辛勤的汗水洗涤过去心灵的污垢。

4、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在矫正中心设有心理咨询室、沙盘实验室、VR心理虚拟实验室和情绪宣泄室等多功能实验室,聘请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为他们做心理辅导,逐渐培养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意识,尽快回归人生的正确航向。

5、在生活起居方面:集中学习、劳动、同吃同住,彼此之间结下了深情厚谊,培养起了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小编:下一步,武川县的社区矫正工作将有什么新的举措?

任建国局长:矫正人员多了,工作量大了,作为执法主体的矫正警察和工作人员必须加强。首先是充实力量,司法所至少有2名司法行政干警,1名工作人员;旗县矫正中心至少要有3名司法行政干警,1名心理咨询师,1名业务内勤。其次是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在政法委牵头组织下,定期召开公、检、法、司联席会议,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研判,对于个别难以管理的矫正人员,齐抓共管达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第三是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矫正管理,成立帮教小组,由村委会干部、街道社区干部、亲戚朋友、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也可以由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矫正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离退休干部、教师、老党员参与,民政部门、人社部门等各部门共同参与,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消除歧视,营造温暖和谐环境。司法所长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发挥统领作用,既要严管也要厚爱,团结动员一切可以团结动员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把社区矫正工作做好、做扎实,为社会输送合格公民,为基层社会稳定做出新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