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源:教你快速認識什麼是“陰陽“

丹霞源:教你快速認識什麼是“陰陽“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從小就聽說過“陰陽”。它常和五行伴在一起,即“陰陽五行”,撇開五行暫且不表,重點談談陰陽,陰陽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二”意思就是陰陽。周易的宇宙觀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其中的兩儀指的就是陰陽。太極生兩儀,意思是說宇宙誕生前呈一大片混沌狀態,這種混沌狀態是活的,不是死氣沉沉的,是矛盾運動的,輕清者上升為天,屬陽;重濁者下降為地,屬陰。易經中還有一句話非常出名,可能大家都聽過,這句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其語義為一陰一陽的變化叫做道。從古到今關於陰陽的論述數不勝數,究竟什麼是陰陽呢?如何理解它?

要想徹底弄明白陰陽,有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這個方法是把陰陽想象成計算機中的二進制,二進制就兩個數:0和1。把0當作陰,1當作陽。現在我們琢磨一下二進制在計算機中的作用,而這個作用非常便於我們理解陰陽的概念和意義。

我們上網打遊戲,聽音樂,看電影,玩QQ,查新聞,開網店,買東西,電腦簡直就是個大千世界,幾乎無所不能,無所不包。電腦又是如何完成這些工作的呢?其實計算機僅僅能識別兩個數字:0和1。計算機正是通過0和1兩個數字,創造出了五彩斑斕的世界。如果你在電腦裡看到幾朵五顏六色的鮮花,它們之所以能呈現在你眼前,是由於計算機運用0和1計算的結果。

計算機是用0和1闡釋它的世界,我們是用陰陽闡釋我們的世界。只要你明白了計算機的0和1,那麼要想抓住陰陽的本質就迎刃而解了。陰陽是樸素的辯證的唯物主義哲學,陰陽是一種哲學思想。陰陽和五行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只要談到中華文化,就一定繞不開陰陽五行。現在我們就好好解剖一下陰陽。

陰和陽這兩個漢字,各有一個耳旁,它看起來像人的耳朵,實質上左耳旁是個“阜”字。例如在姓名學中左耳旁的筆畫得按“阜”字算。“阜”就是山丘的意思。陽光照到山的哪一面,哪一面叫做“陽”,照不到的地方叫做“陰”,凡向陽則為陽,凡背陽則為陰。陽光下的東西總有陰和陽的一面。比如你在太陽光照下行走,你的影子會一直跟著你,為什麼有影子?因為你身體總有一部分沒有被陽光照到,照著的為陽,沒有照著的為陰,只要有照得住的地方,就肯定有沒有照得住的地方,沒有陽就沒有陰,沒有陰就沒有陽。被陽光照見的地方光明,不被陽光照見的地方晦暗,陰和陽是相互對立的。

不僅有“陰”和“陽”的存在,古人還發現另有許多類似陰陽的事物。如白天和黑夜、炎熱和寒冷、男人和女人、安靜和躁動、東邊和西邊、天和地、上和下、高和低、多和少、日和月、快和慢…………它們都跟陰陽一樣,既有相對的一面,又有相互依存統一的一面。隨著人們認識自然的水平的提高及抽象思維的發展,古人認為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有“陰”和“陽”的特徵:相互對立和依存,無一例外。慢慢地人們歸納抽象出“陰”、“陽”兩個字來指代事物的對立統一屬性,也就是說一開始陰陽和男女、晝夜、熱冷是一樣的和平等的,後來才用陰陽作為它們的總代表並上升到哲學思維階段,形成一套哲學思想,這和五行的誕生與發展是一模一樣的。所以說陰陽是古人的一種自然觀,是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必然結果。

丹霞源:教你快速認識什麼是“陰陽“

陰陽思想可不僅僅是對立統一這麼簡單,挺複雜的。下面我們從五個方面來闡述它,好讓你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一、陰陽交感

古人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二氣就是陰氣和陽氣。那陰和陽怎麼會變成了“陰氣”、“陽氣”呢?這就涉及到中國傳統哲學的唯物世界觀了。我們的祖先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氣”,這個氣不是空氣的意思,其實“氣”原作“炁”,兩字音同,只不過現行的“氣”字好認好讀又常用,就把原“炁”字替換掉了。“氣”是物質世界的本質,是一種連續的、精微的、看不見摸不著尚不能被當代科學驗證的物質,當然氣也有陰陽之分。正是陰氣和陽氣的相互作用才產生了萬事萬物。古人還說:“天地感而萬物化生”,也指這個意思。《周易》這部書的宇宙觀是:“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其中的“兩儀”就是陰陽,陰陽交感產出世界萬物。萬事萬物有各自的陰陽屬性,如男陽女陰,上陽下陰。再如手心是陽,手背是陰;打雷是陽,下雨是陰。再細分,萬事萬物各自內部又具備陰陽兩種屬性,陰陽催動事物發展、變化。陰陽是對立矛盾的,是事物運行的根本法則。

二、陰陽對立

陰和陽是相對的,對立的,矛盾的。就好比南方和北方是相對的。陰和陽的對立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源動力。有了矛盾就要鬥爭,針尖對麥芒,一斗爭事物便有了產生、發展、滅亡的歷程。社會的發展亦是如此,如果社會沒有矛盾,那麼社會就不會發展。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講的就是對立與統一;國共內戰是對立和矛盾,國共合作是統一。陰陽的對立矛盾是深遠的、曠日持久的、永遠存在的,這種矛盾是大矛盾,是你死我活,我活你死,好比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一心置對方於死地,不共戴天。陰陽雖仇深似海,但誰也滅不了誰,因為陰和陽是統一的,陰陽互根。

三、陰陽互根

平時我們常說陰陽“對立統一”,“統一”就是互根的意思,還有叫“同一”的,也是互根。互根就是互相為根,是同一的,陰陽就是同一的。陰和陽鬥爭得那麼激烈,結果是誰也幹不掉誰,因為陰陽互相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有了陰,陽跟著就出來了,要是沒有陰,那也不會有陽,反過來還是這樣。這關係叫唇亡齒寒,唇齒相依。一枚硬幣最能說明陰陽的對立和互根。硬幣的正面和反面是對立的、相對的,但沒有正面哪來反面?沒有反面又哪來正面?正因為陰陽統一,所以陰陽不管如何鬥爭,任何一方都不會徹底消亡,雖不會消亡但會各自發生一些變化,這就是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

四、陰陽消長

陰陽是要鬥爭的,陰陽是不斷地運動的。如果陰勝利了,那麼陰處於優勢,叫做“陰長”,陽處於劣勢叫“陽消”;反過來,如果陽壓住了陰,就叫“陰消陽長”。要是二者勢均力敵,叫“陰陽平衡”。我們必須得明白陰陽不是死的,而是永遠運動變化的。消長是陰陽矛盾鬥爭的結果。比如時間,一天是24個小時,到了午時,就是中午的時候,太陽在頭頂,此時“陽”處於最旺盛的階段,“陽長”達到極致,“陰消”也達到極致;下午時,陽已“消”了不少,陰也“長”了很多;到了夜裡,“陰長”達到極致,“陽消”也達到極致;上午,陽處於“長”的過程中,陰處於“消”的過程中,再一至到中午。這是一天內陰陽消長的過程。

五、陰陽轉化

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開始,陰陽轉化是陰陽消長的必然結果。轉化就是陰變成陽,陽變成陰。只要陰變成陽,同時陽也必定變成陰,是同步的,反過來依舊,這點很重要。消消長長這些變化是量變,當量變到一定程度時就質變了,陰陽就轉化了。還以時間為例。正中午的時候,陽處於極限狀態,最盛;陰同樣也處於極限狀態,最衰。此刻陰陽依舊處於消長變化中,因為陰陽始終是運動的,陰陽各自突破極限順理成章。陽盛極,陽一直是動的,陽還在“長”,量變引起質變,陽搖身變為陰,這陰非常微小,一點點,又開始了“長”的歷程;陰衰極,陰也一直是動的,陰還在消,消著消著就質變了,轉化成陽,這陽正是極限之時,不過陽不再長,而是開始慢慢地“消”了。陰和陽無論何時何地都是始終同時存在的,它們的轉化也是同時同步進行的。

丹霞源:教你快速認識什麼是“陰陽“

陰陽和五行在中國是無以倫比的偉大哲學思想。現在,我們已經明白了陰陽的關係和特性,算是對陰陽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陰陽思想是高大上的哲學理論,研究的是宇宙、天地萬物、社會人事等等學問。在古代,曾用陰陽指那些從事天體運行研究、仰望星空的人,那時陰陽思想一直都是滲透到各行各業、方方面面。現在我們一聽到或想到陰陽往往會聯想到算命、風水,這一點對當今中國人影響是最大的,我們大多人聽說陰陽都是從這個途徑獲取的。陰陽強大生命力的普遍性除了算命、風水這些玄學外,還主要體現在傳統的中醫學上。中醫學的理論是陰陽五行思想,用這套思想來指導人們診斷和治療各種病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當然,陰陽思想流傳了幾千年,就是到了現在,它的影響依舊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說,陰陽五行思想對今天中國人的影響主要存在於玄學和中醫學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